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成长励志人间有味是清欢

渐入深夜 或走向街灯

2018-09-07  本文已影响80人  释清欢

近来似乎忙忙碌碌做了很多事,但又觉得似乎没有任何意义。

不被需要,不被理解,不被认同,想被需要、理解和认同却发现自己根本就没有被需要理解和认同的资格,想获得被需要理解和认同的资格却又不知道朝哪个方向努力。这种发觉自己碌碌无为却又不得不碌碌无为的奇怪感觉就像一团文火,细熬慢炖着所有的忍耐,在一定程度上让我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心墙垒因成就感的缺失又在一个个无所事事又身心疲惫的清晨傍晚几近崩塌。诚然,这算不上什么大事,也左右不了我的外在情绪。毕竟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我早已习惯,并能与其和平相处。

毕竟我想,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吧,在这个昌明而衰微的时代看似拥有一切,实则两手空空。

No.1 巴巴地活着

在医院实习的某个清闲下午,和老白讨论了一个很哲学的问题“生命的意义”——以大局观,既然出生就注定死亡,那生命的整个过程还有什么意义?财富没意义,争吵没意义,拥抱没意义,功成名就没意义,拖家带口没意义,走遍大好河山没意义。一切都没有任何意义。贫穷的富有的,成功的失败的,开心的难过的,抓狂的平静的,都必定会在发生之后的那一刻立即成为过去,什么都不会剩下,什么都抓不住。

或许大多数人会觉得这很可笑,继而不屑地说一句“想那么多干啥?”但是,在过去自我学会独立思考以来的十几年时光里,我曾不止一次被囿于这道无解的题。

这次也一样。在讨论了一下午无果之后,我和老白乘着拥挤的公交回学校吃饭。可是,乘公交有什么意义?回学校有什么意义?吃饭又有什么意义?好像在死亡面前,任何事情都是轻浮的,肤浅的,豪无意义的。在公交上,他讲了一个故事,内容脉络我已经记不太清,故事里的一句话却让我印象深刻,“生活代替了理论”。听完这些,无解的题变为有解,我看着车上匆匆移动的人轮流,忽而有种《桃花源记》里“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则豁然开朗”之感。

因为活着,所以活着,就像《我想和你虚度时光》里所写,活着就是要“一起虚度短的沉默,长的无意义”。只要活着,只要存在于这个世上,就要生活,而生活就要脚踏实地地做那些长期来看无意义短期来看有意义或者长期短期来看都没有意义却又不得不做的事。任何理论都不能代替生活。

好好活着,认真生活,管他有意义无意义呢。

No.2 我爱死了这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生

暑假买了本余秀华的散文集《无端欢喜》打发时间。一直没有看完,备受打击的实习从某种方面而言给了一个清闲的契机,所以闲暇之余会零零星星地看。看得很慢,想得很多。她的诗是滚烫的,直抵灵魂的,而她的散文却给人不一样的感觉,淡淡的,清冷的,理智的。如果说她的诗歌像冰冷的水浇在了石灰上,那么她的散文则是冰冷的水本身。这个比喻我自以为十分恰当。

很喜欢她在书中的思考“关于自己残疾的身体”、“关于永恒和爱情之间的悖论”、“关于静谧时光里流转的鸟啼声声”。我无一例外地喜欢。因为感同身受,所以喜欢。

字里行间,她毫不避讳地表达着自己对生活的困惑以及些许的悲观厌世情绪,但同时也能依稀感受到她对生活竭尽所能的热爱。她说自己一个人在命运里无所适从,是在文字里取暖的孤独孩子,是对人生的来龙去脉不停怀疑却做不到彻底背叛的矛盾者。何其相似,以为遇到了懂自己的人最终却迎来一次又一次的失望陷入一次又一次更深的说不出口也没法计较的孤独中的我,敏锐地察觉到身边人一丝一毫的不耐烦后小心翼翼无所适从的我,怀疑自己怀疑生活甚至怀疑生命毫无意义后又一次次不放弃热爱生活的我。看着她的文字,就像看着自己。不一样的是,我才学浅薄,太多的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很羡慕她天赋异禀加上丰富阅历可以信手拈来地把心事诉诸笔端,而我没有这样的能力。我想,她如果认识我,必定也是羡慕我的吧,我有“正常”的身体,可以过看似正常的生活,我有她羡慕的幸福的家庭,有让我相信了爱情的人。

所以,谁也没必要去羡慕谁,“生命里本就有连绵不断的悲苦和这悲苦之上的故事,我爱死了这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生。我爱着人生里涌现的骄傲和低处的迷雾。我感谢我自己卑微而鲜活的存在。”

感触最深的地方是,她常常拖着虚弱的身体去旅行,她虚弱到不能把背包放在行李架上,虚弱到明明很介意却又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坐在台阶上喘息,她怨恨这样的身体,尽管如此,她还是怀着满腔的热爱写下“横店浓郁的气息在我骨骼里穿梭,油菜花浩浩荡荡地开着。生命的辽阔总是让人心神荡漾,于是有了活下去的梦想和热情,于是奋力爱这春天,如同明明知道爱情没有好结果一样还会认真去爱一个人,生命就是这么可爱。”

感动于她对生活的那份敬畏和虔诚。这样的人,应该被生活善待。

或许,思考“生活的意义”本就是一件最没有意义的事情。真正的意义是亲自画下的生活轨迹。

活过的一生蓝图,是生命的全部意义。

No.3 你要爱上照镜子

最近抱着学英语的心看了部英剧,出乎意料地收获到了更多的东西。每个人都向往变美好,这是我们自愿戴上的枷锁也是我们和生活交换一点温暖的条件。

《肥瑞的疯狂日记》,一个关于患有贪食症的肥胖女孩Rae自我救赎的故事。她曾经因为自卑而自残甚至自杀,也因为自卑拒绝了爱他的男神Finn,但是最终她在崩溃修补再崩溃再修补的过程中接受并爱上了胖胖的自己。在故事的开头,她说“无论我怎么努力,我都还是那个荒谬的、无足轻重的人,我总是伤害别人,总是让别人失望。”在故事的最后她说“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害怕迟疑的角落,每个人每一天都在困境中挣扎,与其告诉自己你又胖又丑,不如告诉自己,是你救了你的母亲,是你救了你的朋友,是你被病痛折磨却从不放弃。是我,那些都是我的成就。”真好。

当看到Rae想要自杀的那个片段时,我哭得不能自已。每个人都能从这些少年身上映射出自己。

而现在,我可以很肯定地说,我好多啦,虽然阶段性情绪崩溃仍然会出现。不过它们都能被控制在一个不会伤害别人和自己的范围里。我已经很久没有写过偏激的话,不再想起阴暗的念头,不再试图毁掉自己。

这真的非常难,特别是在我试过放弃轻松后。但我仍在努力地,变得热爱生活,然后痊愈。

青春残酷又直白,每个人似乎都在与心中某种无形的东西做着争斗,把时间挥霍在某种模糊的情绪上。谎言,自大,卑怯,怨天尤人,盲目乐观,人们都是如此成长起来的。这没什么大不了。

最后,愿每个女孩都能自信地爱上闪闪发亮的自己。

渐入深夜 或走向街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