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于连这个人(五)

2020-08-11  本文已影响0人  飞扬_7

在《红与黑》这本小说进入尾声的时候,于连以他的生命为代价,感悟出阶级社会存在的歧视和压迫,是永远不可以逾越的鸿沟。他看透了这个吃人的阶级社会,他不求怜悯,只求一死。所以就有了下面的一段慷慨陈词。

“先生们,我没有荣耀属于你们那个阶级。你们认为我是一个乡下人,却对自己微贱的处境敢做反抗的举动,我不向你们祈求任何的恩惠,因为死亡对于我而言是公正的,是蓄谋的,因此,我是应该定死罪的。但是,陪审官先生们,即使我的罪没有这样重大,我看见有许多人,并不会因为我的年少而怜惜我,他们愿意惩罚我,借我来告诫所有出身微贱,为贫穷所困,可是碰上运气, 接受教育,而敢混迹于富贵人所谓的高等社会里的那些少年。先生们,这便是我在你们眼里真正的犯罪行为,所以,才将受到更严厉的惩罚,事实上,我绝不是被我同阶级的人审判。在你们当中我没有看见一个农民,而只有那些令人气愤的资产阶级”。

于连在法庭上慷慨陈词,从容赴死,这是对于审判他的所谓的贵族阶级、上流社会最好最响亮的一记耳光。同时,我们也能看到,阶级社会对一个人的意幻,当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进行全方位的排挤和打压的时候,我们能看到,在另一个阶级,他想要进入那个压迫人的阶级,他想要翻身,压迫其他人。或者帮助他们压迫其他人。

于连在他的前半生,基本上追求的就是这样一个角色。但在最后,他顿悟了,他觉得这一切非常的虚伪,他觉得非常的荒诞。他在这一刻不想得到任何来自于那个阶级的怜悯和宽恕。

当然,当低层社会被压迫久了,就会出现革命。就会出现对暴政的推翻。所以才有了“法国革命”,所以才有了司汤达他所经历的那个荡气回肠的时代。所以才有了这部《红与黑》。

同时要看到,我们所处于的新中国的社会,它从建立之初,它的诉求就是捣毁所有阶级。所以,我们今天的政治正确,一定是怜悯和同情穷人,一定是扶贫,一定是对弱势群体的帮扶。所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我们有力的革命,最后建立起来的新中国。

我们非常庆幸,生活在一个相对平等的时代。虽然我们今天不可能做到完全地平等,但是,我们的整个政治制度、我们的整个社会氛围,都是都在向那样一个美好的社会不断地跨进,不断地推进。

我们今天任何一个青年,都有非常充分的理由,非常多的途径,可以实现他人生的理想,而不至于受到别人的嘲讽,更不要说诟陷。所以,我们学习这本《 红与黑》,一方面,是在了解于连他的一生,他的故事;另一方面,其实,就是对他的这种阶级社会,这种吃人社会的深刻地揭露。给我买一个清醒的认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