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在路上心中的远方——川藏

青藏印象 2006

2018-06-29  本文已影响159人  墨之非攻

4月份在青藏工作了17天,其中14天是在海拔4500米的西藏那曲县度过的。最大的感受就是高原缺氧对人体的影响太大了,身处其中,确实很难受,即使对于我这样身体素质不错,没有大的高原反应,也没吸一次氧的人来说,也是如此。那曲的氧气含量只有平原的60%多,所以我不敢做任何幅度稍大的运动,走步,上楼,都得小心翼翼,生怕心跳加快和气喘,更甭提跑跳了。周围无形的压力在限制我的行动自由,所以只好静坐,静养。这对于爱好运动的我来说,是痛苦,是折磨。当时只有一个信念,早点离开这个一点也不让人怀念的土地。

GE:牌子很响的大公司。能拿下青藏铁路三个大订单,它的名头也起了很大作用。亲身接触,他的员工都说,GE在中国是有名的低薪外企,尤其相对京沪其他的外企而言。但人们还是愿意去那里,就是捞个资本和经历,以后跳槽时,写履历,有GE的经历还是很让人高看一眼的。GE也确实大牌,给员工的PPE都比我们公司高档,平时的差旅标准也比我们高很多。这次在青藏铁路工作,特意请埃顿公司配备野外的餐车,保证员工在野外能吃到热乎的饭菜,费用自然也不低。从中可以见识到其财大气粗。同样辛苦工作在沿线的中铁下属各局,就没这么优越的福利了,他们中午多是碗面搞定,最多70摄氏度泡出来的方便面也好吃不到哪里。即使好吃,天天吃也让人受不了。当然,他们的食品和饮料消费标准还是较高的,车上的红牛饮料随便喝,挺让我羡慕,只是他们喝完就随手扔到地上的习惯,不能恭维,毕竟,高原也需要环保意识。

GE的火车头据说质量很好,马力大,效率高,亲眼一见,样子很普通,不说的话没人想到是从美国原装进口的东西。GE员工人手一个Dell笔记本,很整齐,一问,是从dell租的,大公司的思维果然与众不同,一年的租金完全可以买下来本子。在现场租的全是五十玲越野吉普,而不是在青藏高原口碑和性能俱佳的丰田4500,GE也会在能省的地方省钱,毕竟一个4500能买4台五十玲。司机们一谈起4500,他们叫牛头,满脸的羡慕和向往。

格尔木:挺干净的一个城市,规模不很大,道路宽阔,人车远没有内地多。街上的戴白帽子的穆斯林较多。但整个第三产业的服务意识较差,商场,宾馆,饭店,都如此,生冷硬顶,象我们的80年代。最大的西单商场,9:30开门,晚上7:30闭店,对我们这样早走晚归的人想去购物,会很不爽。住的盐湖酒店,当地最高,唯一的四星,服务很一般,地毯脏得连北京的二星都不如。

青藏公路:全长1200公里,80%的地段路况还可以,毕竟是国道。一路上见到4-7个翻倒的大货车,皆疲劳和路滑引起。最主要原因是跑长途的车主压榨司机剩余价值引起,不给充足的休息时间,没有足够的替班司机。大货司机的素质也让人担忧,晚上会车不关大灯,行驶中越过中线,以致我们的车每次超车,司机都得喇叭长鸣,大货才不情愿地回到自己地车道里。修车后,石头瓦块的,就扔在车道上,不管不顾,扬长而去。修车时,没有任何示意标识,人员乱穿马路,安全隐患不一而足。

那曲:青藏线上最繁华最大的县城。那曲饭店和桃源饭店的硬件还是不错的,尽管没有宽带。银行,邮局,商店,饭店的都挺全。街道很脏,满街转悠的“神羊”,自由出没敞开式的垃圾桶,肆意横穿马路,让人印象深刻。物价较贵,尤其是饭店。毕竟所有物资都是从青藏公路运来的,成本较高。四川人来到这里会很幸福,到处是川味饭店。其他菜系几乎没有。网吧里上网,每小时4元钱,够贵的,但聊胜于无。街上的藏人比汉人多,没事时趴在窗前,欣赏来来往往的穿着各种颜色藏袍的人们,也是一种享受。

安多:回忆起来全是眼泪。更为破旧的一个县城,连内地的一个乡都不如。当地最好的县政府招待所,竟然没有上下水,公用的旱厕,晚上无灯,厕所的蹲位在二楼,排泄物直下3,4米的落差,最后落到一楼的地面,比较恐怖。床单被褥,污渍斑斑,不忍目睹。

可可西里:大名鼎鼎,那部电影功不可没。而且成立了专门的武警护卫,盗猎的已经很收敛了,对动物们是个福音。我们一路上看到了藏羚羊,岩羊,黄羊,野驴,野牦牛,狐狸,狼,没看到棕熊和雪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