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你为什么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2022-06-08  本文已影响0人  千雨读书

有些优秀的企业家,很难用一两句话清晰地为其画像。因为卓越的人,本质上都是复杂的混合体,他们既有复杂多重的个性,也有对复杂问题的驾驭能力。

好比任正非,吴春波教授曾如此描述过:是一位游走在黑与白之间的一个灰度的人。他所说的灰度,是指任正非身上具有极端个性的组合,即“矛盾、对立、统一”的个性。

因此,人们形容任正非,既脾气暴躁,又静水深流;既疾恶如仇,又宽容妥协;既用兵凌厉,又爱兵如子;既铁骨铮铮,又柔情似水。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一定是沉着稳重、胸有成竹地应对。

任正非立志高远,在管理上纲举目张。他说:“领导人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方向、节奏,他的水平就是把握灰度。”因此,华为形成了一套基于灰度认知的经营管理的假设、理念和哲学。

如何理解灰度认知?在《佛畏系统》一书里,如此解释:所谓灰度认知,就是真实世界的有些事,并不是非黑即白的逻辑。在逻辑上则不支持绝对的划线;而是“灰度认知,黑白决策”,就如毛主席曾称赞邓小平一样:“思圆行方,既有原则性,又有高度的灵活性。”

本书作者万维钢,是前物理学家,现科学作家;“中国好书”和“文津图书奖”得主,得到APP订阅专栏主理人。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曾长期从事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研究。

书中将常见的问题归类,通过讨论五大系统——职业和发展系统、学习和研究系统、日常做事系统、情感人生系统和社会大系统,指导我们用科学知识、系统思维武装自己的大脑,带领我们洞悉复杂多变的世界背后的数学和逻辑本质,在一定程度上统领自己的生活。

作者用科学精神讨论社会现象,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日常事务的“高观点”,启发我们建立工作、学习、做事、情感等各方面的系统,帮助我们提升决策力。书中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结合丰富的案例,带领我们走出思维误区;并以此引申出书中的核心观点——凡夫畏果,菩萨畏因,佛畏系统。

那么,书中是如何启发我们建立系统,惠及生活?

一、人人都可以有系统

想要建立系统,必须得有学问、会思考。因为有了学问,才会有办法,有掌控能力;我们就不会陷入恐慌,也不会轻易抱怨——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那什么是系统呢?系统是一个整体、一个组织、一个构架;而系统思维,则是一种完备性的思维,能把各种情况都考虑到,允许事情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但这些事情怎么变都脱离不了“我”这个框架。

例如,有一个极具足球天赋的小伙子,被一家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教练相中了。于是,小伙子放弃文化学习,全身心投入到足球训练中。很快,他成了主力球员,并入选国家青年队。可惜的是,他在一次比赛中受了重伤,职业生涯就此终结。

而他的足球教练和俱乐部,一切如常。这个悲伤的故事告诉我们,小伙子只是足球俱乐部里的一份子,他们拥有很多潜力型的“好球员”;而足球,则是一项有风险的运动,俱乐部可以管理风险,但不能保证每个球员都能成才,只要有一个成为巨星,俱乐部的所有投资或许都能赚回来。因此,足球俱乐部就是一个培养球星的“系统”,只要有一定的成才率,就能长期稳定地运营下去。

可以看出,在这个系统里,注重的是整体成才率,而非单一个体的成才;其实,这就是支撑系统运营的指导思维。

试想,如果那个小伙子有系统思维,他就会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全盘规划,而不会孤注一掷地去关心一场比赛;他也会努力学习能避免受伤的技术动作,并合理运用到每一场比赛中。他甚至会从整个人生的高度上,去规划自己的成长路线,坚持文化学习,不把全部希望押在足球一个项目上。

因此,系统思维人人都可以有。然而,系统思维不仅仅是概率化的掌控,也不仅仅应用于组织与个人;而是在面对一系列相似问题时,能用建立系统的方式去解决,还能用数学和逻辑去做一些规划设计。

作者在书中为我们呈现了五大类系统,包括职业和发展系统、学习和研究系统、日常做事系统、情感人生系统和社会大系统。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生意如何做,职业如何选,学习、研究如何进行,生活琐事如何应对,理想婚姻是什么样子,以及一些社会问题如何解决等等。如果将这些系统思维应用到生活里,我们必将有大作为。

二、建立学习与研究系统的意义

应该说,书中所呈现的五大系统,可以非常强大地支撑起我们的人生。但学习是每个人的终身课题,尤其在眼下这个“深刻变革、深刻变动、深刻调整、深刻变化”的时代,需要我们通过学习提高认识,才能妥善应对。

