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圈 | 圈里圈外其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做选择的自己呀~
到底如何理解“舒适圈”,这个令人费解且众说纷纭的话题呢?今天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舒适圈 | 圈里圈外其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做选择的自己呀~教育学里的「舒适圈理论」是指: 人长久待在舒服的环境下,会因为生活安逸而不想动脑筋;但若把人带到比较险恶的环境,人经历了挑战和痛苦,反而会变得成熟。
我反复读了好几遍这句话,也看到过N个不同的主张。有人说舒适圈终有一天会毁掉青春,主张走出舒适圈,邂逅更精彩的自己;有人则认为那些看了几篇网络爆文就鲁莽辞职的创业者纯粹是疯了;还有人认为“舒适圈内放不下灵魂,舒适圈外容不下肉身”,主张在舒适圈的边缘疯狂试探……每一种见解都有非常独特,甚至当你想要反驳的时候,一下子会有很多实例横空出世,让人猝不及防。
舒适圈 | 圈里圈外其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做选择的自己呀~但我们似乎忘记了所谓“舒适圈理论”的主体是人,而人是个既单纯又复杂的高级动物。
有句话是这样的: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五月天里有句歌词我非常喜欢“如果人类的脸,长得全都相同,那么你和人们的不同,就看你怎么活?”就像我之前在之前的文章中写到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同样人的思维也有千万种。每个人眼中“舒适圈”的参照物不同,那么做出的选择就大不一样。
在我眼中,定义“舒适圈”的主体是每一个有趣的灵魂,即自己的思维。当困惑、焦虑、迷茫时,不防问问自己“我做……以来,自身有什么变化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这就是你自身“舒适圈”。
“舒适圈”其实分为两种,一种是整天无所事事,另一种更可怕,因为很难意识到,就是无意义有规律的循环。而后者,更是许多人的生活状态:看起来很努力,看起来很累很忙,不过是无意义地循环着,这样的生活, 过着只会觉得舒服,却没有本质性的变化。
舒适圈 | 圈里圈外其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做选择的自己呀~考虫网联合创始人李尚龙曾经在一篇文章《没有功劳,也就没有苦劳》中写到:这个时代的高手不再是默默无闻埋头努力的人,而是那些不可替代的有创造力的人。我们总以为有个大环境的庇护,自己就可以过得稳定,却不知道世界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化着,在我们自以为很安定的日子里。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每天进步的生活,才是稳定的,动起来的日子,才充满着活力啊。
当我们知道自己是谁,要去向何方,应该做什么的时候,在圈里还是圈外,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这世上哪儿有什么平白无故的横空出世,所有的一切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必然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