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善待我们的父母,不要让“子欲养而亲不在”成为我们人生遗憾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父母在世时,以礼承事;父母去世了,以礼安葬;逢年过节时,以礼祭祀。儒家认为,这就是孝。父母子女一场,是世上最大的缘分。十月怀胎,一生呵护。父母用尽毕生精力和金钱,陪伴我们长大,可以说父母是我们人生最大的恩人。佛教中也说“父母是恩田”,作为子女,孝顺父母,余生相伴,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我们中华民族是重视“孝”文化的,我们自古以来就有“百善孝为先”的教育,古人也把孝做为选拔和考核官员的一项重要指标,孝子都是被人们广为传颂,奉为楷模;反之,那些对父母不孝的逆子都会众叛亲离,为人斥责鄙夷。中国传统儒家经典的四书五经中就有《孝经》,《弟子规》中也把“入则孝”作为第一个章节。就连佛教,也把尽孝作为人成佛的第一条件。佛陀亲口说过:“今成得佛,皆是父母之恩。人欲学道,不可不精进孝顺。”在儒家经典和佛教里面都有很多孝顺的故事。那么,什么是孝呢?
孝的三个层次
莲池大师说孝有三种,孝、大孝、大孝之大孝。
第一种,“人子于父母,服劳奉养以安之,孝也”子女为父母做事,提供衣服饮食等生活物资,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这是孝。这是最基本的孝。
冬则温,夏则清
做子女的,要无微不至的照顾父母。冬天冷,不能让他们受寒;夏天热,让他们凉快一些。在我们自己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给父母提供好的生活条件。对父母嘘寒问暖,就是孝顺。
黄香温席
黄香九岁丧母,他就开始照顾父亲。冬天,被子寒冷,他就自己先钻进被子,把被子焐热,再请父亲睡觉。到了夏天,又总是先把席子扇凉,再请请睡觉。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孝心,被誉为“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第二种,“立身行道以显之,大孝也”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违背世间的道德规范,成就一番事业,让父母感到荣耀,这是大孝。
第三种,“劝以念佛法门,俾得生净土,大孝之大孝也”劝父母念佛,往生净土,这是大孝之大孝。
佛陀为母说法
佛陀出家称道后,父王饭净王病重,佛陀亲自回宫看望侍奉。饭净王死后,佛陀亲自抬棺安葬并给与超度。佛陀还亲自上三十三天,为亡故的母亲说法。《摩诃摩耶经》记载,佛陀在忉利天的时候,为了强调度化母亲的种种的重要,所以地藏王菩萨现身于忉利天,然后演说了一部很重要的经典,这个甚至可以被称为是佛教的孝经——孝顺父母的经典;佛陀为母摩耶夫人说法三个月后重返人间,这也是佛教“天降日”的由来。
第一种孝,基本上正常的人都可以做到,第二种,自己成就事业,让父母荣耀,不一定是大家都可以做到,但是,我们至少不要违背社会公德,做出让父母羞耻之事。第三种,首先是我们自己先要能够信奉佛法,才能劝父母念佛。
孝的方法
那么,我们该怎么孝顺父母呢?古文为我们总结了四个尽孝的方法。养父母置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和养父母之慧。下面我们就分别来解释这四个方法。
1、 养父母之身,让父母安享晚年
就是我们要尽心照顾父母的身体,让他们身体健康。如果万一生病了,就赶快医治。《弟子规》中是这样说
亲有疾,要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父母病了,子女煎好药以后,要先自己尝一尝。看看要烫不烫、凉不凉,剂量够不够,有没有毒性反应等。没有问题了,才端给父母喝,这是子女给父母吃药的程序。不仅贫民百姓如此,就是皇帝也要如此照顾父母。
汉文帝三年侍母
汉文帝刘恒母亲曾经生病三年,在这三年里,刘恒一边处理国家政务大事,一边照顾母亲。根据史料记载,每次母亲喝药,都是他亲自尝过。而且经常是做到“昼夜侍,不离床”的衣不解带的孝顺母亲,正是这样,他的品德孝顺成就“文景之治”的汉初盛世,为后人广为传颂。
虚云和尚为报母恩,燃指供佛
大家都说尽孝是在家人的事情,出家人都不尽孝。虚云和尚的事迹更感人。
虚云和尚为了报答母恩,从普陀山三步一叩头,花了三年时间到达五台山;又在阿育王寺拜佛陀舍利,燃指供佛。梦中得知,因为他的精进,母亲已经转生到善趣。
2、 养父母之心,不要让父母牵挂
就是要为母让父母开心,不要让父母牵挂惦念。出门在外,要经常报告平安问好,平日也要经常回家看望父母,让父母享受天伦之乐。《弟子规》云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凡是父母喜欢的事情,子女要尽量去做;凡是父母不喜欢的事情,我们要小心的去除。让父母随顺开心,是子女的一大孝道。
陆绩怀橘
