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打算买套房?真的不是说买就买那么简单
2020年刚过,我家就干了一件大事:置换房子。
元旦结束前的十几分钟,我们签下了买房合同。
随后,又在4天后的凌晨1点多,签下了卖房合同。
如今疫情还在白热化阶段,除了着急卖房筹钱的人和房地产中介,怕是没有太多人有心思关注楼市了。
年前卖房的时候,本以为深圳年后还会有一波涨价潮,如今疫情当头,楼市等于暂时冰封了。
不管如何,对我家来说,一切已成定局,尤其是年前能把旧房卖掉,也算一件幸事。
待一切恢复正常,该买房子的还得买。房地产板块必然会迎来一波小阳春。
好吧,既然你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来听我叨一叨这次的买房经历,就算是提前做点功课吧。
一、换房初衷
双十一那天,趁着大家的消费热情高涨,深圳放了个大招:豪宅税标准提高为面积144平方米以上的房子。
对于刚需族来说,相当于取消了豪宅税,一套房能省几十万!
可对于不关注房子的人来说,不过就是个政策而已,甚至很多人压根不知道原来还有豪宅税这一说,比如我这个后知后觉者。
之所以会在这段时间冒出换房的念头,是因为身边的邻居都在卖房、买房。
有个朋友刚告诉我房子卖了,没过两周就告诉我,买好房子了。
过几天再聊的时候,发现人家不是买了一套,而是两套。
好吧,这大深圳的速度,连买个房都像买棵白菜那么迅速、果断(捂脸)。
于是我就是这样“从众”地入了坑。
入了这个坑之后,才发现,你漠不关心的楼市政策,对于地产中介来说,却犹如被放大了无数倍的鸡血。
殷红殷红的,火辣火辣的。
在他们的搅拌下,深圳平静了几年的房价迅速躁动起来。
我开始看房的时候,豪宅税取消快一个月了。当时只是有一搭没一搭地看着,还没痛下决心要换。
可是自从加了无数个中介的微信后,他们就一直推着我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了……
跟着各路地产人马看了半个月的房子,我突然发现:深圳的房价已经在疯涨了啊!
最终,被冲动烧坏了脑子的我,抢到了一套房。
可是,我并没有多少抢房成功的喜悦,反而有种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感觉。
你以为你买过一次房,吃过一次亏就成长了,第二次买房的时候自以为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可是你的成长速度,怎么可能跟得上那些身经百战、进化了N次方的中介们?
趁中介们还没开始进化,你们先围观一下我的经历,到时候如果能给你们省上万儿八千的,也算这篇文章值了。
二、换房,先买还是先卖?
像我们这种背负一套老破小房贷又手无寸金的人,想换套“改善型住宅”,除了卖房,别无选择。
有些中介劝我:
先卖吧,这样手头资金比较充裕,遇到喜欢的就尽快下手。
如果先买,一来容易错失好房,二来如果时间卡得太紧,自己的房子卖不到一个好的价位。
也有中介说:
最好赶在年前先买好,再把自己的房子挂出去。
不然年后再来一波涨价潮,到时候没上车又要捶胸顿足。自住的房子如果年前没卖出去,年后说不定还能涨一点。
当然,也有中介说,可以一边看着房子,一边把房子挂出去,买卖同时进行。
听起来都好有道理,但请各位千万要认清一点:中介的建议看似都在为你考虑,但其实他首要考虑的是他们自己。
建议你先卖的,他会让你跟他签委托卖房协议,如果房子卖出去了,只要是出自他们公司手笔,不管谁卖的,他躺着就能收一笔可观的佣金。
建议你先买的,巴不得你赶紧在他手上签个大单,签完之后,尘埃落定。
至于首付,不用他们着急,你自己会急,你会主动跟他们签卖房协议,至于最后能卖个什么价?他们并不那么care。
根据我的经验,如果打定主意换房,先卖为上策。
为什么呢?
