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疫情,让我看清了人生的3个真相

文/老春(原创)
疫情真是一面放大镜,它放大了我们的生活实际,让我们更加清楚的看清了自己,确切地知道了自己应对风险的那点能力,知道自己真的还不够努力。同样是居家隔离,一些人不仅没耽误赚钱,还把生活安排的井井有序;可另外一些人不仅暴躁焦虑,并不停为自己的事业和家人的生计唉声叹气。这些差距平时看不出来,疫情一来就凸显的清晰无比。
这场疫情,让我看清了人生的3个真相:
1.再好的防护也抵不过自己的免疫力
这次疫情来势之凶猛,超过了所有人的预计。以至于,至今也都没有找到最为有效的药物进行精准治疗。
尤其是疫情爆发之初,医生根本就不知道用什么药物才能控制病情。就连钟南山院士也坦言,“新型冠状病毒目前没有特效药,关键是要做好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免疫力,最大限度减少染病率。”
在医疗专家看来,其实现有的医疗手段也无非就是帮助人恢复和增强机体免疫力。这也就意味着,最终战胜病毒的其实并不是所谓的特效药,而是我们自身的免疫力。那些所谓的特效药,其实就是我们帮助我们恢复免疫力的援兵,在我们免疫力与病毒的斗争中落败的时候来帮我们重新夺回并占领阵地。
所以,如果你想要健康地活着,那就好好的提升自己的免疫力。多运动,坚持锻炼,加强营养,不熬夜,杜绝不良的生活习惯,这样才是确保我们能够好好活着的保证。

2.未雨绸缪,是我们最该具备的能力
这次疫情摁下了全国的暂停键,经济社会陷于停顿。全民居家隔离的这段时间里,一些人由开始时的为疫病担忧焦虑转为现在的为生计担忧着急。要知道,并不是每个人在家躺着都有收入,更多的人是工作一天才会有一天的收入,不工作就没有收入。对他们而言,只有出去工作,才能继续把日子熬下去。
这不是玩笑,有些人的穷困,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的到。别的不说,看看街边上那些翻检垃圾箱的大爷大娘们,任凭社区干部们怎么劝也都会坚持每天出去捡拾纸壳箱、塑料瓶等卖钱。他们有的戴着口罩,有的干脆连口罩也都没有戴。他们不怕死吗?当然不是!只不过他们是被生活所迫,不得不那么做而已!这些人,你可以跟他们急,可以跟他们讲防疫隔离,可是你没办法帮他们解决房租、水电费、医药费和一日三餐这类具体而又实际的问题。
别以为就他们的处境不好,其实有工作的人也不见得就比他们好多少。现在,有几个人肩上没扛着房贷、车贷、育儿费、养老费、医药费、医保社保和孩子学费的?甚至有些人还要按时还花呗、白条、信用卡,一旦停工失去收入,生活怎能不立即崩塌。
最苦的是,很多人年前就交了辞职报告,以为过完年疫情也就结束可以外出找工作了。现在才发现,当初的决定实在是太过草率。如今不但是工作不好找,就算是好不容易找到工作,薪资也比先前差着一大截。
这还不算,最关键的是,因为防控的需要,有些人根本就出不了家门,找工作自然也就成了痴想。虽然已经有多地开展网上招聘了,可真正通过网络应聘的又有几人?况且,网络给人的安全感也存在诸多疑问。
虽然这样的情形并不是每年都会遇到,可随着环境的恶化,谁也不敢担保今后还会不会发生类似的、甚至比这更为严重的其他疫情。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安宁的日子里未雨绸缪,尽可能的做好万全的准备,避免再度陷入这种难堪的境地。
这场疫情让很多人都对生活有了更新的认识,也对自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际上,相比于上一辈人,我们已经失去了危机意识。我们这代人少有人会再去储备粮食、肉蛋等物资,所以再遭遇疫情时才会慌乱不已。所谓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平时多一分准备,难时就多一分保障。未雨绸缪,是我们最该具备的能力。
这场疫情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留足应对不时之需的过河钱是多么的重要。
隔离在家,很多人都没有了收入,那种急迫实在无以言表。这些人平时看别人搞副业还要笑话人家不务正业,现在却后悔自己的收入单一,以至于疫情一来就让自己陷入无比窘迫的境地。
在这个多变的时代里,多技能谋生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不可以放弃主业,但我们也不得不考虑主业之外的其他赚钱渠道,以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谋生本领。
类似新冠肺炎这类的突发公共事件,谁也不敢担保会不会再有下一次,只要我们的赚钱渠道是固定的,就仍会有减少甚至中断收入的可能。而在突发的公共事件面前,单一的收入来源意味着我们不会有更充分的选择权,也不会有更多的应对办法。一旦中断收入,我们只能面对无奈的等待、彷徨、焦虑与无助。
因而,让自己变得更有赚钱能力,并让收入的渠道变得更多元化,有利于化解未知的风险,也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生存技能,更有利于改善我们今后的生活。
现在,疫情防控渐进尾声,我们有必要静下心来问问自己,除了主业之外我们还会什么,一旦失业我们还能不能很好的谋生?我们现有的积蓄够不够维持全家人三到六个月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收入的生活?
如果不能,那么我们就该思考,到底该怎样改变这种被动。一方面,我们要控制欲望,减少支出,不让自己再沉迷于网购而随意的消费,让工资每个月都见底;另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增加储蓄,让自己有更多可以调配的资金和资产,以备不时之需;第三,我们要想办法增加收入,让自己的资产不断增加。
在增加收入方面,我们要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增收渠道。如果主业大有增收的提升空间,则可以通过不断提升工作能力来增加收入;如果主业已无太大增收空间,则要想办法通过其他渠道增加收入。可以试着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技能,并通过它获取工作以外的收入。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学习如何烹饪、如何护理、如何急救,以及特殊情况下的谋生与自救本领。
我们无法预知今后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我们当然也不希望今后的生活会有意外。可是,生活不会因为我们这样期望就确保我们能一直安宁,世界也不会因为我们这样期望而不发生足以颠覆我们一切的改变。
我们需要未雨绸缪,需要为自己和家人准备不时之需的各种技能和物资。类似疫情这种亏,吃一次就够了,不要让下一次类似的事件再度绑架我们的人生。

