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的路 我们慢点走🤗

2023-11-05  本文已影响0人  凝珀Mok

在写日记时,想着今天日更我就写“关于反馈”2吧

怎么滴脑子里面就出现了今日的主标题“长长的路,我们慢慢走”;

搭噶不?

行吧…

不搭噶也给自己整搭噶了🤔

历史的巨轮在转换,也许是因为惯性+科技,这个转速快得让人乍舌…

不知不觉间就可能被甩出历史的大轮…

很多人(到底几多人?就夸张吧你~),其实真的大部分人,都生命在无尽的奔跑中,担心着孩子、房子、车子、权力与地位、钱、生死…

整日奔忙,忙着忙着,忙到累、忙到疲惫、忙到不知所以、忙到最后自己快没了…

我很心疼忙碌中的人,其中不也有一个我吗?但忙忙忙,亡了心;没了心,如何度过茫茫岁月…

不去讨论为啥忙着亡了心,但心不在自己这里时,这个感觉其实很飘渺…

永远在担心、永远在希冀、永远在祈望、好像也永远在无望…

前段时间一个十多年的朋友,聊天的时候说了一个观点:“现在是过一天,算一天;不是消极的那种,只是尽力一天是一天。”

我觉得诧然,然而不得不承认这种看似悲观的达观。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

脑子里出现刘欢老师唱的这首歌…还是那么振奋和热血沸腾…

如何让心在,梦也在呢?

感受到“我在”;

那,我在哪儿呢?

我在身体中,

我在意识中,

我在语言中,

我在关系中,

唯独,我…不在事情中;

事情不存人,事情只是事情本身。

接着昨天的【反馈】来说,

针对行为的反馈,可以增进彼此的关系,双赢。

我在、你在、关系在,都在;

很多时候,我们说要“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什么?

“换位思考”有效果吗?

怎么“换位思考”?

这个方法对所有人有效吗?

换位了就我在、你在、大家在,都在了吗?

也许是,但是很难。

就如共情里的一句话,真正的换位思考和共情,是你穿着对方的鞋,走过对方走过的路;

你觉得这可能吗?

我觉得挺难的,我不能说不可能吧,凡事无绝对嘛…

感受对方的感受、感受对方的想法,去理解对方的决定都是努力去实现,去贴近;

然而,对方的行为:语言和非语言的,说的话、脸上的表情、微表情、肢体动作,确是可以清晰可见的。

是针对琢磨不定的感受、想法交流与反馈容易,

还是通过行为去对话和反馈更便捷和准确?

可能答案相对清晰了哈;

对的,是可见的行为;

所以,根据行为来反馈会更有效和直接。

举个例子来说:

我现在早上起来了嘛,

这是事实。

我在拿手机写东西,也是事情和行为。

我坐在离写字台很近的旋转椅上写着,也是事实。

这时,如若我妈妈起来上厕所,看见黑暗中的一抹光线里的我,犹如见了鬼;

她的感受、想法来了;

又来揣测我的想法了…

来了句:

这么早起干嘛呀?(背后也许是好奇、担心、也许是困惑、无助与沮丧…)

你要多休息啊,身体在恢复(她关心背后的需求也许是:关心、害怕)

再一句:

注意别伤了眼睛

接着再一句:

你不睡,娃身边没人,睡不踏实

再一句:

你还是睡会儿吧(她的需求)

那么这个对话,是有效的吗?

或者说,对于看到我晨间此时刻的行为,给到的建议是有效的么?

我是否会立马关了手机上床继续睡?

我想,我是不会的;

我接受到了关心,也收到了期待与需求;

然而我不能这么干。

为何?

为何好言相劝就是不听呢?

不是不听,而是如何听、什么时候听、怎么听又如何做?

先来说:如何听?

这个话反馈,更多是她的感受、想法,揣度了我的感受、想法,还加了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比较复杂,而且针对我现在状态的部分太少,进入到我实际在是做什么、我现在说了什么、正在说什么、还要说什么的情况很少;

那么就是这个时刻虚拟的妈妈,她看到的并不是完整的我;

那么她期待时刻里的我,和现在这个时刻的我,不在同一个时刻,所以这时,我不能听、也听不了。

那什么时候听?

是在我没事时、确定孩子真的有需要时,或者有应急事情时,我会听。

怎么听?

让我能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时候,听。

我如果没有办法做自己,那么虚构的自己,或者说外驱的自己,能躺下了多久?可能一会儿,坚持不了就停下来了吧。

如何做?

心甘情愿地做。

针对行为可见的交流是,

从远远地走到身边,默默地在旁边看看;

轻言细语地问“”

走到身边才会看见正在忙的事,而不是想当然;

至于聊什么,彼此看见了,行为反馈可能更准确吧。

总结:

看见彼此行为状态,

带着好奇心去发问,

了解对方真实的状态和影响。

重复上述步骤;

在表达与反馈中创建尽可能多的双赢。

回来点题:

长长的路,我们慢慢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