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艺术设计十五讲

艺术设计十五讲第十五讲_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和未来趋势 03

2022-08-18  本文已影响0人  紫薯爱生活

三、中国艺术设计的未来趋势

关于中国艺术设计的未来趋势,我们从民族化、回归自然、人性化(人与物的融合)高科技化几个方面去谈。

(一)世界艺术设计未来发展趋势

关于世界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日本学者黑川雅之在《世纪设计提案——设计的未来考古学》中从9个方面进行考察:

(1)人类是最了不起的万物之灵:从这一点来看,充分肯定了人类的创造力,人类的智慧将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标准化的思想已遭淘汰:平凡的个人遭到否定,个性型人才的时代已经到来:由平凡人的时代进入到个性型人才的时代;以多样化标准零组件与组合方式所构成的多样化商品或生活情境将会出现;具有感动力的商品或生活情境更加受到期特。

(3)产业的流程与模式:商品及其使用环境的开发流程都开始将消费者纳入,产业的模式也将因此改变;由使用环境的角度评价商品的时代已经来临;最终产品的概念已遭淘汰;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对立关系已经淡化,消费者参与生产过程的风气日盛;服务业成为产业主流的时代已经来临。

(4)整体性的崩溃:局部个体的独立化与自主化的时代已经来临;由阶层式组织的社会转变为网络化的社会;国家或企业等所构成的组织将逐渐弱势化;自律性、自我承担责任为主的时代已经到来;由局部个体观点决定整体走向的时代已经来临。

(5)回归自然的时代来临:迈入人类回归自然的世纪;由视觉时代的20世纪转移到触觉时代;进入跟随感官作用而设计的时代;除了全面性观点,由当地出发的观点也开始变得重要;人类开始重视与大自然融合的态度。

(6)对心灵共同体的追求:受到孤寂感的驱使,能够增进团体归属感、解除寂寞的商品将会广受欢迎;渴望早日拥有能够有效解除寂寞的商品;商品成为群体归属感的共同标志;人人都为自由与自然而倾心。

(7)虚拟的社群:在信息时代里,人们的喜好更容易由信息的快速流通而凝聚为流行现象;流行现象所产生的虚拟归属感;轻松、虚幻而无形的“虚拟社群”的出现;寻求足以挑战大众感官的设计;有意图、有策略地创造市场的时代已经来临。

(8)人与商品的融合:由于人们对商品的强烈好恶,使商品具备了全新的意义(人与商品之融合);商品无限地接近使用者,甚至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商品的触感、重量感、温度感等感官上的特性渐受重视;能够掌握使用者生理状态之商品的出现。

(9)从否定式的对立到肯定式的激发:异质的商品之间一方面共存、一方面又互相争奇斗艳;设计可以用来表达思想、歌颂感情,也可以用来激发人心;市场将成为消费者与生产者各自发表意见的场合;这将是一个重视整合性创造的时代。

(二)中国艺术设计来趋势的特殊性

我国些术设计的未来趋势,与世界艺术设计发展趋势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这个独特的地方体现在追寻“设计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来自两个向度,一个是时间向度,一个是空间向度。

(1)从时间向度上了解文化认同感的形成。从时间来看,一个作品。无论是一个用具还是一栋建筑,它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累积了许许多多人的智慧、劳动、喜乐的点点滴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总在时间的淘洗中演变着。它所负载的文化信息也就日益丰厚,逐渐成为了一个文化的符号,把这一符号作为设计元素应用于任何地方,都能让人联想起它所代表的文化,油然而生亲近感和认同感。例如黄鹤楼,它负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还是一个象征、一个标志,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就由此产生。

(2)从空间向度看文化归属感的形成。熟悉的空间环境能够形成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这个空间不仅包括人们自小生存的空间,也包括历史文献、文学作品、绘画作品、影视艺术所描绘的空间,耳濡目染、常年积淀会形成内在的空间感知。这些空间感知会影响人们对空间的审美。例如荷花池、芦苇荡、稻田、山野、小庭院等场景,对中国人来说具有独特的意味。

