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脘

2019-01-25  本文已影响0人  南方之嘉木

在古代,脘专指胃管,以及胃在体表腹部的投影部位。胃其实是个情绪器官,它受植物神经支配,不受意识控制,心情好的时候胃口会大开,心情郁闷、抑郁的时候会完全没有胃口。


脘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了,在古代,脘专指胃管,以及胃在体表腹部的投影部位。所以有胃脘疼、胃脘痈、脘腹胀满等说法。中医经络腧穴中有上脘、中脘、下脘三穴,位于腹部正中任脉上,其位置大致对应胃的进口、贲门、胃的主体和胃的出口幽门,三个穴位的功能主治也与其部位相符。

脘字是形声兼会意,从月字旁,月表示肉身,完用来形声。最早时“脘”字中的“完”被写作“宛”,读音也更接近脘。“宛”是弯曲、蜿蜒曲折的意思,用来形容胃体的形状,它不是一根直肠子,胃的上端贲门上接食道,然后向左膨大弯曲,其上端抵近膈肌和脾脏,最顶端的部位却被称作胃底。膨大数倍的胃体向下、向右延伸弯曲,经过正中线,在右下腹紧缩恢复成细管,这个部位叫作胃窦。最终胃管变得大小与贲门进口一致,与十二指肠相连,这就是胃的出口幽门。

从动物进化演变的历史来看,胃的变化也很有意思,低级动物根本就没有胃,其食管直接与十二指肠相连,比如鸭嘴兽、针鼹,还有脊索动物如文昌鱼及圆口类无胃鱼等动物。鸟类的食管在锁骨水平膨大成嗉囊。囊内存在由食管和唾液腺分泌的消化酶,嗉囊有类似胃的功能,能贮存食物并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前文讲哺乳的时候说过,老鸟喂食小鸟,把食物从嗉囊吐出,除了食物还伴有老鸟的消化酶,有利于小鸟生长发育。所以老母鸡带的小鸡长得快,自己觅食的小鸡长得就慢。真正的鸟胃分成两部分,前为腺胃,能分泌消化液;后为肌胃,也叫砂囊,砂囊可借助吞食的砂粒来硏碎食物。鼠类的胃分为前后两部,前部叫前胃,不含胃腺;后部叫腺胃,含有胃腺。反刍类哺乳动物,比如羊和骆驼的胃又叫复胃,它们的胃分成4室,分别叫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复胃中,仅皱胃有胃腺,其余3个胃都不含胃腺。

人作为最高级的灵长动物,胃的功能几近完美,胃管中有3种腺体分泌胃液,即贲门腺、幽门腺和泌酸腺。前两者分别分布于上脘贲门区和下脘幽门区,均分泌黏液。泌酸腺主要存在于中脘胃体和胃底的黏膜内,分泌胃蛋白酶原、盐酸和內因子,黏液细胞分泌黏液。

说一千道一万,胃腑本身就是一个平滑肌构成的肉兜子,胃的蠕动硏磨能够消解食物。胃壁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包裹,这也是胃液的来源之处。胃酸和消化酶分解完的食物被推送到十二指肠和小肠。

胃的蠕动不受意识、理智支配,受植物神经控制,人的情绪和情感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胃的功能。比如情感的厌恶会令人作呕,一吐为快,这就是通过上脘贲门的反应,逆蠕动来完成的心理释放。贲门与食管相连,此处的食管下段括约肌能起到收紧胃上口的作用,在胃蠕动过程中防止胃内容物返入食道,从而避免胃酸烧伤食道内壁,胃壁本身耐酸。正常人体即使在平躺或倒立时,胃内容物也不会返流进入食道,也是由于食管下段括约肌的作用。一些婴儿在吃奶后平躺容易吐奶,其原因之一也是其贲门肌肉比较薄弱。贲门松弛会导致食管被腐蚀或产生炎症。贲门癌会导致食物堵塞难以下咽。

从经络上来看,上脘的上面就是巨阙穴,讲心口窝的时候提过,巨阙是心的募穴,影响到心神和心脏(心包)的功能。人的胃蠕动缓慢,吃的东西不消化,堵在胃里面的时候,人的口气会变得腐臭,除了感觉脘腹胀满,恶心、厌恶油腻,早晨刷牙会干哕等症状以外,还会有心慌、心悸、胸闷膈应、失眠早醒等症状。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胃不和则烦而悸”。由于消化不良导致的精神、情绪甚至性格的异常,老百姓统称为“吃饱了撑的”。

一般胃体饱胀、撑得堵到了上脘,人的感觉不尽是在胃本身,有时会觉得胸闷憋胀,更多的是感觉嗓子眼里有东西,吞不下去、吐不出来。到医院耳鼻喉科检查,嗓子本身没有问题,西医称之为“癔球”,是癔病的一种,认为这种心理疾病是想象出来的;中医称之为“梅核气”,认为任何心理疾病都有物质和能量的基础。梅核气就是胃的蠕动(胃气)障碍,食积痰饮堵在上脘导致咽喉感觉出现了异常。这种情况下做思想工作,顶多能缓解患者担心咽喉、食道长肿瘤的焦虑,要想真正解决问题,还需要服用化痰消食、疏肝理气的药物,比如“半夏厚朴汤”,用针刺上脘或点穴的方法治疗效果更快。

胃其实是个情绪器官,它受植物神经支配,不受意识控制,心情好的时候胃口会大开,心情郁闷、抑郁的时候会完全没有胃口。抑郁症患者多半会有厌食的症状。更为常见的是焦虑症患者,很多人会有嗳气、烧心和反酸的问题,心慌、心悸、失眠自不必说。有些医生治疗胃酸过多,往往会开一些小苏打帮助中和胃酸,更离谱的会开一些抑制胃酸分泌的药。这完全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焦虑症患者的反酸、烧心(胃酸腐蚀食道黏膜)不是胃酸的错,而是胃的出口幽门过度封闭,导致胃酸积聚上逆。因此促进胃壁蠕动,打开幽门通道,让食物顺畅地排泄到小肠才是根治这些症状的办法。打开幽门的方法最快的就是针刺或按压下脘穴,有时也配合下面的水分穴(肚脐上一寸),一般焦虑症患者在这两个穴位处都有瘀滞和硬结,散开以后,胃的蠕动自然恢复,反酸和烧心的症状自然消除,人的焦急、忧虑心情也会随之缓解。

回顾我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两句话:“早期的心病要治胃,晚期的胃病要治心。”而治疗胃病和心病的关键点就是三个穴位:上脘(脐上五寸)、中脘(脐上四寸)和下脘(脐上两寸)。


作者:徐文兵    《知己》32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