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大西北||察尔汗盐湖vs茶卡盐湖
恋恋不舍离开广阔的沙漠,在敦煌吃了中午饭,就算逛完了河西走廊,别过甘肃,直奔青海。
从甘肃的敦煌到青海柴达木盆地要经过一段海拔4000多米的公路,早上为了去沙漠看日出起得早,又刚吃过中午饭,坐在车上正好是午睡时间。但导游叫我们千万别睡着,在这种情况下睡觉容易缺氧,很危险。没办法,再困都不敢睡,耳朵在听导游讲解,眼睛往车窗外瞄,饱览大西北独特的风光。
我们沿着215国道探索柴达木盆地,途径大柴旦,小柴旦,最后到达察尔汗盐湖。
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的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地跨格尔木市和都兰县,由达布逊湖以及南霍布逊、北霍布逊、涩聂等盐池汇聚而成。
资料显示盐湖东西长160多公里,南北宽20—40公里,盐层厚约为2—20米,面积5800多平方公里,海拔2670米。
在景区的大门口需换乘察尔汗盐湖本身的大巴车,坐半小时左右,据说二三十公里,这大巴车所经过的路都是盐桥,全部都是由盐堆砌而成的。
西北的广袤总是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意外的惊喜与惊叹!
察尔汗盐湖与茶卡盐湖齐名,也许没有茶卡盐湖那么“文艺”,但绝对是波澜壮阔。湖水中无游鱼,天空上无飞鸟,一片寂静辽阔。
大巴车上一路观光盐湖的壮阔,一下大巴车,全部人都“哇”一声快步奔向前,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拍照,生怕错过这美到惊叹、炸裂的视觉。察尔汗盐湖:治愈系苹果绿。
以湛蓝的天空作为画笔,湖面作为调色盘,再借用随风舞动的湖面作为画板,将这个翡翠明珠瞬间变的无比明艳。
是的,这就是无法用语言形容,晶莹剔透的湖水,洁白纯净的盐花。绝美画面像是上帝遗落在人间的宝玉,简直就是梦幻之境,甚至比梦中还美的地方。
行走在盐桥上仿佛于云端漫步,于仙境穿梭。随着光影的变化,盐湖也随之上演着一场美妙之舞。变换着不同的颜色,在这天地间演绎着一段段彩色的梦。
如果不是见到察尔汗盐湖,我不知道翡翠绿色的水在现实中真的存在,那种绿清透纯净,像是玻璃,又像是水晶。
如果不是见到察尔汗盐湖,我不知道盐的结晶可以像珊瑚,那种白形状各异,是湖水中最美的点缀。
如果不是见到察尔汗盐湖,我不知道水波纹可以那么地晶莹剔透,每一个水波都可以折射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千百年来,察尔汗盐湖与昆仑雪山同在,与茫茫戈壁共存。壮阔而俊美,魔幻而神秘,方寸之地就足以令人心醉,令人神往。
都说九寨归来不看水,我说察尔汗盐湖归来不看水!坐在湖边的盐堆上,摆着各种姿势拍照,感觉就像坐在大海边的沙滩上看海。根本不用滤镜,随手一拍就是手机的壁纸。
察尔汗盐湖一切绿色植物均难以生长,但却孕育了晶莹如玉、变化万千的神奇盐花。盐花是盐湖中盐结晶时形成的美丽形状的结晶体称谓。
卤水在结晶过程中因浓度不同、时间长短不一、成份差异等原因,形成了形态各异,鬼斧神工一般的盐花。
这里的盐花或形如珍珠、珊瑚,或状若亭台楼阁,或像飞禽走兽,一丛丛,一片片,一簇簇地立于盐湖中,把盐湖装点得美若仙境。
万丈盐桥是格尔木至敦煌的一段从达布逊湖上穿过的公路,厚达15-18米的盐盖构成天然的盐桥,全长32公里,折合市制可达万丈,因此人们称其为“万丈盐桥”。
“桥”上路面光滑平坦,山色湖光相映,景致很美,堪称“举世无双”。玉带似的盐桥(路),旁无护栏,下无桥墩,更无流水。整个路面平滑光洁,坦荡笔直,盐桥(路)将盐湖从中间劈成两半,使人惊叹不已,不得不臣服于人类的聪明和智慧。
流连忘返在察尔汗盐湖,很想再逛多一点,再停留久一点,企图在记忆中把眼前的视觉盛宴留下烙印。导游在催促我们回去,说明天去看更漂亮的茶卡盐湖。
拍不完的美景,我们还想继续玩,无奈最后一班大巴车已经启动,不得不坐上这个大巴车回去景区门口和导游集合。
在回酒店的路上,刚好是朝着落日的方向,在车上一路拍着落日的千姿百态。回到酒店已是晚上十点多,尽管如此,千里迢迢只为看你一眼,累,并快乐着!
到达茶卡盐湖是午饭后的大中午,阳光明媚,正是盐湖美景时。被誉为柴达木盆地东大门的茶卡盐湖平均海拔3059米 ,湖面面积154平方千米, 景区面积30平方千米。
茶卡盐湖四周雪山环绕,平静的湖面像镜子一样,反射着美丽的、令人陶醉的天空景色,被誉为“中国的天空之镜”。
盐湖上面铺有很多木栈道,湖中间建有休闲木亭子。走过长长的木栈道来到湖中间的亭子里,坐在亭子里,望着周围都是晶莹剔透的湖面,随手可摘的云朵,吹着微风,那一刻真真有了几分尘世闲游的意境。
置身于盐的世界,漫步湖面如行走云端之上,水映天,天接地,人在湖间走,宛如画中游,分不清是盐更白还是云更白。它有着一种让人平静的魅力,波澜不惊、物我两忘。
遇见波澜壮阔的察尔汗盐湖,邂逅绝美之地。缘起文艺版的茶卡盐湖,方知“天空之境”。祖国的大西北,醉美风光!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78129/6081a5c620a745c9.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78129/2a34a4d92c30cb65.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