(3)艺术设计的服务对象人,而且不是概念意义上空泛的人,而是具体的独特的“人”,如果偏离了这个初衷,就不能成为成功的设计。在中国现代设计史上,曾有许多无视设计服务对象、缺乏文化认同感的设计案例。

设计的内涵应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反映出城市固有的个性风貌,可以存在数百年而不改。因为

环艺设计的核心本质是“让人诗意地栖居”,回到人性与公民性,回到土地,回到人们日常的需要,回到文化的根。

(三)中国艺术设计文脉的继承与发展

首先:艺术设计文脉是艺术设计的记忆,是中国人温馨的精神家园。历史文脉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中国设计的价值核心。中国设计文脉深厚、工艺荟萃制、制作精美、风格独特,所以设计师要延续中华古国的文脉,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中国设计的历史文化特点,使新的设计和谐地体现中国历史,实现与未来发展的有机统一,以新的风姿纳入世界设计新秩序之中。

其次:设计不仅存在跟外部社会、国际社会接轨的问题,还有和历史空间、历史文脉的接轨问题。探求传统和现代的契合,是原创的一种重要方法。在设计过程中,用现代的功能要求、观念、手法来表现传统文脉的形与意,不失为发展中国设计的一个良策。由于设计作品具有自身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传承,所以也应被看作“文脉艺术品”。中国设计的现代化即包蕴着寻求文脉的问题。熟悉中国传统设计文化,去芜取精,成为设计创作、寻索文脉、研究有中国特色的设计的重要课题。

再次:文脉的提出,有利于我们识别艺术设计之间的差异。关于当代设计领域的文化表现、公用代码、民族特色的研究在当今有了长足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文化背景和文化语境的问题。识别地区性艺术,体现民族特色,寻求身份认同,这是当今艺术、设计的一种强烈趋势。在欣赏设计作品时,社会和文化背景存在大量的信息,值得我们思考。

又次:割裂设计现在与历史的联系,会导致中国设计的无思想状态。失去中国设计生长的肥沃土壤,失去中国设计的根,将设计分析用西方美学框架来进行,将原本不可分离的作品与其文脉生硬分割开来,是我们经常走人的一个误区。我们有自己的艺术传统,有自己的设计思想,有自己的设计文脉,要观察和研究设计艺术传统,提倡设计的文脉,推动民族艺术和民族设计进程。中国设计传统是中华民族生活智慧的结晶,它的风貌和特点主要表现为形式和精神两个层面。

从形式来看,中国设计符号形式所传达的文脉信息丰富多彩。它通过纹样、色彩、材料、形态、结构、图案、技法、文字等各种符号或者各种因素的合成来表达某种符号含义。这些符号的现实化传达出特有的中国文化形式,并表现有别于他者的化精神。

1、形式层面

(1)仿生造型:中国设计善用仿生造型,师法自然,惟妙惟肖。自然的形态样式有经济性、结构合理性、稳定性等特点,且不失美观可爱和较强的保护功能。奇妙的自然界里有许许多多的数不清的天然设计,它们给予设计师以无穷的智慧启迪。

(2)贴心而适用的结构:在中国设计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中,陶、铜、编织、缝制、木制及其他容器的结构造型设计丰富多彩,简单与复杂、朴实与富丽、方与圆、直与曲、大与小、长与短、深与浅,各色各样。最重要的是,中国传统设计注重“商品储存、陈列、使用、回收”的便利性设计。中国传统的容器结构设计得非常精巧,贴心而实用,充分考虑到了消费者的需要。

