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读水浒,看时代(个人对《水浒传》的理解)

2018-08-20  本文已影响170人  e2aebb20b4cf

                                                                 读水浒,看时代

                                                                                                                                                                           曹睿

        一部水浒,看尽世事沧桑。曾经气盛,脚踏劫富济贫,头顶替天行道;如今无力,深陷生老病死,重压招安受降。水泊如梦,匆匆来也匆匆去;梁山似情,茫茫相见茫茫离。

          无论是义士们追崇的“替天行道”,还是最后被迫的“招安受降”,在我眼中,它们都身着一件时代的外衣。前者是众志成城,渴望改变乌烟瘴气的时代;后者则是被逼无奈,舍弃梁山任凭时代倒退。所以《水浒传》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可以使我完全进入一个陌生的世界。而时代之书却又不甚寻常:若意在描写与赞扬起义造反,为何最终要设定一个悲剧?若意在渲染兄弟情义、忠诚品格,又为何要将一寨之主宋江写得如此奸诈狡猾?恐怕单单分析问题是不够的,要想读懂时代之书,就应先了解这个我们无时无刻不被其左右、却又很少有人探索的时代。

(一)何为时代

        时代这个概念本为人所提出,自然其主体是人,而又由人主观地从时间、历史上进行划分,便有了时代。时代其实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每个时代都离不开可见的物质,虽然随着发展物质逐渐多元化、先进化,但它们的本质却不曾改变——为人提供生存与发展的原料。而同样永续的是人的精神,包括情感、思维、想象力、创造力、意志等,正因有了这些不可见的物质,才使人类社会获得前进的动力。水浒的时代,物质匮乏,人民思想简单;而之后,经历朝代更迭,社会变迁,形成了我们现在物质富裕先进、思想多样广阔的时代。它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我们只是用堤坝划分了几段而已。

(二)时代的特征

        既然历史不同,那么时代的色彩也便多种多样了。水浒所在的时代,其实是中国历史上极其漫长的封建时代,这个时代战火纷飞、权力压制,人民思想愚昧、庸俗无知。像水浒一样的起义不在少数,因为社会矛盾始终没有解决,官与民的关系始终不协调。加之生产技术落后,无法抵抗天灾,宋江等人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而毕竟落后的结果就是被侵略,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才从古老的躯壳中抽身出来,进入了一个充满探索学习、盲目碰壁、恐惧血腥和思想渐开的时代,它与封建社会的距离越来越远。随着发展,满怀激情热血、远大理想却鲜有独立思考的时代出现了,在建国后到七十年代末的日子里,经历了许多史无前例的场景。再之后,就是我们如今的时代,科技进步、思想活跃、会独立思考与批判,却又抑制不住浮躁与欲望。总之,把一段英雄豪杰的事迹放入历史长河来看,也不必那么叹惋了,本为自然,不可逆之而行。

(三)时代更迭与何有关

        所谓时代者,充满了时间概念。时代若要更迭,则首先需要时间的积淀。社会制度运行、新物质使用、新思想被适应,没有十几年的时间是无法实现的。只有这些都已被人民所接受、所习惯,就像中国近两千年的封建制度深深刻入人民骨髓一样,时代才会有可能出现转变。再者是人类思维的更迭。人类总是向往美好,向往舒适,一旦所有事物不能满足需求,人就会用各种手段去探索创造,而其代价往往是血流成河的战争与改革。要知道,李逵的“杀了他鸟皇帝”,谭嗣同的“有之,请从嗣同始”等豪言壮语,就是时代更迭的标志,而其本身,是极为困难的。因为人一边想着创造,另一边,又是懒惰与安逸作祟。所以,没有失败的累积和鲜血的刺激,时代更迭几乎难如大海捞针。我读《水浒传》,就完全与现实隔离,陶醉于其中的淳朴忠诚,憧憬于其中的江湖义气,总希望有朝一日能像李逵一样,大肆表达对虚伪的批判,不留情面伸张正义,不虚假行事。而之所以我有如此体会,就是因为时代更迭不易,一旦实现,定为彻彻底底的脱胎换骨,不同时代的人见了,自有很惊讶的感受。我也在想,时代仍会更迭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我从心底不愿再见到无数人为了人类的贪婪与欲望丧失性命,思想变异。

