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民国女神作品集读书笔记

《小团圆》:万众瞩目的张爱玲遗作

2016-06-25  本文已影响2461人  芊语芊寻

2012年,在万众瞩目的期待中,背负着是否遵从张爱玲生前遗愿的争议,《小团圆》终于出版了。

这本早已名声在外的自传体小说凭借着万千读者强烈的好奇受到了无与伦比的热捧,可与此同时,读后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

有人说写得极糟,张爱玲其实盛名难副;有人说个中情节爆料十足,简直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也有人说这是张爱玲凝聚毕生功力的巅峰之作,无出其右。

《小团圆》的基本素材是张爱玲对过往的回忆,用她自己的话说,“《小团圆》是写过去的事。我一直认为最好的材料是你最深知的材料”。

从中,我们能寻摸出很多张爱玲性格养成的来龙去脉。

1 原生家庭给予的心理伤害

张爱玲曾说,《小团圆》写的是一个爱情故事。可是小说直到将近过半的篇幅,男主角才粉墨登场。前面的章节里有大段都是对家庭生活的描绘,讲述了一个大家族里错综复杂的关系。

小说中,女主角盛九莉对于母亲与不同男性,甚至和同性之间的恋情,以及父亲的再娶都见怪不怪。和本该是最亲近的母亲之间关系竟然扭曲到牵手都觉得恶心的程度,经济上更是锱铢必较。对于“欠母亲的钱要还”这件事念念不忘,二人之间的界限撇得可谓一清二楚。

男主角出场前这几章是《小团圆》受人诟病的核心,就连张爱玲生前拿给好友宋淇看时,宋也提出“前两章太乱,像点名簿”。

但是我觉得,张爱玲是深知原生家庭和幼年成长经历对一个人性格养成的重要影响的。所以她情愿拿出大量的篇幅来交代九莉的家庭和成长背景,其实都是给后面的事件发展和人物性格做铺垫。

正是因为九莉成长于一个关系如此扭曲和冷漠的家庭,所以才形成了她身处乱世却“国家兴亡,与我无关”的态度。

在与男主角邵之雍恋爱后,有一天,邵看到报上的新闻说二战要结束了。可是九莉却说希望战乱继续,因为这样才可以与邵在一起。

与个人的幸福相比,战争造成的万千死伤在她看来竟是无关紧要的事了。

小说里写九莉多年后在华盛顿街头遇到一个小孩,突然憬然觉得那就是她自己。“老是以为她是外国人,在中国的外国人,因为隔离”。

她说自己像棵树,往之雍窗前长着,在楼窗的灯光里也影影绰绰开着小花,但是只能在窗外窥视。

九莉的成长经历中,从未体验过什么是亲密的关系。于是造就了她心理上的缺失,哪怕是爱到骨子里的人,抑或血浓于水的亲人,在她的心理永远隔着一层。

2 心理的病态

《小团圆》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讲九莉是如何做选择的。

长辈问她喜欢家里哪位表姐,她选那个不太优秀的,因为觉得既然已经不如另一个姐姐优秀,而优秀的自然是人人都喜欢,所以再不选这个姐姐不太好。

别人问她喜欢家里哪位长辈,她选那个关系相对远的,因为需要拉拢。

还有爸爸问她要洋钱还是要金镑,她因觉得大小与贵贱无关,可爱也不能作准的,于是苦思了半天最终才选洋钱。

一个年幼的孩子,原本最童真的时候喜好理应是黑白分明,遵从内心的。可是九莉选择的出发点却总是揣测他人的心意,以及自己的选择会给他人带来怎样的影响,十足的一副成人面孔,心理敏感与早熟的程度让人讶异。

一贯以高冷姿态著称的张爱玲,却借着小说中的自己如此坦诚地交代内心。

其实人性中的很多矛盾都是相克相生的,譬如自信常常源于自卑,强势很多时候是因为害怕无法掌控,高冷往往是为了掩盖自己内心的敏感和脆弱。

安全感需要通过童年与家庭成员建立亲密的关系而获得,一旦缺失,就会对成年后的性格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创伤。

