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在冰中的阳光之采薇
溯着诗歌的河流而上,诗经小雅会读到采薇篇如下: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初识采薇篇是昔我往矣句,朗朗叠咏,心默记之。惶恐其余篇幅中的生僻字而不求甚解。及长复读,感之莫深。
题为采薇,薇菜又名救荒野豌豆又名大巢菜。如图
——————————— 薇菜 ———————————————
叔齐伯夷不食周粟,首阳山采薇而食,就指的是此薇菜。唐诗人王绩有诗歌云:“相顾不相识,长歌怀采薇”,以颂叔齐伯夷高义。
采薇诗背景为周文王时期,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歌《采薇》以遣之。采薇诗歌为派遣戍边所作。《礼记》曰:“五十不从力政,六十不与服戎。力政就是筑城修路、开河作堤、运输物资等大规模劳役,还有田猎、逐寇、伺捕盗贼、丧葬、祭祀等杂役。五十岁力衰不服力役,六十岁不再服兵役。先秦力役制度为:一家有七人则三人服役,六人则两家五人服役,五人则两人服役。大规模征发力役时,每家只征一人,其他人为余夫(预备役)。田猎、逐寇、伺捕盗贼时,则凡属服役的人要全部出动。可见力役辛苦但是危险系数小,兵役苦寒,危险系数大。古诗十九首中有言: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此处的采薇是以平时戍边的单调生活作为诗歌开端,苍茫原野,一望无际,薇菜刚刚破土长出,周西伯开始派遣戍役以何为准?,薇菜刚刚长出之时,先秦之时生产力低,粮草运输效率低,路途崎岖坎坷,路上连吃带浪费,到目的地能剩一半就不错,所以戍边战士都是以野菜为食,而薇菜又名救荒野豌豆岂是浪得虚名?此处曰归曰归为离家是后反复叮咛,什么时候回来呢什么时候回来呢?反复之中更含不舍与担忧。岁亦莫止,此处莫通暮,戍役将行,杨柳依依拂面,执手泪眼相看,大概要到年末才能归来,借用达夫的一句诗来总结:“非关行役苦,总觉别君难”。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启居为跪和坐,是指古人日常的安居。古人铺席于地,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跟上,谓之“坐”,“跪”两膝着地,伸直腰股,臀部不着脚跟,身体略前倾这样以示尊重。唐代之前没有凳子,古人吃饭交谈都是跪坐,这样一来不容易走光,二来吃饭不容易洒到衣服上。此处诗句为派遣戍役动员誓师大会:你看你们没家没室这都是猃狁造成的,你看你们没法安居也都是猃狁造成的。 一门之内称之为家,古人房屋内部,前叫“堂”,堂后以墙隔开,后部中央叫“室”,室的东西两侧叫“房”,所以有登堂入室以及正室,偏房之说。
采薇首章为:薇刚出土,念念作别,誓师动员。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薇菜从出土生长为柔嫩的样子,时光在流逝,归期渐近,思念如匍匐攀援的薇菜一样慢慢生长。曰归曰归,心亦忧止。此处反复吟诵曰归曰归实际是心中思乡之情从口中蔓延出来,已魂飞千里,口不受控制,只是重复的念叨曰归曰归。当心神稍定,望着郁郁原野,内心担忧归期将晚,忧心烈烈。烈烈为忧伤焦急样子。载饥载渴,饥渴为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无法满足,极言戍边生活的艰苦。李白诗中写的非常形象,塞下曲中言:“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我戍守于北,狄患未止。聘为问之意,拙见为靡使聘归,不要问我什么时候能够结束,照应前面所忧之事。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十月六爻皆阴,为坤卦。俗名阳月,谓其无阳也。昼短夜长,以应极阴之数。农历的十月,万物闭藏。之后阴极生阳为复卦,昼渐长。采薇采薇,采到了寒冬十月,可是王事还没有停止,哪有闲暇停下来,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心里很忧伤痛苦,为什么归期还未到来。当前在戍边,以此观之“我行”为戍边结束归家。位置在边关所以为我行,比较尾章,今我来思,“我来”指已经在归家的途中离家很近。一行一来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变化,更是景色的变化,心情的变化。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那盛开是什么花?常棣之花。参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常棣:木名。也叫郁李,花或红或白。果实像李子而较小。花两三朵为一缀。古代战车每车载甲士 3名,按左、中、右排列。左方甲士持弓,主射,是一车之首,称“车左”,又称“甲首”;右方甲士执戈(或矛),主击刺,并有为战车排除障碍之责,称“车右”,又称“参乘”;居中的是驾驭战车的御者,只随身佩带卫体兵器短剑。与诗经中秦风无衣共读,始觉常棣之意。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路为卿大夫之车专称,君子为将帅,戎车初专指君王将帅之车,先秦打仗都是君王亲征,史记中记载牧野之战:武王发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牡:公马。一月三捷,古文中三,九多为虚数,清人汪中在《述学·释三九上》中说:"凡一二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三,以见其多;三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九,以见其极多。正义之中三指:侵,伐,战。这三者区别在站在正义一方顺应老天意思,敲钟打鼓为民讨贼叫做伐,有成语叫做吊民伐罪。只想占便宜不声不响发兵而来叫做侵。侵伐都是主国兵未动,若主国奋起抵御找个地方约架则称作战。遂可以理解近代历史词语北伐,日寇侵略,百团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