避免失去朋友的方法
――摘自吴军老师的《格局》
我们总希望朋友越多越好,因为人是社会动物,需要朋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出于各种原因失去朋友。
失去的朋友大致有三类。第一类是因为人生经历的变化而无法维系关系的,比如毕业后渐渐疏远的朋友。毕竟一个人日常沟通的极限不过百十来个人,不可能和遇到的人都成为长期朋友。和这些朋友分道扬镳,可以说是命运的安排,不会太令人感到遗憾。第二类是因为交友不慎结交的假朋友,失去也不可惜。如果一开始少交这样的朋友,我们的生活会更好。第三类则是因为彼此没有处理好朋友关系而失去的,事过之后回想起来,常常会让人怅然不已。每个人能做的是设法避免深交第二类人,处理好和第三类朋友的关系。
朋友关系有很多类型,常见的可以归为三类:合作型、依靠型和暧昧型。第三类不是本文要讨论的,我会聚焦前两类。对不同类型朋友的期望值其实应该有所不同,设置错了期望值,是失去朋友的一个原因。
合作型朋友关系
大部分朋友之间,或多或少都有合作的关系,比如队友、战友、同学、同事等。人类从远古开始,如果没有合作,就不可能在同自然界的竞争、同其他人种的竞争,以及部族的竞争中胜出。而要合作,就需要有付出,就需要放弃一些私心,牺牲自己的局部利益,谋求最大的共同利益。因此,付出和合作是这类朋友关系的基础,缺了它们,合作型朋友是做不成的。
合作型朋友关系破裂最典型的例子,是曾经同甘共苦的事业伙伴分道扬镳。我从2007年开始做风险投资至今,几乎每一年都能看到共同创始人闹翻的事情。实际上,调解创始人之间、创始人和投资人之间的矛盾,成了投资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共患难的朋友关系非常容易破裂。
我有一次在外地做分享,晚上和另一位分享嘉宾——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共进晚餐。酒过三巡,他讲起了创业的伤心事。据他讲,他前一家公司有三个创始人,包括他自己。三个人都是一起共事10年、认识20年的朋友。在公司初创时,条件非常艰苦,大家一起在地下室同吃同住,熬了4年,这样的经历按说快赶上过命的交情了。但是,等到公司即将上市时,三个人“撕”得一塌糊涂。最后,其中一个合伙人,以返还贷款的形式将他和另一个合伙人扫地出门。他创业近10年,除了拿到一些利息,什么都没得到,而那个坑人的朋友却通过上市获得了几亿元的现金收入。最后,他感叹道:“在很多人看来,为了100万元坏了交情的事情不值得做,但是为了一个亿就值得去做,大不了一辈子不见面。”
我安慰他,中国很多明星公司,如果仔细看它们当初创立时的情况和发达后的情况,不难发现“撕”的痕迹。中国成功上市的私营企业,创始人之间、创始人和投资人之间,不“撕”的是凤毛麟角。不仅年轻、没有经验的创业者如此,生意做得很大,江湖上的“老油条”被人“撕”的也大有人在。甚至有些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在当地算有头有脸的人物,照样为了利益断绝朋友关系。在美国,这种情况也好不了多少。脸书就是一个典型靠“撕”来获得控股权的公司,里面的细节可以通过电影《社交网络》了解。
很多人觉得,为了利益损害朋友关系的事情只会发生在生意场上,普通老百姓没有那么多的利益来往,朋友关系会单纯一些。其实,任何带有合作色彩的朋友关系都会因为利益而受到伤害,只不过商业上的朋友关系涉及的利益大,朋友关系坏起来快一些,外人看得明显一些罢了。在重大利益面前不讲情面、损人利己已是人性的弱点。有些人受到自身道德和价值观的约束,做得好一些,朋友关系就能维持得长久一些;有些人毫无忌惮,朋友关系很快就崩塌了。
避免合作型朋友破裂的方法
避免合作型朋友关系破裂的有效方法有两个。
第一,将丑话说在前面,尽量避免损害友谊的事情发生,或者存在发生时减少损失。根据10多年的投资经验,我发现很多发生“内部撕”的公司,在刚成立时就埋下了隐患。很多人合伙办公司处于情怀,都不好意思谈股权、谈钱(这种情况既存在于创始人之间,也存在于创始人和天使投资人之间),觉得谈利益伤感情,或者随意承诺股权,觉得不慷慨换不来真心。这种团队,遇到困难时未必会出问题,但遇到巨大的利益时反而会分手。很多人等被踢出局之后,才后悔当初没有先谈利益。谈利益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以谈利益伤感情为由坑害合伙人才是可耻的。
最经典的案例就是脸书的几位创始人和早期高管之间的纠纷——扎克伯格的几个合作者的股份被严重稀释。但他们的问题首先在于自身:当一个人在一个公司里拥有巨大的财富是,需要盯紧自己的钱包,不要被身边的同事算计了。当然,扎克伯格最后并不是胜利者,因为他给公司植入了有毒的基因,之后的投资人不断找理由挑战他,多次逼他退出公司。
朋友一起做事,原本是一件好事,但结局常常是事情没有做成,朋友也做不成。这并非谁有失道德,或者人品有问题,“共患难易,共富贵难”本来就是人的本性。如果不想失去朋友,在一起做事情之前最好把利益分配将清楚。对于大多数未必需要在一起做事情的人,做朋友时要坚持原则,就如同合伙做事前分清楚利益一样。同事之间,哪些忙可以帮,哪些不可以帮,需要给对方一个清晰的预期,否则失去朋友是早晚的事情。
