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潜伏 (原创)
自335年,桓温官拜琅琊内史到咸康七年(341年),桓温的官品由原先的五品升为三品,官拜辅国将军,率军出镇金城,开设军府。中间六年,期间桓温做了什么,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至于为什么没有记载,或许就是充当了王、庾之争的牺牲品,一直被琅琊王家压制着出不了头。大家想想,庾亮,王导都是340年左右病逝,次年桓温的工作就调动了,说明由于王导的病逝,此前庾氏,王氏互相抗衡的局面消失,庾氏彻底掌控了朝政。而后桓温又被重用。
然而,我们可以大概的推测一下,期间他主要活动:
一:东晋时的内史一职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作为市长,首要的当然是保境安民,同时亲民惠民。这是刷声望,刷资历的好途径。
二:继续结交名士,更加深层次的融入上流圈子。史书上就记载了这么一段:有次王导与殷浩辩论,桓温、王濛、王述、谢尚都在座。王导感叹道:“刚才我们的谈论,竟然到了不知义理源流归属的地步。至于文辞,我们是不相上下的,正始年间王弼、何晏之间谈玄,可能也就这样了。”
次日,桓温对人道:“昨夜听殷、王二人清谈,非常美妙。谢仁祖也不感到寂寞,我也时时心有所得。回头再看看王濛和王述,就跟身上插着漂亮羽毛扇的母狗一样。”他是在讥讽王濛二人不懂装懂。典故“翣如母狗”就是这么来的。
咸康七年,桓温33岁,朝廷封他为辅国将军,出镇金城,在这里,桓温结识了袁乔,还种了一棵柳树。袁乔,字彦叔,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袁乔胸有谋略,被桓温看重引为司马(参谋)。
袁乔是桓温早年的重要参谋,也是最早追随桓温的。之后不管桓温任徐州刺史,还是荆州刺史,袁乔都始终跟随。后来参与了晋灭成汉之战,成功消灭成汉。
令人惋惜的是,他不久之后就病死了。
桓温种的这颗柳树,在他第三次北伐即公元370年时,又路过金城,那时他已经58岁了,而这个柳树也已经垂垂老矣。他轻轻的抓着柳条,感慨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那时候的他虽然已经权势熏天,然而人总是有感情的,看到那棵树,就像看到了三十多年前的自己,中间多少人曾经陪在身边,又悄然的离世,回想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激荡一生,也是忍不住潸然泪下。
公元342年7月,晋成帝司马衍驾崩,时年二十一岁。
在皇位继承人问题上庾氏与何充产生了严重分歧,庾冰主张立晋成帝的亲弟弟司马岳为帝,何充则主张立晋成帝的儿子为帝,最终庾冰获胜,二十一岁的司马岳继位,即晋康帝。 康帝的皇后就是褚蒜子。让我们记住这个名字,因为在往后的日子这个皇后将会垂帘听政很多年。
康帝年间,颍川庾氏的实力遍及长江一线的荆、江、豫、扬四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状态,即使是全盛时期的王敦和陶侃也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何充见留在中枢难有作为,请求外调,被派驻到了京口,意图利用这个军事重镇制衡庾家。 建元元年(343年),荆州的庾翼倡议北伐,中枢的庾冰请求外调江州,以便于为庾翼充当后援。同年七月,朝廷任命桓温为前锋小督,响应庾翼北伐;十月,何充被征调回朝,担任扬州长官,桓温接替他接管徐州,镇守京口。
就在这个时候,康帝突然驾崩了,其在位只有一年多点。经过一番明争暗斗,只有2岁的司马聃被立为皇帝 ,褚蒜子为太后垂帘听政。并由何充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