1. 现在是卖方市场,待宰的都是买家。
2. 卖完兜里揣着钱,碰到好房、笋盘,更容易抢先入手。
我就是吃了先买房再卖房的亏,多花了30个空调的钱。不说了,一把眼泪,希望你别重蹈覆辙。
三、选房,选学位还是舒适?
第一次买房时,没有考虑学位,也不敢一步到位。
因为手里资金有限,胆子又小,只能考虑首付和月供,最后选了一个最便宜的老旧小区。
住了几年之后,发现老小区的诸多不便。
首先是漏水问题,不是你家漏楼下,就是楼上漏你家。
其次,是车位问题,资源太有限,刮碰事件频出。
像我这种新手女司机,每天进出小区都要受到各种歧视的眼光,内心的紧张焦虑简直不是文字可以形容。
最最遗憾的,是没有儿童娱乐设施和健身场地。
小孩没地方玩耍,老人锻炼只能去隔壁小区蹭场地,而我想跑个步也没地发挥。
既然打算换房,就得重新思考学位和舒适度的问题了。
然而深圳好的学位房,动辄七八万一平,甚至10万+,我连看的勇气都没有。
有限的资金,想要好的学位,就只能选择拥挤的人生;
当然也有五六万的,但小区环境,实在实在是不敢恭维;
可以满足舒适度的房子,学位就比较一般了。
钞票不多的人啊,永远都在重复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故事。
选学位还是选舒适?
其实在心里已经悄悄放弃学位了——孩子争气,哪里都是好学校,孩子不争气,给他再好的学校,也是白搭。
做好这个心理建设,选择“住得舒适”的腰杆才能挺得更直。
说到底,还不是因为我的钱不够多。
土豪朋友,建议还是选好的学位房,这种房子更保值,升值空间更大,出租的话租金比较可观,再转手也很容易。
既要好学位,又要舒适度,手里的钱还不够的朋友,只能考虑花点钱办个学位房的租赁合同。但最后能不能录取,就不敢保证了。
四、抢房,中介的套路是真是假?
看房才半个月,我已经历了两场抢房大战。
有个小区均价5万多,四周公园环绕,地铁口也即将在家门口开通。
而当时,它周边的房子单价都是七八万,甚至上十万了。相比之下,便宜不少,算是价格洼地了。
据了解此小区是安居房,刚刚换了红本,最近才可以自由交易。很多人还不知道,所以房价暂时没有涨太多。
这个原因很合理,如果碰上这种房子,可以尽快下手。
一天晚上,中介发来紧急信息,说这个小区有套房子卖家急降20多万,现在正跟别的客户“摆台”(中介行话,其实就是业主和客户见面谈价的意思),让我们立马赶过去。
哇,那一刻听得我热血沸腾!
立马化身冲锋陷阵的勇士,乘着夜色就屁颠屁颠地奔赴抢房现场。
房子是不错,只有三点不好:朝向北、学位已用、首期款要快。
最后一点,还没卖房且盖章是穷人的我们就不满足了。哎,哪有资格嫌弃朝向和学位。
看完出来,三个中介围在身边,轮番轰炸,历数这套房有多么多么超值,并建议我们可以先拿自己的房子去抵押贷款。
听得我精神为之一振,却在估算完还贷的巨大压力后,偃旗息鼓了。
这次是吃了没先卖房子的亏,这种小区,买了绝对赚。听中介说,房子当晚就卖掉了。
几天后,中介又发来一个房源,学位不错,房子也过得去。1小时后,跟我说,房子卖掉了。
我也是手痒,回他:啊,卖掉了?好可惜啊!
没想到,这一回竟然撩起了中介的热情,他回我:打错电话了。我也神奇地信了,并约定晚上9点去看房。
晚上8点都没到,中介打来电话说:业主的家人跟别人在“摆台”啦,你再不来又没啦!
OMG, 又来一个抢房大战!