(3)生态材料的运用:传统的设计形式经济实惠、拙中见巧,例如荷叶包肉、葫芦装酒、苇编系书、蛤蜊装油、竹篓装鱼、蕉叶包饭、草绳串肉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这些生态材料取之自然,可降解,不会污染食物,而且不会影响食物的色、香、味,反而能保持被包装物的原味,并给它以自身的清香,使之更为纯正可口。最终这些材料回归自然,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4)寓意化图案: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了大量的寓意化图案,其中有很多民族化的东西。以后的社会发展中,寓意化图案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增加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其图案更为美观,装饰性更强,图样也不可计数。寓意化图案作为本土文化的载体使商品本身具有了生命力。可以说,寓意化图案是一种简洁明确的视觉语言,巧妙地运用能使产品熠熠生辉。

(5)技法的创造性、个性化和多元化:彩绘、压印、拍印、堆纹、阴刻、浮雕、二层重迭、多层迭筑等装饰法都越来越成熟,这些装饰技法层次丰富,纹样多变,粗细、虚实、线面形成对比又互相协调。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中国传统艺术家往往以宽线条、大快面将主体的纹样加以凸出,周围以精细的其他纹样如云雷纹等来布底。

设计首先是实用性、科学性、艺术性的紧密结合,其欠,从纹样、色彩、材料、形态、结构、图案、技法、文字的各个纽带,都要有一定的文化含量。没有文脉的设计,缺乏艺术个性与文化美感,在市场上也就缺乏竞争力。

2、精神层面

除了形式层面,设计文脉还涉及到中国传统设计的精神,它指的是传统设计载体所贮存的中华民族的文明进化信息,以及中国设计在精神上的个性和特色。它是一个流动的、生生不息的有机体,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不断地重构、整合。

从精神来看,中国设计所传达的文脉信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中和之美与和而不同:中国哲学崇尚中和之美。孔子认为中和之美使美的最高境界:过于文则丽,过于质则弊,文质彬彬则赏心悦目。

在强调中和之美的同时,中国传统设计亦强调“和而不同”,这与当今CIS设计理念惊人地契合:寻求风格的统一印象,但在色彩、形态、肌理等方面又有细腻微妙的变化,突出产品的个性,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空间,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在“和而不同”的思想指导下,“整体感觉一致的基础上又有多样变化的商品”具有广泛的市场基础。

在传统设计上中和思想亦表现得极为明显:喜欢采用雅致含蓄的语言符号来设计,通过纹样、色彩、材料、形态、结构、图案、技法、文字等各种符号或者各种因素的合成来表达某种符号含义,来传达与商品特性有关的一种情调或氛围,很少采用过于外露的表现手法,而是用间接的象征技法来传达特定商品的理念。

(2)以人为本,人性化,注重细节的美;体现出设计的以人为本的个性,这是当今设计的重要课题,现在我们处于高科技时代和信息时代,技术固然重要,但也不是绝对的,技术如果与情感失衡的话,就会出现令人忧虑的后果。传统设计精神中的人性化内涵恰好能够与高技术相平衡,增强感性因素,减轻工具理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3)自然和谐美、整体意境的重视:中国设计文脉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与现代设计思想是一致的。设计师观察自然时应该全身心地投人,发现自然的发展规律,因为自然是创造的不尽源泉,同时设计师的情操在对自然的感悟理解中也得到了陶冶,并且从中提升艺术情趣。“外师造化”的同时,还要善于“中得心源”,融会贯通自然的东西,使自然的形象能够内化为设计师自身的心灵意象,达到真正的契合。设计作品本身的形式美感和文化内涵应透露一种意境,这意境不管是静、虚、空灵的境界,流动不拘的境界,还是浪漫飘逸的境界,都必须是自然的、和谐的、整体一致的,寓无限意境于有限的景物之中;让人深深地感到一种东方式的美,一种独特的宇宙观与生命情调,把人带入一个耐人回味的性灵境界。

传统艺术设计精神的延续,需要艺术设计师深入历史、细心调研观察、设计处理好每一个细节和要素,既注重产品与历史文脉的关系,又注意自身的创新和张扬。人们现在提到“东方文化生态”问题,就是意识到保存传统设计精神的重要性。现代设计和传统文化精神的融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