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凉的人生,岁月的况味——读巴陇锋《背馍上学那四年》
苍凉的人生,岁月的况味
——读巴陇锋《背馍上学那四年》
文|鲁源
(本文发表于2020年7月17日的《文化艺术报》)
《文化艺术报》截图巴陇锋是我的老朋友,我以为他的散文有自己的艺术特点,虽然大多直抒胸臆,但情感真挚,角度新颖,语言形象而朴素,充溢着爱的旋律和曲调。他创作勤奋,特别努力,取得了骄人成绩,他的散文作品已到了散文艺术的高度,但当读完《背馍上学那四年》,又带给我新的震撼,这是巴陇锋不断研究生活,探索新的创作思路,在散文创作上实现的又一次突破。作品开篇就把我们带进一个巴原的地方,上天赐给巴原人只有苦难和落后,巴原人是名副其实的山里人,翻山越岭早已成为巴陇锋的日常。
读罢《背馍上学那四年》,我发现了艺术上全新的巴陇锋,他将习惯使用的借景抒情和直抒感思的传统手法,转变为将感情注入艺术主体,从而使其具有象征意味,艺术上达到新的高度。巴陇锋散文创作思路开阔,艺术手法不断有新的追求,叔父骑着他的那辆“黑火棍”,往返学校时经常带他,二伯巴永宽开车捎回他,都充满着历史的温情。《背馍上学那四年》也有巴陇锋的赤子之心,用优美的文笔谱写生命的交响乐,这些故事有人生况味,特别厚重让人深思,在馍只能吃半个饱的饥荒年代,直到他考学吃上国库粮,文中我看到作者那颗敏感的内心,还有那坚强的意志。
在巴陇锋的散文作品中我们也读到了西北的粗犷和大气,他笔下的背馍队伍特别浩大,无论怎么拼命走,也赶不上背馍部队。老师们个个有特点,矮个子张向荣老师,还有地理杨波老师等,作者对老师们描写感情真挚,对背馍的新宁哥和会良哥的描述,怀有人性对美的追求,也有苍凉的岁月回望。背馍事件是特殊岁月的特殊事件,背景是沧桑巨变的历史时间,作者也写出了几代人和命运的不屈斗争,如天良叔父和会良哥,也是改变作者命运的恩人。
作者笔下的转粮事件,让我闻所未闻,其周折和复杂艰巨,让人不忍猝读。每次转粮就是长征,转粮一般在冬日闲时,观察好天气,渡口过河到姥姥家。这些气势恢宏的场面,这些浓郁的乡俗风味和民间风味,充满平民的理想和挣扎的寓言,特别是这些善良勤劳的人们和惊心动魄的画面,都直抵我内心最脆弱的地方,让我读着就泪流满面。童年的艰辛植根在巴陇锋的内心,成为他不断向上的动力,也是这些苦难的文字,让他的心灵日益坚强。
《背馍上学那四年》评论截图读着《背馍上学那四年》让我心生敬意,往事在巴陇锋笔下栩栩如生,充满生命的能量,许多历史事件成为个体的经验和命运,在岁月的皱褶间行进。我注意到这篇散文具有当代意识,在作品结尾处巴陇锋立足于当下,观照走过的岁月往事,即是对现实的回归,也是对历史的展望,从而突显了作品的主体,就是作者的那颗饱经沧桑的心灵。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讲,《背馍上学那四年》既是对苦难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憧憬,那些苍凉的人生和岁月的况味,都是巴陇锋用心制造的佳酿。(完)
鲁源北京影视学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陕西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会员,担任多家报社专栏撰稿,2008年被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九届高研班录取,2016年成为韩城金祯影业特约编剧,2017年被吴天明青年编剧大师班录取,2019年参加华语编剧训练营学习,2019年被第四期吴天明编剧大师班录取,发表过大量的影视和戏剧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