霈落未央【振委会推文留存】乞力马扎罗·日更专题

三贤故里半日游

2025-02-08  本文已影响0人  雪里梅香

郑重声明:本文系振委会专题征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到介休出差。

车行在介休街上,一个牌楼从车旁闪过,一闪之间,读到了上面写着的四个大字:三贤故里。

介休因春秋晋国名士介子推而得名,其必为一贤,那么另外两位又是何人呢?想了半天,终没想起来,到了宾馆,忍不住向宾馆的工作人员咨询起来,可惜他们也只知道介子推。

好在宾馆距牌楼不远,安顿下来之后,我决定自己去寻找答案。

原以为牌楼后面是一个公园,到了跟前才知道是一个广场。广场不大,在网上查面积近3万平米。牌楼的后面有一圈喷泉,喷泉中间有一名为"四狮抬瓶"的彩色琉璃塑,寓意"四时太平"。

穿过喷泉往前走,远远看到几座古建筑。这才发现,自己是来到了古介休的文化中心。第一座建筑,看上去很新,应该是新修的,门楣上写着三个字,看了半天,只认识一个最后面的"祠"字,问了一位正在附近散步的老者,作为本地人的他居然也不认识,这让我颇觉意外(后来,我推测出在袄神楼两侧的分别是文彦博的宗祠,那三个字应该是文公祠)。

前行20米,就来到了第二座建筑门口。这座建筑看上去虽也有翻新,但明显感觉有古老的气息,也很有气势,门前竖立石碑一块,正中书写着"祆神楼"三个鲜红大字,上面一行黑色小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面同样字体写着“国务院1996年11月20日公布 ”,落款“山西省人民政府立”。

在楼的左边,有一售票处,走过去,看到窗玻璃上写着"凭有效身份证件领票免费参观"几个字。近前一问,果然如此,赶紧回宾馆取来身份证,到窗口领取了一张可以参观祆神楼、后土庙和城隍庙三个景点的门票。

景区里很冷清,进去以后,有一门卫看了一下我手里的门票,就放我进去了。我指着临街的古建筑,问这是不是袄神楼?答曰:是,但不是ao神楼,而是xian神楼。我疑惑地看了看门票上的字,上面的确是"袄"字呀,莫非是多音字?正好有一位外地的游客也在参观,上前问之,他说自己也不清楚,只是这里的人读成xian。后来在网上一查,原来真有"祆"这个字,而且发音正是"xian",是天神的省义字,不称"天"而称"祆",说明这是外国的天神。该教由波斯人创立,南北朝时传入我国,但没有形成气候。隋唐之后,中国的史书逐渐将"索罗亚斯德教"统称为"祆教",是"三夷教"之一(另两者为景教和摩尼教)。

景区里很简单,面对面两座建筑,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结义庙,据说是明万历年修建,原为真正的祆教庙,由北宋名臣文彦博所建,在明朝全国性摧毁淫祠时期,出于对文彦博的敬仰,该庙受到了保护,改为供奉刘、关、张的三结义庙。既是三结义庙,想着里面应该供奉着刘、关、张三弟兄,然而,庙里空空如也。庙的正对面就是祆神楼。

在网上查了一下有关它的资料,记录如下:

祆神楼,当地人称玄神楼。是一座三重檐檐歇山顶转顶结构的古代建筑物。楼平面"凸"字形,总深度20米,突出于廊外的过街楼面宽三间,进深也是三间,街心部分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周设回廊,下层为庙门,上层为乐楼,中心为神龛。楼高二层,约25米,腰间设平座色栏,上部覆盖重檐,实为四层。四根通柱直承上层梁架,山门戏台上下叠构,楼顶十字歇山式,檐下四向凸出山花,瓦件脊饰全为琉璃制品,瑰丽壮观。这座高层古建筑物,楼内深度、广度的比例都很协调,因而显出十分雄壮与稳定的外观格局,为我国建筑中的精品。和永济的鹳雀楼、万荣的秋风楼、飞云楼合称山西四大名楼。

这段文字介绍的比较全面,但也比较专业,估计喜欢看的人不多。用大白话解释:这座楼从里面看其实是一个悬空戏台,戏台的下面是一个通向大街的门。从外面看则是一座十分精美的三层建筑,每一层都有飞檐翘脚,上一个悬空戏台,戏台的下面是一个通向大街的门。从外面看则是一座十分精美的三层建筑,每一层都有飞檐翘脚,上面铺有各色的琉璃瓦,彩色斑斓。

站在楼下静静地欣赏着,越看心里越是喜欢,那玲珑翘曲,那飞檐斗拱以及独特的木雕艺术,无不让人惊叹。

在祆神楼下足足转了半个小时,才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它,继续寻找另外两个景点。说是寻找,其实也只是信马由缰地顺着一条仿古街往前走,我没有开手机导航,也没有打算向路人问路,只想这么走下去。

这儿应该属于介休旧城区,路两旁的民房呈现出一片衰败的景象。仿古街两旁的房子有些是新建的,有些则还是旧的建筑。街道很长,但很冷清,大部分商铺的门都紧锁着。人们开着汽车或骑着电动车匆匆地从街上穿过,而像我这样悠闲地在街上行走的,几乎没有。

近几年,为了吸引旅客,很多城市都修建了这种仿古一条街,但这样的修建到底有没有意义,我一直心存怀疑。在我看来,古代建筑的那种风格,那种韵味,是我们现代人无论如何也模仿不出来的。过去,我们为了拓展城市,大拆特拆,许多有价值的建筑被摧毁了,今天却想用粗劣的仿品来掩盖曾经犯下的错误。想想真是可笑。前年去大同,曾去看了一下正在修建的大同仿古城,同样的冷清。这样的建筑其实是很尴的,披着古代的外衣,却没有古代的内涵。

在这条街上转了一圈,也没有没有找到后土庙和城隍庙,却意外邂逅了林宗书院。满怀惊喜走过去,可是刚一走到书院的牌楼下,就被一保安拦下。我问:可以参观书院吗?他犹豫了一下,点头应允,说:只能在大门口看,不能进到门里面去。

书院的大门古香古色,站在门口,一眼看到的是立于院中的一尊白色人物雕像。虽然门口没有人,但为了遵守承诺,我没有走进大门,只是朝里面瞄了瞄。除了那座雕像,比较有特色的就是雕像后面三个圆门了。

更大的惊喜是,在书院大门口的墙上,我终于知道了三贤的答案,分别是春秋晋国的贤臣介子推,东汉时期的教育家郭泰和北宋时期的名相文彦博。而这个林宗书院就与郭泰有关。

郭泰字林宗,是东汉时期太学生的领袖人物。后为避党锢之祸,回家闭门教书。这座林宗书院是上世纪80年代,当地政府为了纪念他,在他讲学的旧址上修建的。院中所立就是他的雕像。

短短的两个小时的游走,让我似乎进行了一次穿越,感受到了介休这座城市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底蕴。

网图侵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