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医道

针灸歌赋马丹阳天星十二诀

2024-10-13  本文已影响0人  莫向身外求

    本歌首载于元代王国瑞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题为《天星十一穴歌》,后在明代徐凤撰《针灸大全》上刊载时增加了太冲穴,题为《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马丹阳是宋代扶风人,他根据临床经验写成本歌,选穴特点突出四肢穴位,安全方便,疗效可靠,在针灸史上有重要位置。是针灸入门之捷径。

  针灸歌赋马丹阳天星十二诀~~针灸名家 承淡安 注解 (转载)

    “为帮助学生理解言简意赅的歌赋歌诀内容,能够切实指导临床实用,承淡安先生在注重为学生释词解句意的同时,结合自身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对歌赋歌诀的内容进行讲授。”特此分享给大家

  作者简介:承淡安(1899~1957),中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少时随父亲学医,17岁时师从名医。他为中国针灸走向世界倾注了全部心血,被誉为中国针灸一代宗师。马丹阳天星十二诀

1.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
      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
      肠鸣并泄泻。腿肿膝胻酸。
      伤寒羸瘦损。气蛊及诸般。
      年过三旬后。针灸眼便宽。
      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承注:三里一穴,善治肠胃之疾。肾主元气,脾主中气,即天之生气。书曰:“有胃气则生。”盖脾胃肠三者,为供给营养中枢。肠胃无病,中气乃强。故古人于三旬之后,必当灸三里以助脾胃之气化,增加血液之运行。古谚有曰:“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即指常灸三里,致起泡溃糜也。近今日人甚笃信三里灸法,谓非但能治肠胃病,且能健身云。

    2.内庭次指外。本属足阳明。
          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
          瘾疹咽喉痛。数欠及牙疼。
          虚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

承注:内庭为足阳明之荥穴,故所治悉属足阳明经气太过之疾。

    3.曲池拱手取。屈肘骨边求。
          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
          挽弓关不得。筋缓莫梳头。
          喉闭促欲死。发热更无休。
          遍身风癣癞。针着即时瘳。

承注:本穴治阳明经之身热与浮风身痒,及肘肩屈伸诸病。

    4.合谷在虎口。两指歧骨间。
          头疼并面肿。疟病热还寒。
          齿翻鼻衄血。口噤不开言。
          针入五分许。令人即便安。

承注:合谷穴之主治有特效者,为齿头面诸疾。

    5.委中曲腘里。横纹脉中央。
          胆痛不能举。沉沉引脊梁。
          酸痛筋莫展。风痹复无常。
          膝头难伸屈。针入即安康。

承注:委中一穴,专治腰背腿膝之疾。

    6.承山名鱼腹。腨肠分肉间。
          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难。
          脚气并膝肿。展转战疼酸。
          霍乱及转筋。穴中刺便安。

承注:本穴为治脚气或霍乱转筋之特效穴。

    7.太冲足大指。节后二寸中。
          动脉知生死。能医惊痫风。
          咽喉并心胀。两足不能行。
          七疝偏坠肿。眼目似云朦。
          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

承注:太冲为肝经之原穴。惊痫疝气目生云翳咽喉心胀都属肝经气大过之疾患,故太冲能治之。七疝者,为冲疝,狐疝,颓疝,厥疝,瘕疝,溃疝,癃疝,七种。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睾丸偏小偏大,时上时下为狐疝。阴囊少腹肿大控急而痛为颓疝。厥气上冲心腹而痛为厥疝。少腹闷痛结形如瓜为瘕疝。睾丸肿痛,甚至溃脓为溃疝。睾丸肿大小溲不行为癃疝。

    8.昆仑足外踝。跟骨上边寻。
          转筋腰尻痛。暴喘满中心。
          取步行不得。一动即呻吟。
          若欲求安乐。须于此穴针。

承注:昆仑治足踝骨跗骨之病,为最特效。腰痛转筋亦善。

    9.环跳在髀枢。侧卧屈足取。
          折腰莫能顾。冷风并湿痹。
          腿胯连腨痛。转侧重欷歔。
          若人针灸后。顷刻病消除。

承注:环跳治腰痛由于折伤气滞血瘀而致者,有特效。下肢风湿痹痛痿弛,亦有特效。

    10.阳陵居膝下。外臁一寸中。
            膝肿并麻木。冷瘅及偏风。
            举足不能起。坐卧是衰翁。
            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

承注:本穴专治下肢之风湿酸痹。

  11.通里腕侧后。去腕一寸中。
          欲言声不出。懊憹及怔忡。
          实则四肢重。头腮面颊红。
          虚则不能食。暴痦面无容。
          毫针微微刺。方信有神功。

承注:本穴专治胸廓内脏声带之疾,与血行之疾。

    12.列缺腕侧上。食指手交叉。
            善疗偏头患。偏身风瘅麻。
            痰涎频壅上。口噤不开牙。
            若能明补泻。应手即如孥。

承注:列缺善治头面之疾,及周身肌肉浅层神经诸疾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