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思考之思考—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是西方思想史上最有影响和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形而上学》讨论的是所谓“第一哲学” 的问题。 亚里士多德研究的是不凭感知来觉察的问题, 而是凭人的理性推测才能推断出的问题。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 有两种重要的动因决定着人的追求-一一个是伦理学所讨论的对于幸福的追求, 另一个是对于知识的追求。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定义来看, 人是有理性天赋而且会说话的生物。如果人能充分施展大自然赋予的理性天赋,这对他来说最为合适。这一点可以通过认知之路做到.人获得知识与认识真理具有同样的意义,但智慧并等不同于真理.
各门独立的科学都掌握着部分真理。与此相反,“形而上学”是普遍的科学其要求包罗万象。 比如,生物学家在某一特别学科, 即在他的研究领域是专家,哲学家也一样, 是研究普遍性的专家。 他根本不必为此从专业上掌握所有领域的科学。 他的视野宽阔,他对知识的兴趣在于普遍性,即第一原则。
此外,哲学家具有智慧。亚里士多德总结了他那个时代理想的智者所应有的一般观点。智者应知识渊博,能举重若轻,对复杂事物进行归类。在任何方面,他的能力都比其他人强。 他着眼于必须和可能的事物, 从不分散精力。 在复杂纷繁中, 智者始终能够眼观全局。
许多科学家都掌握专业知识,他们因此而博学, 但并不明智。智者也博学,还拥有对普遍性的认识。他的科学不能理解为简单的方法, 这种科学在自身找到了目标。不局限于有限的目标, 观察普遍性而非特殊性的科学才是智慧。
亚里士多德称智慧的科学为哲学。单门独类的科学具有服务性的任务, 而哲学则有统领性的作用。这并非过分要求, 而是在对事物的认识中形成的必然结果, 因为普遍性当然高于特殊性。因而, 有着总揽全局眼光的人应该位居领导地位。
亚里士多德写道:“ 智者不能受命于人,他必须命令, 而无须服从他人, 那此没有那么智慧的人则应听命于他。”源自科学本身的科学注重最高级意义上的获知, 注重存在之物的原理和对因果关系的领悟。因此,哲学超越所有其他学科。
由此可知, 我们寻找这种知识不是为了某种其他用途。 在所有科学中, 只有哲学是自由的。 只有哲学这门科学是因自身缘故而存在, 这就好比我们称那些不为他人,只为自己而存在的人为自由人一样。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以这种方式说明了哲学至高无上的权利。 这一权利来自科学本身的要求。 若非所有人中最优秀、 最智慧的人, 谁还能担当领导重任呢? 如果把学科领域的专家与普遍领域的专家等同视之,或者甚至于将他置于普遍领域专家之上, 那是不明智的。 唯有能力才能决定领导质量。
此外, 亚里士多德在 《形而上学》中, 还构建了第一原理的理论。 他解释了运动是如何产生的。 在他看来, 有些东西在运动开始时自己并不动。 在哲学中,亚里士多德的这一运动概念曾多次被误译为"不动之动者"。亚里士多德与所有古希腊,古罗马思想家一样, 不大认为有个拟人化的上帝在起作用。 正 确的说法应该是“不动之动”.第一原理绝对成立.。“不动之动”永恒而杰出,纯粹不动之动”的行为是绝对的喜悦。为了更便于理解, 亚里士多德称这一原理为神性,它不可分,无所不能而且永恒不变:
显然, 万物皆静与万物皆动的学说一样, 都是错误的。 因为如果一切都静止不动,那么对的便永远对,错的就永远错,可实际上, 事物经常发生变化;正说话的人自己刚才就没有说话,他说过话以后,就不再是那个说话者了。相反,如果一切都在动,那么什么都不是真的;也就是说,一切皆错,而这已证明是不可能的。另外,所有发生的变化也都是一种存在;因为变化指的就是从一种东西变成另一种东西。但如果说,在任何时间里,一切都只能处于静止或运动状态,不存在永恒,那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有某种东西总能使被推动的东西动起来,因而, 这个第一运动自己并不动。
所有的存在都受因果关系的制约,而每个原因都与这一原理相连。原因环环相扣,可以最后追溯到本身无须原因的第一原理。
如果有一样东西被推动,那么它就会呈现出另一种状态。如果说,当被推动的东西动了起来,且位置的变动是第一个行动的话,那么事物的状态也可能起了变化,而事物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事物的位置确实发生了变化。但也有一种东西,它就算不被推动,自己也在动,并存在于真正的行动之中,这种东西永远不可能发生状态变化。位置的变动是第一变动,而在位置变动之中,环形运动又是第一运动;环形运动就是由“不动之动”所引起。因而,这种“不动之动”是一种必要的存在,只要它必要, 那就是好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就是原理。天空和自然就有赖于这样的原理。
人该如何更好地认识这个原理呢?人喜欢那些他们理解了的和经历过的事情。感官所认知的东西令人感到舒适。而神灵则更善于思考。如同人的思想可能而且应该向着最好的方向努力一样,最高级的思想也必然属于至高无上者。在亚里士多德眼中,所想的事比思考本身更为神圣。不过,理性也可能止步不前,睡眠之中理智就不起作用,但在清醒状态下,人可能故意想坏主意,也就是说恶人也在思考。 因此, 由于可能想干坏事, 纯粹的思考活动本身并非最好。 最好的思考行为指思考成为思考对象本身。
亚里士多德写道:只要理智出类拔萃, 那么理智就会自己进行思考, 思考就是思考之思考。这话听起来很难,但解释起来却很容易:思考反映了自身的思维活动。
形而上学是一门以思考为最高目的的科学, 亚里士多德有理由称其为普遍科学中最重要的科学, 是一门需要耐心、持久和顽强的科学。 和许多人类事物一样, 要想把形而上学学到手并非易事, 但为了领略获知的幸福, 这不仅可能,而且也最值得去追求。
摘自《简明西方哲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