第二,不要跨维度地帮忙或者请求帮忙。朋友的合作关系是有维度的,不是全方位的,很多人不懂这一点。球队队友之间首先是一同打好球,然后在生活上互相照顾。毕竟队友经常在一起,这是要仔细维系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不适合一起做生意,因为那是另一个维度的事情。如果一定要一起做生意,可能最后连队友都做不好。
我从来不做亲朋好友的生意,也从不替朋友打理钱财,因为我和他们的关系是生意之外的维度。如果要跨维度做不该做的事情,替别人挣了钱,对方未必感激我;而如果把别人的钱投亏了,可能连朋友都做不成了。因此,我对那些提出让我管理钱财的朋友说:“很抱歉,我不能帮你这个忙,因为我不想失去你这个朋友。”
另一种因跨维度帮忙而失去朋友的情况是,轻易许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有的人在朋友请求帮忙时,明明自己做不到,又不好意思回绝,就先答应下来,最后交不了差,只好厚着脸皮表示事情没办成。这样的结果不仅让自己难堪,还可能坑了对方,因为让对方产生了并不存在的希望。这种事如果做过几次后,朋友就丢了。所以,把丑话说在前面为好。
过去,很多朋友托我给他们的朋友在谷歌找工作。我并不熟悉这些申请工作的人,因此我会根据他们的简历客观地进行推荐。而且,我会把丑话说在前头:“我可以帮助你的朋友递简历,但是谷歌每天收到的简历很多。而且在谷歌,任何人在招聘上都没有决定权,因此,我未必能帮上忙。”对于一些没有竞争力的人,我甚至会说:“从简历上看,他被录取的可能性极低。我只能帮忙把简历递上去,最后可能不成,你不要怪我。”由于我提前给朋友打了预防针,事情成了他们会感激我,即便不成,也没有抱怨过我。
依靠型朋友的关系
合作型朋友的关系得以长久维系,大多是因为双方都主动做贡献,而且在某些维度上有合作的基础。如果这种关系的定位超出了合作的维度,朋友关系就渐渐淡漠了。
当然,有人觉得自己和某人的友谊特别纯粹,不存在合作关系。我对这种人说过:“你所说的特别纯粹、惺惺相惜、毫不功利的友谊本身,就是一种功利,否则你不会把他说给我听。”这样的朋友其实我也有,我和他们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彼此依赖,即前文提到的第二类朋友。尼采说过,除了神灵、野兽和哲学家,人都受不了孤独。摆脱孤独,就会有依赖朋友的需求。
世界上有一种关系叫作“闺蜜”。闺蜜有真有假,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闺蜜其实是假的,并不那么纯粹。有些女明星在网上晒自己生日时和闺蜜的合照,等到她落难时,“好闺蜜”跑得比兔子还快。但是确实也有真闺蜜,张三对李四的好是无条件的,两个人在一起,穿一条裤子都嫌肥。这种关系通常没有什么功利因素,完全是一种依赖关系。
但是,这种看似单纯的关系,有些时候很难长久维持,不是因为谁自私,而是互相地位不平等。
10多年前,到美国的中国人还不是很多,一些女生到了美国后孤苦伶仃,就有一些好心的高年级女生主动照顾她们。有些人彼此保持距离,朋友一直做了下去;有些人关系太近,好的时候俩人就像一个人似的,但是很快就会出现不平等——男生对她们的态度不同,男朋友差距大,两个人的家境相差甚远,将来就业的前景可能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等等。在这样的差异中,处于优势的一方可能非常想维系闺蜜关系,甚至愿意将自己的东西平分,但是处于劣势的一方通常会拒绝。这种不平等往往导致她们疏远起来。
意大利著名导演保罗·塔维亚尼曾经拍过一部叫作《早安巴比伦》的电影,讲的是安卓与尼古拉兄弟二人帮助电影大师大卫·格里菲斯拍电影的故事。两兄弟的父亲在他们离开意大利前告诉他们,两个人一定要平等。到了美国,他们在好莱坞事业有成,爱情婚姻美满,两个人完全平等。但是,尼古拉的太太死于难产后,他们不再平等,悲剧从此开始。
避免依赖型朋友破裂的方法
闺蜜的关系通常好不过亲兄弟,但亲兄弟之间如果条件不平等,难免会有嫌隙。朋友之间不论地位如何,都需要平等地对待对方。否则,即便一方示好,关系也难以持久维系。一位生活在加拿大的朋友告诉我,她有一个闺蜜,对她特别好。她每次回北京,那位闺蜜都会放下工作,特意从南方飞到北京见她。不仅请她吃最好的,和她共处一段时间。几年后,我再遇到这两个人时,她们已经很少来往了,因为她们之间经济条件的不平等造就了彼此说不出的别扭。如果定位成依赖关系,双方就需要平等。或许,那个条件很好的女生将自己的生活水准降低一些,降到我那个靠工资吃饭的朋友的水平,她们的友谊就能维持得更长久。所以,下嫁其实一件很难的事情,下嫁的人不仅要接受来自另一个阶层的人,而且要放弃过去全部的生活,才能做到平等,才能维系长久的关系。现在,大部分私立中小学要求学生穿校服,不仅为了整齐好看,也是为了让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感到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