3.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管控好自己的人生
疫情爆发后,人们纷纷抢购口罩、酒精、消毒水、双黄连、退烧药……。反正,只要跟疫情相关的东西,人们就都会抢购一空。
其实,有些东西即便是抢购回家,使用的几率也都十分微小,甚至有些东西根本就没有使用的可能。比如双黄连,有些人抢购回家无非就是为了让自己有个放心的保障,至于用上之后有没有效果,谁会去管呢?人们宁愿相信的是有备无患。
疫情高发时,全国都在进行小区封闭、道路封锁,让绝大多数人在家隔离。这原本就是控制疫情扩散的最好办法,可是有些人却因忍受不了处处封路检测,进出小区都要检查登记并凭证出入的规定而对工作人员怒目相向,甚至不惜张口大骂、动手打人,将自己被隔离在家的狂躁归罪于为我们守护安全的检测点工作人员,进而引来全国人民的怒骂和法律的严惩。
居家隔离,是对每个人自我管理的一种考验。那些自律习惯好的人,一直坚持着固有的生活节奏,读书锻炼、工作学习,一切依然依旧,情绪平和得似乎生活从未有意外发生;可不自律的人,他们或者成天昏睡,或者无日无夜的刷微信、打游戏,恐惧、焦虑、暴躁,情绪如同膨胀的气球,随时都会有爆炸的危险。
弱者易怒如虎,强者平静如水。这场疫情,见证了一些人的格局和实力。疫情中那些蹭网学习的孩子,武汉方舱医院里卧床看书的患者等。这些人在疫情中表现出的那份沉静令人感动,他们临危不乱直面人生,他们坚信风雨过后必有彩虹。
拿破仑说,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比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我们坚信,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就能掌控自己的人生。而内心强大的人,早就戒掉了情绪。只有那些弱者,始终被情绪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