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产品经理”,不做也罢!
这两天在几个产品经理微信群里闲逛,无意中看到了几个同学的对话。
有的同学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不知道如何决策,在群里咨询产品大牛如何解决;
有的同学的公司遇到了经营危机,工资发放困难,询问如何通过仲裁解决;
有的同学拿了几个产品大厂offer,向大家请教如何选择,哪一个更适合自己…
少则几十,多则上百人的微信群里,产品经理的芸芸众生,俨然通过微信群变成了一幅产品经理生存现状的浮世绘。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既然选择了这份充满挑战的职业,便注定风雨兼程。
但还有一句话,我希望大家更能理解:
任何事都不是靠“热血”就能解决的,一定要经过冷静客观的深思熟虑与分析再决策。
就比如下面这几个关键问题:
你正在做的“产品经理”,真的就是产品经理吗?
你所做的工作,真的就是“产品经理”的工作吗?
你正在做的“产品经理”,有竞争力吗?有成长性吗?
为了回答这几个问题,我给大家举几个反面案例。
这些案例也是我近几个月与许多产品经理沟通访谈调研过后,得到的许多共性问题与基本情况。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将为大家解答:哪些“产品经理”,其实不是产品经理?
做哪种“产品经理”,其实是在浪费职场生命?
将其他岗位,包装成的“产品经理”岗位
前两天看过这样一句话:
“你在选老板的时候犯过的所有错,都会直观清晰地写在你的简历里。”
但有些时候,选错老板并不是你的错,而是你被公司的招聘岗位介绍所蒙骗了。
常见的案例就是需求分析岗。
有些公司会把需求分析岗包装成产品经理的岗位,吸引应聘者投递。
但需求分析岗大多定位与传统IT,金融保险,实施项目等信息化项目的客户需求获取过程中的售前角色。
职能上会偏商务经理,售前经理等工作内容,并不是我们常规意义上所理解的产品经理。
需求获取后的需求转化,产品设计,上线运营等工作往往不会由需求分析岗人员参与,你只是参与了产品设计闭环中一个非常前置的流程。
如果你做了需求分析岗,即使你认为自己是“产品经理”,但当你面临跳槽,参与正式产品经理面试的时候,就会发现你完全对面试官的问题丈二摸不到头脑。
什么是用户细分?什么是数据分析?什么是功能评估指标?对这些内容很容易哑口无语。
类似的岗位其实还有很多,比如将售前工程师,解决方案工程师,商务BD等岗位包装为产品经理的岗位,去吸引小白投递。
这种情况,一般在内部管理极不规范的小公司、传统行业转型公司、创业公司中比较常见。
沦为需求实施工具人的“产品经理”
很多同学在与我进行沟通咨询的时候,我会发现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
大多数“产品经理”,其实完全没有经历过“提需求”的过程。
理想化层面上来看,为什么张小龙、乔布斯这些产品经理能够受到如此大的追崇,正是因为他们通过自己强大的个人魅力,工作方式,思考方法深刻的影响力自己的产品,为产品印上了自己的烙印。
作为打工人的我们这些普通产品经理,自然不会把初期目标就定为成为产品第一负责人,我们的目标还是要脚踏实地,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但问题在于,你所做的工作是否真的具备一个既定发展路线,就是随着你的持续不断的努力,可以让自己成为产品Leader?
而想要成为产品第一话语权的掌控者,能够独立提出针对产品优化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新增、优化需求,是必修课。
但反观现实情况,其实绝大多数的产品经理,都没有经历过独立提出产品需求的工作。他们每天很忙,忙着接应沟通公司leader的需求,接应运营的需求,接应商务、市场的需求…
但忙着忙着可能有一天你会突然惊醒:我还是产品经理吗?我是不是已经成为需求实施的“工具人”了?
诚然,第一时间响应产品leader的需求是没有问题的。
或者说刚刚步入职场的产品新人,确实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成长期,通过需求沟通实施的过程逐渐掌握公司产品线的基本情况。
但不幸的是,也有很多公司由于组织架构的问题或公司领导的个人风格问题,不愿意放权给产品经理。
这就导致了很多自认为自己是产品经理的人,其实早已沦为了“实施经理”。
做了很多产品,却都没有上线的”产品经理”
还有一种“产品经理”工作类型比较常见,那就是做了很多产品,但是都没有上线运营,做的产品基本处于“胎死腹中”的阶段。
很多人会问,做了产品方案,也进行了产品开发工作,如果不上线,公司不会损失很大吗?
其实恰恰相反,如果上线了,损失更大。这种情况一般出现的情况在于公司的主要渠道、运营投入成本,目前都投入到了公司的明星产品。
但由于人力过剩或管理不善,产品经理人员的工作时间需要调动起来,不能让大家“朝九晚五”就下班了。那怎么办呢?
很多公司会美其名曰“内部孵化项目”的形式,将产品经理、开发人员的剩余时间利用起来,开发一款可能公司完全就没有考虑过正式上线运营的产品。
有的公司甚至以期权、股票等“大饼”,鼓励员工甚至业余时间也投入大量经历去参与孵化项目中。
但其实问题的本质刚才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大白话来说就是,公司并没有真的想去做这些产品,而是想尽一切办法获取所付给你薪资成本的最大收益,直观的评估手段就是你的加班时间。
而这,也是大部分996出现的原因。
但这里需要做一个重要强调,并不是所有公司的内部孵化项目都是这类压榨人力的“画饼”项目。
在一些现金流充沛、推广运营成本充足的大公司,还是愿意花时间将内部孵化项目破茧成蝶,上线运营的。
这类变了味儿的“孵化”项目,往往是一些公司发展陷入瓶颈的中型公司,或者公司内部管理极为官僚的传统公司。
到这里我们再次回答下文章开头提到的问题:
哪些“产品经理”,才是产品经理?
负责产品“全生命周期”;
独立负责产品某一模块、某一功能;
围绕如何提升产品功能用户体验、产品性能指标、商业化效果指标;
通过数据分析、竞品分析、用户调研等定性手段挖掘并提出产品设计优化方案;
跟踪功能上线效果,根据数据反馈与运营、开发及时沟通下一步设计方案;
以上任何一条没有满足,你所做的工作就都不是产品经理的工作,你也不是产品经理。
如果看完本文,你发现你所做的工作不是产品经理的工作,其实也不用太过慌张。
360行,行行出状元。即使是需求分析岗、售前岗、甚至销售BD岗,如果做到专精,同样可以年薪百万。
但如果你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只是在“假装”做一个产品经理,我希望通过本文让你保持冷静,与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