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其实,父母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强大

2019-04-19  本文已影响0人  灿锐心理

艺术心理,意义生活

小时候与重要他人的互动为我们今后的人际交往方式刻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被爱护和照料得很好的人学会了期待从他人那里得到呵护,而被忽视或抛弃的人则总会为每一段关系设下糟糕的预期。


1

从小到大,在外人的眼中,我就是一个足够独立的女孩。小时候父母总是忙得顾不上我,我也总被以礼貌、孝顺、听话等名义,教育着要关注别人而不需要过多关注自己,以至于在与其他人的互动中,我总体验到自己是不重要的、渐渐失去被关注的期待。

原以为也许人一辈子也就是这样的,直到自己逐渐长大,才发现这并不是健康的人际交往模式。

长大后,我习惯独立,却不知道如何与父母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习惯了被忽略,不知道如何与父母建立良好的关系;习惯了求而不得的关注,不知道如何去回应父母的关心。

当尊重、爱、或者关注的需求遭受到忽略甚至剥夺,一次又一次的拒绝与忽视成为了心口的伤痕,以至于慢慢在内心形成一个空缺,当空缺的洞穴里传来:“给我,给我……”的呼喊时,我也只能用畸形的方式去满足它。

如今我与父母之间的相处也愈发别扭,对着他们总有莫名其妙的愤怒,这些年不是没有想过与父母和解,但总觉得方法不对,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和他们相处。

2

动力棋的出现是改变的一个契机,初次与朋友体验,通过几个棋局的起起落落,我在情绪谜团里逐渐找到了答案。我向朋友提起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很差,我对他们总有一种若有似无的愤怒,想借助动力棋探讨一下如何处理与他们的关系。

通过朋友不断询问并细化我提出的问题,我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澄清自己更想要处理与母亲的关系。

原来在我的内心深处,对母亲的愤怒和不满早已泛化到对家人的不满,理所当然地认为所有人都是母亲的帮凶。所以我需要明确解决的问题是“找到与母亲相处的方式,能够和她更好地相处”。

3

首先,朋友与我探讨为什么面对母亲时,总是怀着愤怒或不满的情绪,并叙述她身上有什么样的特质让我感到讨厌。

一堆关于评价母亲的负面词语顷刻间就充满了脑海,对我总是无端地指责、偏爱姐姐、爱财、自私、爱占小便宜、虚伪、懒惰、不会尊重人、经常与他人发生争执特别是父亲……

朋友让我找棋子代表对母亲的愤怒,摆出一个打叉状,仔细叙述棋子分别代表的含义,并且用最难听的话骂出来!

动力棋:打叉技术

打叉技术

C17——无端地指责

前两年我有心想要缓和与家人的关系,逢年过节,一路的舟车劳顿,即使全身上下充斥着疲惫感,却仍然期待家人能够微笑着和我说一句“辛苦了”、“回来啦”,不想迎来的竟是母亲劈头盖脸的冷潮热讽。

“哟,知道回家啦,还以为去了大城市工作就瞧不起家里了,不知道回家的路。”

“是不是又和亲戚说我坏话,别人都告诉我啦,读了大学的人还比不上你姐孝顺,连妈都不叫一声,白养你这么大了。”

“你看看,又开始瞪人,说你几句怎么了,还有脾气啦,我是你妈!……”

朋友感受到我满腔怒火、熊熊燃起,便让我用最难听的话骂回去,“是呀,我受够了你的抱怨与指责,你根本就不配当一个妈妈,我一点儿都不认可你,所以我就是不愿意叫你妈!”

A32——爱财

中考结束时,为了挣取零花钱,我第一次出远门去了一个小工厂打工。两个月日夜颠倒的流水线作业生活让一贯“独立”的我,加倍思念家人。当我和母亲提出想早点结束暑假工回家,她却想都没想就拒绝了我的提议,让我多呆几个星期多挣点钱,开学前回家就可以了。

现在依然如此,每次拿起电话就能猜测到她要说:“你读大学的时候,我们可是砸锅卖铁的供你读完的;大家挣钱都不容易呀,要多帮着家里,别乱花钱……”

C2——偏心。从小到大,总是偏爱姐姐多一点,很少看到她对姐姐发脾气;

C21——总喜欢在背后嚼人舌根;

C4——总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家人争吵;

A13——爱贪小便宜;

C28——不懂得尊重人;

A15——喜欢干涉我的生活。

通过棋局的呈现,我对母亲的诸多不满与愤怒统统倾斜而出,一番疏解,让我体验到由来已久的轻松与痛快。

以前我只敢把这些愤怒藏在心里,即使是最亲密的朋友我也不敢说,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孝顺父母,如果肆意表达对父母的不满,一定为人所诟病,落下个没良没心的骂名。

