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分析心理学C1-3
2018-10-07 本文已影响0人
无方Louie
人名卡
- 人名:小理查德·霍耶兹(Richard J.Heuer,Jr)
- 印象:中情局资深教育家、理论家和反情报专家。
- 例子:拥有60多年的美国情报界工作经验,曾获中情局,美国国会、情报教育国际协会(IAFIE)等颁发的多种奖项。《情报分析心理学》和《情报分析的结构化方法》是他的重要著作。1950获得威廉姆斯学院哲学方面的学位,1951年加入中情局,1975年转入情报分局,1979年退休。
- 出处:《情报分析心理学》、wiki
反常识:关注并反思分析过程才能准确认知
- 常识:只要睁开眼睛,审视事实,克服先入为主的观念就能准确认知
- 反常识:关注并反思分析过程是准确认知的重要一环
- 发现者:小理查德·霍耶兹
- 发现记录:
- 原文:上一代情报分析人员中,几乎没有哪个会特别关注自己的分析过程,也没有谁对此进行过反思。那时,人们普遍接受的是常识理论,所需要做的是睁开眼睛,审视事实,克服所有先入为主的偏见以求做出客观判断,并认为这样就能准确认知。
- 出处:情报分析心理学p29
- 例子:在两德统一中,一些德国问题专家是在并非此领域的专家上下级敦促下,才认识到许多变化的重大意义所在。
- 例子2:信分课程要求写信息分析报告
- 启示:要常常用口语报告法复盘,分析在原来思维模式下是否遗漏重要信息
反常识:情报分析中先入为主信息的干扰是巨大的
- 常识:我们能对所有信息一视同仁,不会因为时间的先后而产生误判
- 反常识:即使在获得更多、更好的信息后,最初的模糊刺激也会干扰认知的准确性。
- 发现者:小理查德·霍耶兹(Richard J.Heuer,Jr)
- 发现记录:
- 原文:形成新的想法并不一定困难,而改变已经建立起来的认知相当困难。人们形成判断仅仅依据的是少量信息,但印象一旦形成,除非得到相当确凿的证据,否则他们不会放弃或改变自己的想法。为了将这一影响降到最低,情报分析人员还在不断获得新信息,就应当尽量放缓做出结论。
- 出处:情报分析心理学p38
- 例子:最终的决策者由于在信息更加充分准确时才接触问题,会比一开始在信息十分模糊的阶段接触问题的情报分析人员做出更好的判断。
启示:要采取交叉验证以及竞争假设分析法对所有信息进行统一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