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求译注136】仲连蹈海 范蠡泛湖
2024-03-04 本文已影响0人
河滨散人
【原文】仲连蹈海 范蠡泛湖
【典源】
《史记·鲁仲连传》:鲁仲连者,齐人也。好奇伟俶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游于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鲁仲连见新垣衍曰:"彼秦者,弃礼义而上〔尚〕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权,虏为意动用法]。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于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
《国语·越语下》:范蠡既灭吴,反至五湖,范蠡辞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复入越国矣。"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
【人物简介】
鲁仲连 或称鲁连。战国时齐国人。高节不仕,喜排难解纷。赵孝成王七年,游赵,适秦围邯郸急。魏使新垣衍请尊秦昭王为帝,仲连为之辩析利害,坚不帝秦,会魏援军至,秦军退。其后,齐将田单复齐地攻聊城不克,仲连为燕守将陈说利害,不战而下之。单言于齐王,欲赏以爵,仲连逃隐海上以终。有《鲁仲连子》,已佚,今存辑本。
范蠡 春秋末越国大夫,原为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字少伯。出身衰贱,后仕越为大夫,擢上将军。公元前494年,越被吴打败,退保会稽(今浙江绍兴),他献计越王,卑身厚赂,乞成于吴,自己也至吴为质。归国后,与大夫文种协力图强,埋头备战,终于一举灭吴。相传他化名"鸱夷子皮",离越适齐,治产获千万,受任为齐相。后又弃官散财,间行至陶(今山东定陶西北),逐什一之利,再度致资千万,号陶朱公。他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在变化,时势盛衰也如此。故须待时而动,顺其自然,在经济思想上,着眼于自然循环,掌握“贵上极而反贱”的原理,《计然篇》为其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