咱们一家当然严阵以待,继续以勇士的姿态出发迎战。
到了楼下,4个男中介迎接我们,进了房间还有2个女中介在陪业主聊天。
说时迟那时快,4个男中介二话不说,一把围上来。
呵呵,幸好我是看惯了这种阵仗的人——否则这这阵势,跟黑社会打群架似的,不被吓坏就怪了。
好了,套路来了。我事后真的怀疑他们是写了剧本的。
首先,他们先是给我看了网上的挂盘信息:
同小区房源没有几套,这套是最便宜的。
然后,一个口齿伶俐的中介给我讲案例:
豪宅税取消以前,这套、那套、还有那套都卖到这个价了(嗯,是天价),还不算几十万的豪宅税。
接着,再换一个中介刺激:
现在买到手就能赚几十万,今晚不买,马上就会被别人抢走。
嗯,我狠狠盘点了一下,他们无非就是三大套路:
1.自己比价,让买家有种抢了便宜货的感觉。
2. 讲案例提高可信度,至于是不是真实的,买家不好考证。
3. 饥饿营销,逼单刺激。
我一步步陷入他们的套路,早忘了当初看房时信誓旦旦地说,绝不买靠路边的房子。
甚至,到后期,连讲价都没底气,都已经这么便宜了,再让卖家降,真是对不起人家。
比起我,老公还算是理智,一直在挑房子的毛病,而我满脑子想的都是——赶紧签了吧,不然这套房又没了。
双方谈价时,卖家突然被中介以一个完美的借口带到楼下。然后再也没有回来过……
于是,我们就被四个男中介轮番轰炸到凌晨了,才开始准备签合同。
直到后来我自己卖房的时候,才恍然大悟,中间耗的这些时间,其实是中介在跟卖家磨佣金,而且是打着买家还价的旗号。
但实际上,买家早就接受了价格,根本就是在打心理战。
回过头来看,这场抢房战,可以说是中介精心安排的戏码:
1. 来一堆中介,各司其职,给买家制造抢房的紧张感,以及占了便宜的成就感。
2.只要买家同意跟业主面谈,基本上这单买卖跑不了。
3.说是双方面谈,其实只给你闲聊的机会。等真正开始谈价时,他们会不留痕迹地把买家和卖家分开。
4.卖力地制造一种买家想砍价,卖家不肯降价的天大误会。
5.疲劳战术,无限拖延时间,磨灭双方的耐心,直到在买家和卖家那里各拿到一个美丽的佣金为止。
之前听邻居说,这种“摆台”可以谈到凌晨一点多,我还觉得夸张。
结果,最后我自己为了房子谈到了2点……
果然没个好身体,什么事儿都做不成!连买房子也是。
五、 买房后,内心戏再多,都是白唱
签完合同第二天,我就后悔了。
后悔自己太冲动,买了一个靠地铁靠马路的房子,连价都没怎么砍。
但此时的内心戏,唱得再多,也百搭。如果违约,只能看着定金打水漂。
于是也只能自我安慰:起码学位还算不错,娃以后滑滑梯不用去蹭隔壁小区了。
实在不满意,大不了再卖,3年后还是一条好汉,再跟中介唱一次戏吧!
果然,就在我抢了这套房子不久之后,豪宅税带来的市场余温就凉凉了。
大家已经渐渐看清,取消豪宅税,但是卖家涨价幅度远超豪宅税,本质上自己也没买便宜多少。
而我全身心热情参与的这波涨价潮,实质上是中介借助政策利好的一场炒作。
我也反思过,为什么自己的心理波动这么大?追涨过程怎么就这么不冷静?
很简单,人云亦云,有样学样,是人性。
看到房价噌噌往上涨,难免心痒难耐,着急上火。
其实,买房这件事,还真是一门技术活,跟中介高手过招,就像在股市里面跟大庄家博弈一样。
别人拉升你就买,别人哄抢你就上,那最终只能成为一棵绿油油的韭菜。
希望我这次艰难的买房经历,能给你一点点有用的借鉴。
毕竟我想,疫情一过去,中介就给你打电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