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 母女夜话:如何面对自动上门的攀比?
夜话之前先自卖自夸,墙推一下豆苗今天关于“怎么写叙事文”的文章。这是她在学校正在学的叙事写作,如若不是亲眼目睹,我很难相信这是一个7岁小孩写出来的文章。条例如此清晰,真是深得娘亲的真传啊(厚脸无敌),辛苦大家看了顺手点个赞啊,哈哈哈
今天我们夜话的主题是:如何面对别人的攀比和模仿?
豆苗最近有点小烦恼。
两个月前一个国内刚过来的小女孩插班到豆苗班里,豆苗作为special helper带她适应新环境。两个孩子一直相处的很友好,最近几天豆苗突然说不想和她玩了。细问原因,小女孩经常追着和豆苗比各种事情,有时又会刻意模仿豆苗,豆苗为此很不耐烦。
昨天放学我去接豆苗,正赶上和小女孩一起走回家,小女孩不停在豆苗跟前强调自己有什么会什么,豆苗烦不胜烦跑到了前面一个人走。然后小女孩问我有没有一个牌子的包包,我说没有,小女孩马上特别得意的说她妈妈有好几个呢,然后马上大声的把这个她认为的“好消息”告诉了她妈妈。
好吧,我也不想跟你玩了。
小女孩初来乍到,迫切想要在新环境获得一些认同和肯定,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每家有每家的价值观和教育方式,我们只可以旁观不宜妄加评论。但思考一下自己该如何应对还是可以有的。
晚上的母女夜话我们的话题是:如何面对这种找上门来的攀比?
如果是我,要么直接无视走开,要么当个观光客看着对方作,心情好的时候再送一个笑而不语,关我何事啊?!
但引导豆苗的话,还是需要让世界充满爱,和风化雨一些。
首先是情绪的接纳和安抚。
莫名其妙被人找上门来,说她的玩具比你的好玩,认识的中文比你多,强行输入一个“她比你强”的概念,不管你在不在乎,这种行为本身已经让我们觉察到了冒犯,出现情绪都是人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
所以遇到这些情况时,生气,不耐烦,或者躲避这些情绪都是很正常的。接纳这些情绪,继续做我们该做的事情,是处理这种自动上门的攀比的正解。
1.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也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三观和梦想并不一样,所以并不具有可比性,也就没有比的必要。
就像豆苗的梦想是做一名体操老师,参加奥运会,而好朋友的梦想是当科学家;就像豆苗第一语言是英语,而小姑娘的母语是中文,不在同一纬度上的比较本就没有意义。
如果在同样的人比呢?豆苗问。
这叫竞争。就像参加钢琴比赛,游泳比赛,或者学校的分数,大家在同样的游戏规则下比赛,比赛结果反映的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成果,但不是永久的定论。第一名意味着刚刚的比赛中你是参赛者里面最棒的,不意味着永远都第一名;最后一名也只是垫底了一场比赛而已,并不意味着就输掉了整个人生。
另外,评价标准也因人而异,就像之前参加的钢琴比赛,这个评委眼中的第一名可能是另一个人眼中的最后一名。我们可以把这些标准作为自我提升的参考,但不是唯一的方向。
所以竞争的核心是在自己的目标上,是不断的升级自己,而不是和他人的对比。
2. 我们要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样才不会被找上门来的攀比扰乱心绪。
面对攀比,我们一直都有选择的权利,我们可以选择接受还是拒绝。应激反应可以有,但我们一旦意识到了自己的情绪,就要想办法把自己从这种情绪中跳出来,而不是被牵走。我鼓励豆苗说这是一种高级玩法,只有特别清醒理智的孩子能做到,豆苗决定下次试一试:)
既然决定试一试,我和豆苗就继续讨论了跳出来的方法。简言之就是顺其自然,当所作为。实操步骤分三步:
A. 对自己的态度:我不高兴,我意识到了,这是正常的。(情绪接纳)
B. 对对方的态度:我理解你。(换位思考)
每个人的背景和经历不同,所以看问题角度也不同,同样的事情每个人也会有不同的解读。我们会尽量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她的行为,我理解你,但不认同。
C. 行动:一笑了之,一别两宽。
对找上门的攀比,我们不是要比回去,而是让攀比到此为止。豆苗我俩商量出了两种行动方案。
温柔版:对对方友好的回应,但不被对方带着走,一笑了之,继续做该做的事情就好。
终极绝杀:如果对方死缠不放,那就面带微笑看着对方说: So what? 然后走开,一别两宽。
最终还是绕回到了我的做法上。
你有好的建议吗?欢迎在留言区交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