就如邓小平所说:“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

历史经验证明,学习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决定一个民族的命运,事关一个人的发展进步。面对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面对我们所担负的工作任务和使命,只有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能力水平,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据有关资料显示,任正非几乎没有什么私人交际,他把闲暇时间大部分投入到阅读和思考上;经过大量的学习,沉淀出浓厚的文化底蕴,能够轻松驾驭管理上所遇到的复杂而棘手的问题,并逐渐形成了他独有的卓越地系统思考能力,这种能力也助他形成了“开放、妥协、灰度”的管理思想。

因此,读书会提高掌控感和认知敏感度;作者也告诉我们,“读书读到一定水平,你眼中的世界不再是无限的,而是非常有限的”;甚至,高水平的读书境界,会进入“全覆盖”的状态。

对此,作者解释读书“全覆盖”,并不是为了记住每一本书都讲了什么,而是为了建立一套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感”。而这个“认知感”是无法言传的,读书在一定程度上是“内隐学习”,是一种心生的对新知的“感”。

那么,我们该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呢?

书中说,要善于“戏法”运用,即通过搜索引擎来实现;就好比第一部英文词典的编撰者塞缪尔·约翰逊所说:“知道有两种,你自己知道的东西是你的知识;而你暂时不知道,但是知道去哪儿能查到的信息,也可以说是你的知识。”

即便如此,我们对搜索引擎所得到知识,还需要辩证看待。比如,我们在搜索引擎上查到的珠穆朗玛峰的答案是:8844.43米。这是谁测量的?中国有个网站不是说8848米吗?怎么高度变了呢?到底哪个数字才是正确的?

如果想要把这些问题全部弄明白,就需要对此进行 “调研”,一点一点追踪线索,并深挖背后的所有知识,最终形成观点。罗素告诉我们,好的调研必须要做到:高质量、可信、表达好。而高水平的调研,是需要有提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思维。

因为,作者说:“这是一个问题比答案值钱的时代”。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是可塑的,对于知识的获取,除了“博雅”,还应该要有“创新”,为自己搭建终身成长的学习系统。

三、从逻辑和数学的角度来理解现实世界

不论哪个系统,甚至是整个现实世界的事物,只要我们足够理智,都可以找到其背后的数学原理和逻辑关系。就如塞内加所说的:“要想让一切都服从你,你就必须首先服从理智。”

书上也说,数学世界是一个抽象的逻辑世界,是用逻辑方法研究逻辑事物的学问。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要对现实世界里的事物进行解读,就可以用抽象世界的逻辑来分析。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用抽象思维的逻辑,来剖析现实世界的问题?书中阐释如下:

首先,抽象思维能让我们洞穿事物本质;比如,用三件事来找共同点:一、我们应该增加社会福利的支出,去救助该救的人,即使福利制度不尽人意,养了一些闲人,但也必须为此付出代价。二、有调查发现,人在临死时,一般不会后悔自己做了什么,而是后悔想做却没做成的事。三、“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

在这三件不同领域的事上,说的是两种数学概念——“假阳性”和“假阴性”。如何理解?假阴性,是指“明明它是,你把它当作不是”;假阳性,是指“明明它不是,你把它当作是”。而这三件事所讲的,其实就是两者之间的取舍。

因此,作者说普通人会发现事物之间的不同点,而高手则会发现各种看似不一样的事物背后的共同点。

其次,抽象思维还能让我们举一反三。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逻辑,就可以应用在其他地方。比如,现实中的“囚徒困境”——是指两个囚徒之间的特殊博弈,即使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要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在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人际关系等等,就会出现类似情况。对此,便可以直接用解决囚徒困境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最后,抽象思维能够消除歧义,帮助我们对各种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因为,逻辑推导是基于完全客观的情况下进行,谁来操作都一样。

比如中医,最大的问题在于“中医是一个神秘的、非逻辑的系统”。好比我们常说“上火”、“寒凉”,它们都无法像数学一样准确定义,甚至连中医师也无法说清具体是怎么治好的。不像现代医学,都是逻辑化操作,即原理A、B、C,加上步骤1、2、3……一目了然,并随时可以拿来推敲。

因此,从逻辑和数学的角度来说,一眼洞穿事物本质就是如此简单。对于我们走出思维误区,建立自己的系统,会起到莫大的帮助。

四、结语

《佛畏系统》告诉我们,当我们能够用逻辑和数学思维,为自己种下智慧的“因”,收获终身成长的“果”,那么,建立五大类型的系统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有了系统思维,我们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多变的未来。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学习任正非的灰度思维,以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帮助自己发挥长板效应,让自己的系统能够长久、良性地运行下去。

因此,人人皆可用系统思维,为自己设计人生梦想的规划图,然后遵循这个准则,一步步前行。

最后,用万维钢老师的一句话来总结——“凡夫畏果,菩萨畏因,佛畏系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