三国时,陆绩六岁时去袁术家做客。袁术拿橘子招待他,临走时他藏了三个橘子,被袁术发现,袁术笑着问他为何要怀橘而去啊?陆绩回答,橘子好吃,我舍不得,带回给母亲吃。袁术赞叹道,这么小就知道孝道,日后必定成才。果然,陆绩长大后才会出众,官至太守。
如果父母疼爱我,孝顺父母很容易;如果父母憎恨你,甚至伤害你,这时候也能进孝,更能显出你的贤德。
舜以德报怨,孝顺父母
昔日舜的母亲早亡,父亲娶了后母。后面不喜欢他,甚至想杀了他。但是舜很聪明,每次父母叫他做事,他都马上赶到。但是遇到危险时,又都一一化解。父母多次杀害他,都没有成功。但是舜从不嫉恨,反而孝顺父母。尧帝知道舜有大德,就把王位禅让给他。舜称帝后,依然孝顺父母,被后人称颂赞叹。
身有伤,贻亲忧
另外作为子女要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要让父母担心。孩子如果生了重病,父母宁愿自己生病甚至死去,替代孩子的痛苦。为了不让父母担忧,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会无时无刻的牵挂者你,特别是你出门远行时。
《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我们的身体包括头发皮肤,都是父母给的,保护自己的身体,就是孝顺的开始。
3、 养父母之志,让父母以我们为荣耀
就是说我们在事业上学业上有所成就,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让父母感到荣耀,这是大孝。诚如《孝经》所说,这样的例子太多,就不举例了。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4、 养父母之慧,得道解脱轮回之苦
一个人有智慧,才能正确看待事物,看待生命。很多父母,年老之后,世事变化太多,加之身体原因,可能会失落悲观。我们要经常开导老人,正确看待人生际遇,得失成败。要知足常乐,心胸开阔,豁达对待余生。要劝父母,放生念佛,摆脱轮回之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人生最大遗憾,“子欲养而亲不在”
父母是我们今生最大的恩人,父母在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否则,一旦父母离开人世,我们就没有尽孝的机会了。
皋鱼三失
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之驱之!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傍。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好学,周游诸侯,以歿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简吾事,不事庸君,而晚事无成,失之二也;与友厚而中绝之,失之三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译文:一次孔子出行,听到有哭声传来很是悲伤。孔子说:“快赶快赶!前面有个贤人!”到跟前一看,原来是皋鱼。他身穿粗布之衣,手执镰刀,在路边哭泣。孔子离开车子与皋鱼说话,问:“你家没有丧事,怎么哭得如此伤悲呢?”皋鱼说:“我有三个过失:从小就喜欢学习,周游各诸侯国,(没有照顾好父母)回来他们已故去,这是过失之一;志向远大,不把自己的事放在心上,不愿在庸君手下做事,但年岁已晚仍一事无成,这是过失之二。我与朋友交往很深厚,但是都逐渐断绝了来往,这是过失之三。树想停下来可是风却摇动不止,儿子想奉养父母可是他们已经不在了。过去了再也追不回来的是岁月,逝去了再也见不到的是双亲。请允许我从此离别人世(去陪伴逝去的双亲)。”于是站着不动像枯树一样死去。孔子说:“弟子们要留心啊,这件事足以使你们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弟子辞别回家奉养双亲的有十三人
古人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来比喻痛失双亲的无奈。树不喜欢风,风吹树动就会枝叶飘零;可是树不能左右风的吹动,就像人不能左右时间一样。每个人都希望父母永远健康,可是却无法阻止时间的运行,当你想起奉养双亲时,却发现父母已经不在。父母就如处在风中的树,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枝叶飘落、颓然倒下。
作家大冰说:
“有些人一旦走了,就是没了。世上罕有能陪你走完一生的父母”
我们不要心存侥幸,父母年纪还不大,父母身体还很健康。我先忙完事业,赚到更多钱,在陪伴父母。但是,谁也不知道无常什么时候会降临。世上最好的事情是,我已长大,你还没老。
不要给人生留下遗憾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善待我们的父母。
愿天下父母都能离苦得乐,老有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