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10)

2017-07-12  本文已影响0人  奔跑的鳄鱼

这几天是农历的月半左右,每到夜幕降临,天空中就会升起一轮明月。夜色宁静,皓月当空,打小我们就背诵过很多关于月亮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等等,太多了。或抒思乡之情,或发归隐之意。

那么月亮离我们有多远呢?

我们的先贤们对宇宙的认识是这样的,“天圆地方”。但古希腊人不是这样认为,他们认为地不是方的,而圆的,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地是球形的,而亚里士多德提出三大证据证明地是圆的:越往北走,北极星就越高,而越往南走,北极星越低,且可以看到一些在北方看不到的新的星星;远航的船只,先露出桅杆顶,慢慢露出船身,最后才看得到整艘船;在月食的时候,地球投到月球上的形状为圆形。分析一下这三条证据,看有没有道理。如果地面是平的,越往北走,北极星越高,越往南走,北极星越低也是可以的,因为离它越远,视角越小,但如果地面是平的,在北方能看到的星星在南方也应该能看到,在南方能看到的星星在北方也能看到,这与实际观察到的情况不符合,唯一能解释的就是地面是一曲面,在北方看南方的天空,有一部分天空会被地面遮挡了。第二条证据更能说明地面是曲面,远方归来的船如果在平面上航行,只要能看到就应该看到整艘船,而不是先看到桅杆,现实情况是先看到桅杆,说明其它部分被遮挡了,只有海面是曲面才能解释这一现象。记得小时候看动画片《三个和尚》其中有一个镜头印象深刻,就是远方来了一个和尚,首先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是半拉脑袋,渐渐地出现了上半身,最后才是整个和尚出现在屏幕上。第三个证据也能够证明地是一个球而不是平面更不是一个四四方方的面。这些道理好理解,让人不理解的是在古代交通、通信极不发达的情况下,古希腊人是怎么知道这些,亚里士多德是怎么样找到这些证据的。伟大的古希腊先贤们,请收下我的膝盖吧!最后用事实证明大地是一个球的伟大人物是麦哲伦,他的船队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从而证明了大地是一个球,遗憾的航行没有结束时麦哲伦就去世了。

认识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后,这个球体的半径是多少?第一个测出地球半径的人是埃拉托色尼,在雅曲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是一非常博学的人,最主要的成就是在地理和天文学方面。

埃拉托色尼测地球半径的方法是这样的,原理其实挺简单。在西恩纳(今埃及阿斯旺附近),有一口深井,在夏至那天正午太阳光可以一直照射到井底。这说明此时太阳在正上方,所有直立的物体都没有了影子,但是在亚历山大城,直立的物体却有一段极短的影子,他认为影子的形成是由阳光与直立物体之间的夹角形成的。在夏至那天,他选择了亚历山大的一个很高的尖塔作为参照,测出阴影长度,用阴影的长度和塔高之间的比值算出了太阳光线与塔之间的角度。有了数据之后,他运用数学定律,计算出亚历山大与西恩纳这两点对应的地心角度约为7度12分,圆周角的五十分之一,也就是说,地球周长是西恩纳到亚历山大的五十倍,西恩纳距亚历山大约八百公里,即地球周长为四万公里,与现代测量结果非常非常接近,太了不起了!必须点个赞!

示意图

埃拉托色尼不仅测得地球的周长,同时还测出了地球到太阳有距离为1.47亿公里,与现代测量值1.49亿公里也是相当接近。

埃拉托色尼出生于公元前275年,卒于公元前193年,如果在中国,他可以看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我们的先贤研究如何治国平天下时,希腊的先贤们正研究自然,或许这就是中西差距的源头吧!

[以下这段是摘抄之网络,我没怎么看懂,先放这】

伊巴谷观测了一次日食,同埃拉托色尼一样,他也需要两个地点的观测数据。在土耳其附近,人们看到了日全食;而在经度接近而纬度不同的亚历山大城,只能看到日偏食,月球最大遮住了太阳的4/5。由此,他推算出了月球的视差,他也将太阳光处理为平行照射到地球上。他的计算结果是,月球直径是地球的三分之一,月地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5倍。第一个数据偏大了一点,对于第二个数据,按照现在的测量结果,月地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34倍。由于埃拉托色尼已经给出了地球半径的数据,于是伊巴谷得到了月地距离的真实数据。让我们替伊巴谷算一下:38400×60.5/(2×3.14)=37万千米。现代的月地距离数据是38万千米。2100多年前的祖先,手持木杆,单凭一双肉眼,就得到如此准确的数据,面对这样的结果,我们后人实在是没有什么可骄傲的,我们发明出来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先进”技术,只是反映出我们理性思考的贫乏和虚弱罢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