晚年的张爱玲独自一人生活,鲜少外出,人际的交往与互动几乎等于0,而心理的病态却愈发明显。

她常常买很多东西,然后整包又扔掉。离群索居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她缺乏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而她在经济上的挥霍亦不过是为了摆脱内心的空虚。

3 幻灭了的爱情

一个情窦初开的姑娘,遇到了无比欣赏自己的中年大叔,因这份难得的了解,便坠入了情场老手的怀抱。

小说中的盛九莉是拿整个生命来爱的,不在意对方的身份,更不在乎他丰富的情史。

两情相愿,不管是劫是缘。

只可惜,满腔的爱意却所遇非人。

最初的那份欣赏,在九莉看来可遇而不可求,可在邵之雍那里,却是随意便可给出的惯常手段。

他不仅欣赏九莉,所遇到的、爱上的每个女子都同样好得无与伦比。邵之雍每一次的爱虽都是百分之百的真心,可是过于泛滥总难逃廉价之嫌。

最后,九莉的爱情幻灭了。

张爱玲在给友人的信中提到,《小团圆》想表达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

可是,爱情幻灭了以后到底留下了什么?

有回忆毋庸置疑。《小团圆》的结尾,九莉做了一个很久远的梦,梦到了邵之雍,醒来依旧快乐了很久。

然而我猜,张爱玲更想表达的,其实是荡气回肠过后一种“不过如此”的冷淡。

她的性格里始终渲染着冷色调,对这场爱情虽是倾其所有的给予,可是已经扭曲和病态的心,在绽放了所有热情过后,依旧会回归落寞。

这种落寞看似是他人不可靠印证了自己期待而产生的“不过如此”,可是究其根源,其实仍是自己内心那份缺失的安全感。

人们常说,爱的反义词是恨,其实不然。恨和爱本是一件事,恨得深切正因爱得浓烈。

爱的反面其实是冷漠,你好与不好,得意或落魄,我的内心都不会再起一点波澜。

以张爱玲的才情,想要定义留下的东西其实完全信手拈来,可是她竟然最后只给出了两个虚无缥缈的“什么”。

纵使聪慧如张爱玲,历尽千帆过后的冷淡依旧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4 张爱玲的文风

张爱玲的小说总习惯以第三人称来叙事,读起来总有种“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感觉。

即便是《小团圆》这个自称热情的故事,亦不能让人有彻底愉悦的激动,典型的张氏文风。

《小团圆》里很多场景的描绘都是电影全景镜头式的捕捉。小说不以时间为条理顺序,一点点来龙去脉的交代铺陈而成故事。而更像是先设定好所有人物关系布局,然后慢慢地透露其中的细节,由这些千丝万缕的联系拼成了完整的情节,简直就是现成的剧本。

以张爱玲细腻的心思,一定知道读者对于这部自传体小说的兴趣点。过于寻常的铺陈在她看来或许“不够劲”,就是这样一寸一厘地展现,才足够调起胃口。

总有人猜小说名字的寓意:究竟谁和谁团圆了?真正团圆了吗?

在我看来,我情愿看做是张爱玲和盛九莉的团圆。

她透过笔尖,剖白了那个从冷漠中成长,而又最终归于冷漠的自己。

我相信,晚年的张爱玲一定看到了自己内心焦虑和病态的根源。所以在自己笔下的过去,借着倾诉温暖那个敏感又早熟的少女。

只可惜,太多的人都被她高冷的外在所蒙蔽,以为她是那样的遥不可及。

能看到她内心那份敏感与脆弱,扭曲与落寞的人实在太少了。而肯给予她温暖的人,她却又可悲地无法解禁心里那层隔离。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大概就是这样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