(四)时代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时代如此复杂,我想如果只是用几个特征词就对其进行区分的话,《水浒传》这部时代之书依然不会被我所理解。一定在其内里有许多的联系与差异。纵观时代,他们的相似之处颇多。首先是人民的求生欲。如果林冲不是为了躲避官兵,他堂堂禁军八十万教头何苦落草为寇?如果宋江没有杀阎婆惜,安逸的日子谁想打破?但无奈,人类的求生欲贯穿了整个历史。正因求生欲,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时期,才会涌现出那么多仁人志士为国捐躯;也正因求生欲,农民勇敢地脱离公社,尝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才把那个混乱至极的中国解救出来。求生欲这个动物的天性,一直延续,也一直作为内驱力长留在时代中。其次是“人际关系”。有兄弟之间的,有官吏之间的,也有陌生人之间的。无一例外,中国人在这方面花的心思,远比创造与探索多得多。直到现在,人际关系依然霸占我们许多时间,而许多人由于所谓的习惯,竟丝毫不知其危害性。从古至今,都有“行方便”这一说。《水浒传》中经常有贿赂官兵的画面,即便是忠心赤胆的英雄,也难逃这一陋习。如今“行方便”更是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能办成或办不成的事,都不由分说用钱解决了。而我们这个民族竟将其看作是“为人处世”之道,想想也是够可怕的。除了“行方便”,更常见的是与亲戚朋友的交往。一百单八将之间的情义,有几个是真诚表露的?大都是各有各的算盘,各有各的语言。我看也只有李逵敢当面大骂宋江虚伪。诚然,黑汉子是越来越少,而凡事隔一层、留后手的人却越来越多。其实最后会发现,“机关算尽”的结果并不有利于你,花时间去培养“感情”的亲戚,往往害你最深。正如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所说:“一旦长大成人,开始独立生活,我们便很快知道,亲戚关系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设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难也常常是亲戚们造成的。”可悲的是,“人际关系”一直作为相似性存在于时代之中。我不禁去想:起义失败的原因是否也与人际关系的潜移默化有关呢?第三便是国民的奴性。这个问题老生常谈,似乎每件事背后都有它那张丑陋的嘴脸,它已经与人和时代共存了,成为了一个只可批判不可根除的苦果。在梁山泊里,英雄众生,却有几人真正思考过问题?许多人都是盲目跟着宋江,从不质疑,这是不是一种奴性的表现?我们当代社会亦如此,看似每个人都追求独立,追求自由,成天喊着“做自己”“独立宣言”,可又有多少跟风潮流、狂刷“抖音”之辈?这难道不是变相的奴性吗?总渴求大众化,而又不满现状,还极力排斥那些特立独行的人。这一点成了时代相似的极大标志。而这些相似性是否也促进时代更迭呢?同时,我们眼中的改变是真正的改变吗?

        当然不可完全否认,因为差异也是有的。很明显,人们的需求变得越发不同。在封建社会,百姓只渴求土地与粮食,即使是起义造反,也仅是为了生计而拼命;现代社会,人们对于土地概念逐渐淡化(因为只要有了居所,它便不再是人们恒久追求的目标了),而对于娱乐则是万分狂热。无数的软件应运而生,看书在当代社会俨然成为一件稀少的事,人们似乎又回到了科举之前的生活,“书香非常人所能触及”。这是多么大的差异啊!同时,它又引发了另一大差异——人格之差。虽然“行方便”和“人际关系”都有,但普遍来讲,过去时代的人更为淳朴、豪迈、忠诚、真实,而现在呢?自私、自利、虚伪、软弱……究其原因,我想还是因为人们的需求变了,不再为了生计而合作,独守一隅,任其封闭抑郁,最后人格变得扭曲。可这不也是时代的烙印吗?若再谈一点差异,那就非“迷信与科学”莫属了。《水浒传》开篇便是“误走妖魔”,又什么“九天玄女”“道士斗法”,总之是充满了神灵鬼怪。而好在有了科学,这一特性并未成为相似点流传,现在人们更愿意相信科学,愿意探索与质疑,虽然在某些时刻仍要愚昧一番,大抵是好些了。于是这差异也随着相似越来越清晰,时代之面似乎也有些光亮可言。

(五)时代的底色

        随着对时代认识的深入,我也越发想将主观情感加入其中。常听一些经历了“文革”的老人说:“要不是生在那个时代,弄了一身的“成分”,我早就不像这样穷过一辈子了,没办法……”。但也听到过“那个时代成就了我”之类的话。时代的底色,有悲有喜。甚至我觉得,无所谓底色为何。时代本就是人所提出的,它总伴着人的意识形态而发展。事实上,世间最纯净的东西莫过于时代了,看似像个大染缸,就连一百单八将也不能回避,但正因复杂,才能散发出那如白纸一般的纯粹气息,将世间万物所包容。所以不妨说,时代无底色,人生无底色。

        时代之书在这时仿佛才露出些面目。单论宋江,真是个虚伪之人,可若把它放进时代之中,也颇为可怜了。他的品性是由时代造成的,他起义造反,心中总会有那么一刻充满改变时代的念想,可步入真正的江湖,才发现时代原来是如此难以挣脱。可谁又能说时代不是因为这种不可抗性而具有魅力呢?

        读水浒,倒是让我多多少少了解了一番时代。一百单八将就是我们的缩影,都在时代之河中拼命地游,有的继续,有的停止,但始终看不见彼岸。不过,在盲目中寻找,在冰冷中发问,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生活在时代里的我们去探索时代的本真,我们的灵魂得以有了依靠与温暖。这也便是人生的意义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