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营十八年(1981) ——40年40剧(四)
啊战友
你乔装改扮深入敌后去战斗
啊战友
你机智灵活神出鬼没去战斗
啊
胜利在向你招手
曙光在前头
啊战友
你艰苦卓绝敌人虎穴度春秋
啊战友
你舍身忘死孤胆斗敌显身手
啊
胜利在向你招手
曙光在前头
多么熟悉的旋律,多么难忘的记忆。
伴随着这首至今令人难忘的主题曲,1981年春,中国第一部真正以情节剧模式制作、产生广泛影响的电视连续剧出现在人们视野。
1981年2月5日大年初一,央视开播《敌营十八年》。
万人空巷——用这几个字来形容《敌营十八年》播出时的火爆,一点也不夸张。
那是人们第一次看到国产的长篇电视剧,而且是反特题材,情节一环扣一环,地下工作者一次次急中生智、化险为夷,又在每一集的结尾,留下一个个悬念,实在吊人胃口。
看完一集,恨不得第二天早点儿到来,早点儿天黑,接着看个究竟。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等海外剧在国内播放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但《加里森敢死队》的播出,却让一些青少年迷恋模仿剧中的飞刀术,其中的格斗、血腥场面也受到不少批评。
为了消除负面影响,中央电视台叫停该剧,并紧急上马了中国第一部国产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
《敌营十八年》由著名导演王扶林执导,原作者是唐佩琳。
因为当时并没有可以参考的剧本样式,唐佩琳借鉴中国章回小说写法,分集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的剧本。
当时央视虽然给了堪称天文数字的10万元拨款,但在拍摄中仍是捉襟见肘。
由于经费少,剧组也来不及赶制服装,江波身上的国民党军装都是借来的,借不到裤子,就将人物的全身镜头改成半身拍摄。
领子太小,系不上风纪扣,这位国民党的“少将高参”就只好整场戏敞着领子。
帽子太小,就拿在手里,作戴帽状。
饰演江波的张连文自己也感叹:“我一米八的个子,由于军装小、袖子短,动作都不敢做大,生怕弄坏了。”
剧中,江波手拿烟卷敞着领口与敌人谈笑风生的形象,让观众感觉亦正亦邪,几乎颠覆了此前荧屏和银幕上正面角色一味“高大全”的固定范式。
虽然这部剧现在看来情节跳跃、剧情粗糙,但对于那个年代的观众来说,简直是磁铁般的吸引力。
片头先是响起刺耳的警报声,接着是几声枪响,然后推出片名。
电视剧分当机立断、关键时刻、将计就计、智斩女妖、码头迎亲、虎口抜牙、高风亮节、排险救女、虎穴扬威9集。
全剧故事跨越了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男主人公江波并非一上来就是一个成熟的地下工作者,而是初出茅庐就被国军头目宣子奇的花招所迷惑,送出了假情报,造成我方的重要损失。
不过江波成熟得很快,以后每次他都巧妙地完成了任务,并且巧妙地嫁祸于敌人,自己安然过关。
在最后一集里,江波像《智取威虎山》里的杨子荣一样,在敌人环伺的险恶环境中把一直紧盯自己的特务说成了“共军”,并把他带走“交上级处置”。
小车轻快地开往解放区,江波和久别的战友们紧紧地握手。
江波将国民党的军帽狠狠地甩在地上,车轮滚滚碾过帽子。
随着这个颇有象征意味的画面闪过,全剧就此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