这些愤怒“积劳成疾”,横亘在我与母亲之间,成为无法跨越的鸿沟。

当它们终于被表达、被看见的时候,我渐渐放下敌意,重新审视我与母亲的关系。

4

在宣泄的过程中,一方面让我找到了对母亲愤怒的原因,似乎是因为我对母亲爱和尊重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也让我在接下来的探索中更加理性。

直到我的情绪平复下来,朋友才和我重新摆棋。

在第二个阵法中,她让我找出所有我认为“母亲总是对我无端的指责”的原因,我开始苦思冥想:因为作为女儿的我总不叫她妈妈?不认可她?经常对她冷言冷语?

也许是爸爸和其他的长辈都不认可她,其实她时常会念叨“你们谁都看不起我”,她的心中对我们也满怀怨气。

姐姐更懂得关心她,两个女儿天差地别的对待难免会让她对我感到失望吧!

还可能是她在工作或者其他方面受气了,不知道舒缓方式,只能把气撒在我们头上。

我把有可能她总指责我的原因摆满了棋盘,在朋友的指引下把同为一类的原因合并放入内圈,随后找出这些原因背后的真实意图或动机放在对应的外圈。

动力棋:归因阵法

归因阵法

心情平静地观察整理好的棋盘,一番苦思冥想,才发现原来母亲所有的这些行为背后是有动机,B34——希望得到我的认可与尊重;D27——希望得到家人的关爱,B27——希望得到家人的尊重;D13——希望用一种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

当摆出这四个棋子的时候,犹如当头棒喝一般。哦!原来同样渴望得到认可、尊重与关爱的母亲,也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需要,才会一直用指责、抱怨等错误的方式问我们索取。

当得知母亲用颐指气使的面目挣扎在我面前获取存在感的真相时,我严防死守的心口敞开了一扇小门,一股暖流进入心房,我知道这是一丝丝心疼她的感觉,同样的也是在心疼自己。

5

面对着用“归因阵法”摆出来的棋局,内心感受到从未有过的震撼,不懂得正确使用表达自己需求的方式,用互相伤害的方式只会把彼此的距离越拉越远。其实通过前面两盘棋的梳理,我已经开始放下对母亲的愤愤不平,理解她的需求后,我的头脑也逐渐清晰,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如何与母亲更好地相处。

动力棋:分化阵法

分化阵法

朋友又重新给我摆了一个阵法,以便我好好梳理这些方法。

要能够与母亲心平气和相处,首先,就要明白她的需求是“得到我的认可与关怀”。

那我先做出一点小改变,每个月转点零花钱给她、帮她网购一些东西、微信上的嘘寒问暖、逢年过节陪伴……

其次,想要获得她的尊重,就得先学会尊重她。

接到母亲电话的时候,多一点耐心、少一点不耐烦,多一句答复、少一点敷衍,她也就不会总是对我“火大”了。

最后,尊重母亲,相信她有能力选择自己的情绪。

母亲过往的应对情绪的方式是,习惯在面对家人的时候直接发泄出来,过去她的三言两语总能把我惹的暴跳如雷,总把她的抱怨当成了对我的指责。其实我完全可以不听、不反驳,或者等她念叨结束倒一杯水给她。

我渐渐理解到,母亲并不是无所不能,我应该多站在她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仍然像小孩子一样希望她能给予我更多的爱与关注,可能她以前对待我的方式并不是那么正确,但是她也已经是在她的认知范围里努力地在给予我她认为的“正确的爱”了,过去谁是谁非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母亲逐渐变老,我应该尽自己所能,让她感受到我对她的爱与关心。

6

孩子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总会对父母心生怨恨,我原本偏执地以为原生家庭带给我的创伤足以让我在父母面前趾高气昂地顶撞,总觉得他们对我有亏欠。不曾想,通过这一次动力棋的呈现,我才发觉我们的父母也有很多难处,他们又何尝不是带着得不到的需求逐渐长大、老去,也用相同的方式在孩子、家人的身上索取,但结果都是互相伤害。

大概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许多求而不得的东西,我们的父母也只是凡人,他们也不例外,那么在父母面前,我愿意在看到自己的需求的同时,也看到父母的需求,学会理解与放下,去做那个寻求和解的人。

相信爱,并看到对方的弱小;放下偏执,去修复我们之间难得的缘分。这次动力棋带给我的深入觉察与认知方式的改变,可能会改变我接下来人生的轨迹,走向良性循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