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俩从香港转学回广州
东东和德德从小在香港生活,读完幼稚园,然后读小学。
去年九月,父母将东东和德德转回广州上学。东东读四年级,德德读三年级。
去年九、十月期间我正好在广州,东东和德德被父亲送到我这里学英语,后来我有事到外地,兄弟俩暂停了在我这里的英语学习。今年五月底我回到广州,东东兄弟俩重新过来学习英语,现在也差不多一个月了。
跟东东德德相处,有些颇为有趣的事情。
兄弟俩非常明显的香港口音,写中文常常还是繁体字,但是看得出他俩在有意识改变。兄弟俩的英语听力不错,也习惯于回答问题时用英语,比方说关于时态的说法,他俩,尤其是东东很自然地使用英语;现在时(present tense),将来时(future tense)等。在课堂上我为此表扬他,他却说,我原来习惯于这样说,但是我回广州后为了融入现在的同学,我上课就不这样说。
哦,说到融入,尤其是孩子们之间的融入,我还真是觉得父母们应该重视呢。帮助孩子结交新朋友,帮助孩子很好地融入到新的集体里,但同时也要帮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优点、自身的特长,鼓励孩子、帮助孩子自信地保持自身的优势优点也非常重要。
我们还是回到东东德德的英语学习这个话题吧。
我们先看看下面几张图片,这是东东德德在香港上学时使用的英语课本。香港的英语课本与内地学生的英语课本比较起来,香港的课本更加原版、纯正地道一些。每个模块包含的内容也丰富一些,量也大很多。
但是我觉得作为普通的家长普通的教师,我们没有必要吐槽教材,以及在教材上纠结。香港这样的小学生英语教材,不可能是在内地学校的正常教学设置下能完成得好的,包括课时都不允许,我们大多数小学每周开设的英语课的课时,都没办法很好地完成这种教材的教学任务。
内地的小学英语教材,每个模块的线索很清晰,要突破的语法点也很明了,不足的是,阅读材料不够。其实这个问题或许并不是一个问题。教材的阅读量不够,我们可以而且必须通过课外阅读补充起来。语文也是这样啊,语文成绩好的孩子,哪个只是读课本呢?
东东德德在我这里,我仍然使用的是新概念英语。当然我们也有美国小学语文之类的教材,但我觉得新概念英语的长处是,能够跟随课文,构建起明晰的语法体系。
线下补习班也好,网课也好,其实,学生都不可能时时刻刻跟随在老师身边,一周一次课或者最多一周几次课,这样的课程只能是提纲挈领式的。
英语这一科,教师真正能帮助孩子的就是帮助他们建立起明晰而牢固的语法体系,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词汇积累、大量阅读(泛读)这些,还得靠学生平时下功夫。课堂上也有阅读,但这种阅读是精读,指导孩子读,教师进行文本讲解。
认真上课的孩子们,指读在早期学习中值得坚持这段时间,东东德德上了三次课,我们除了学习课文之外,开始系统学习语法,并且测试了一次。
两个孩子的英语听力不错,这是他们俩的优势,一定要好好保持。英语听力上的优势,非常难得,非一日之功。而且我所说的兄弟俩的听力不错,并不仅仅只是在测试的听力部分体现出来的,而是在授课过程中孩子们的综合体现,很明显地感觉得到他俩听力优于长期在内地上学的学生。
也存在一些问题:
1、第一次课,我发现东东对于生单词,他马上在生单词后面标注上中文,我制止了他,说这样会导致发音不标准,更何况,东东你的英语水平,你用不着用这种方法呀。我不清楚东东的这个习惯是在哪里养成的,因为我在翻看他的香港课本时,在课本的单词上也发现了中文标注。这个习惯慢慢纠正,不是大问题。
2、东东德德回到广州上学后,我感觉他俩的英语课外阅读量不够,如果使用内地教材,按照内地学校的课时安排,自己不专门增加阅读量、不专门增加阅读时间,英语学习堪忧。这是所有学生面临的问题。
3、兄弟俩有着较好的英语基础,用他俩父母的话说,有点香港的底子,确实是这样,可能主要还是因为香港教材的阅读量大。所以很多知识他俩都了解一些,但是,缺乏系统的总结和归纳。
东东德德的父亲对我说,孩子在学校的英语考试成绩还不错,但是老师也说,感觉他俩有点吃老本,还是得找老师辅导学习。
让我们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