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为老人帮带孩子焦虑吗?
我们家小高兴,将近半岁,真是人如其名,每天都高高兴兴的。
给宝宝起这个小名的时候,我们内心充满期待,希望日后孩子高高兴兴的,多一些欢乐,做个乐天派。
小高兴自从三个月告别肠绞痛以来,一日比一日欢乐起来。
我们每天回来,他都笑意盈盈的,稍微跟他互动一下,就咯咯地笑起来。
姐姐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都要说,真是很开心又能看到弟弟了。
每天爸爸回来,都要亲亲抱抱举高高,逗得他咯咯大笑。
每天我回到家,看到他,在外面的烦恼都仿佛烟消云散了,内心不由欢喜起来,跟着就高兴起来了。
每天早上,他起床后,就躺在摇摇椅上,首先陪姐姐和外婆吃早餐,是姐姐点名必须要他陪,然后等爸爸跑步回来,他又陪爸爸妈妈吃早餐,全程高高兴兴的,不哭不闹,偶尔还咿咿呀呀地叫着,想要跟我们互动,我们逗逗他,他就更开心了。
他总是开心的样子,仿佛一缕缕阳光照进我们的内心,治愈着我们急躁而焦虑的心灵。
从前,他姐姐早上起床上学总要闹腾一番,晚上回来做作业又要闹腾一顿,家里气氛总是紧张兮兮的,小高兴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欢乐,紧张的家庭气氛缓和了不少,当然也是因为姐姐一天天在长大,越来越懂事了。
前几天,有个朋友到家里来,一跟他打招呼,他就笑盈盈的。
朋友就问,他多大了呢?
我说,快6个月了。
朋友说,这孩子安全感特别好。
朋友这么一说,让我也想起了“安全感”这个关键词,看过很多关于教育的文章,都在强调早期安全感和爱的重要性。
我观察了一下小高兴,发现他确实是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比较安心的状态。
小高兴才6个月,当然不能太早下定论,但是我能感受到他的基调是会比姐姐更加乐天派一些。
自从姐姐幼儿园以来,我们才发现她严重缺乏安全感,她是我俩一手带大的,我们意识到肯定是自己的问题,但我们也还算尽职尽责的父母,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
我思考过这个问题,我觉得弟弟的情况肯定与外婆的耐心养育有着很大的关系,我出月子就开始眩晕耳鸣,还总是隔三差五就复发,所以大部分时间,包括晚上,小高兴都跟着外婆。
外婆,很温和,很细心,也很耐心,不紧不慢的,在带娃这件事上,也没有太多的焦虑,一心就顾着带好孩子。
特别在宝宝肠绞痛那几十天里,他总是没日没夜地哭,外婆比谁都有耐心,不急不躁地抱着哄着。
孩子的奶奶偶尔过来,也一样,对孩子,内心充满着柔情和爱。
而我们,孩子哭一会,就开始烦躁不安起来,哭得时间长了,就差一点要把他给扔了。
当然,我们也知道孩子哭得这么痛苦,肯定是身体不舒服了,但是心态依然没法保持平和。
晚上哄娃睡觉,更是着急上火,怎么还不睡怎么还不睡,总是希望娃赶紧睡着了,我好开始自己的夜生活。
但是老人就更能耐得住性子,也喜欢早睡,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
当然,除开娃的缘故,我们还有着太多其他焦虑的来源,比如工作,比如同事关系,比如夫妻关系等等。
我们没有老人家那么地心平气和,那么地一心一意,以及他们历经世事的豁达平和。
这一切都很重要,这能形成一个积极的磁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我想起当年自己一个人带娃的情景,因为不安心总想折腾西东,因为对未来的焦虑不安总是歇斯底里,夫妻关系也时常紧张。
难道这些,孩子就感受不到吗?
在这样的磁场下,孩子的安全感从何而来,我们自身就很缺乏安全感。
看了很多的育儿书和文章,理论也一套一套的,爱也有。
只是,爱,很无力。
我们学习到的很多育儿精髓,说不定老人家都已经在默默地践行着。
比如更纯粹地爱,比如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他们也许不懂安全感的概念,但是他们已经在给了。
当然老人也会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可是谁能保证自己就没有呢?
所以,如果你们也恰好需要老人帮忙带孩子,也许你也不必太焦虑。
你还可以安慰一下自己,也许自己带说不定还没人家带得好呢?
当然,每个孩子都是天使,都值得更好的父母,更好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