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胆量和能力成为公众人物吗

2019-04-16  本文已影响0人  时汝佳

这几天较热闹的是996.ICU

所由来者渐也。

记得权健被查的时候,惊叹于官方的动作之快,为何能够那么快就找到权健的弱点呢。视觉中国也是如此,中国青年报微博一个信息,各个部门跟上,天津网信办调查,巨头就倒下了,这就是社会铁拳。

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平时有人在收集证据。是谁,对手,业内人士。360的周鸿祎去找马化腾,想要联合打百度,并提出打百度医疗,果不其然,后来百度就在菁田系上出了问题。

去年行情不好,币圈混战,笑来老师和别人打架,也是很快就收集了证据,看看微博下面的留言吧,“我这里有一手证据,咱们联合起来一起上”。是不是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感觉。

有位水利专家去查访,怎么也查不出问题,后来他通过查记录,某天大雨,结果这帮人往水里添加土石方(实际没填,谎报被大水冲走了,谋利)。

这位专家用信息的一致性解决了问题。

业内那么多专家,群起而攻之,谁也受不了,看来监管是对的,Google的“不作恶”也是有先见的。

说回996,大部分人,是大部分人,谋生的时候就面临一个选择,找工作还是创业。

如果找工作,找什么样的,公务员是多数人的梦想,朝九晚五,有社会地位。其次是教师,国企等。看到没有,有一个链条,向往链,反过来也叫鄙视链

公务员为什么好,国企为什么好,那是父辈告诉我们的,或者我们看着父辈的人,过得很好。那是因为没见过其他的生活,也叫没见识

吴军讲过几个事,我们遇到牛人,就认为人家很了不起,其实这只是没见识。

李飞飞,这个人算是很强了,但国内媒体大肆渲染,因为是中国人的原因,国人关注比较多,以为他是最厉害的。其实在计算机领域,他算是小字辈,大牛们在哪里呢,在斯坦福大学,稍微有些常识就可以知道,计算机起源于美国,硅谷也在美国,现代计算机架构从来没变过,那是冯诺依曼的设计。图灵,香农,Linux,比尔盖茨,这些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欧美良好治学传统下,依靠科技叠加而取得的成就。

什么是好,每个人的定义不同,现阶段的我能够想到的是,一个把自己当成打工者的人,是狭隘的。一旦有打工思维,最高理想就是一份稳定的工作,高收入,假期多,四处旅游,省心省力。

试问,你是老板,会给出这样的报酬吗,你会这么对待自己吗?

弱是全方位的

屌丝的弱小在于不切实际,贾平凹讲过在西安调研的事情,九十多岁的老者回忆年轻时在城墙根和别人闲谈,看到蒋介石的画像,说委员长一定是顿顿油泼面,辣子放的多多的。

一个人弱小,在现代社会体系中就没有信用基础,而成长的过程也是在建立信用。

一个人,需要不断学习,也需要休息,可是多少人在混日子,上班休息,下班休闲,最可怕的是认为自己在努力

自己选择,当然不愿意996,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需要不断输出,也要不断输入。得到的例子,香帅怀孕期间还在做课程,生完孩子很快就回到岗位上,她没有停留,她在做选择。同样,得到的老师们都是各行业的精英,大强度的输出,录音都是需要时间的,可是一年下来他们的收获是最大的。

多数人,包括我,是不喜欢一直工作的,因为没有找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人们倾向于消费,而不是创造,更不是服务。


之前,没有互联网。

上学的时候,课本上作者大都已经去世了,没去世的也离着自己太远,不知道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只觉得他们写的文章太晦涩,没有美感。

现在想想,二十来年的求学经历,竟然没有留下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按理说反复学习一样知识,应该会有不一样的效果的,恰恰相反,我把知识学死了,按部就班地学。一跳跃就不会了,记得刚参加工作,不懂不会,也不敢碰,遇到任何问题都是从未遇到过的,这就是“过早引用”吧。

互联网时代,一下子能够对接到作者,作者在写书的过程中就能够互动,比如吴军的《科技史纲》,先在得到发布音频,这时候我们可以和他互动,有问题可以提出来的,没有互联网时代,无法想象到学校限制了大部分学生的求学。最终课程更新完毕,吴军再整理出书,这是新的形式。

Google曾经有过顾虑,互联网时代,会不会让人才散落各地,形成多个中心呢,可是最后硅谷才是中心,人们选择到人才多的地方去。

21世纪,作为经济活动枢纽的企业受到了“平台”的挑战。与企业相比,平台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枢纽,双向交互。


今天刷了一会微博,总有好玩的事情跳出来,忍不住去看。比如漫威,一旦开始关注某个话题,会有接连不断的链接。漫威电影票很贵,大家都在晒,有种狂欢节的气氛,一会儿看到链接,彩蛋合集,还有各种宣传海报,反正一时半会儿看不完,强迫自己关了。

任何事情背后都有其商业原理,为何票价如此之高,是用大数据分析出来的吗,是因为热度高,搜索数据统计,发现可以如此定价吗。供需决定的吗?每场不会坐满人的,飞机也不会坐满,票价也不低。

香帅有线下课,6600元三次,真心不贵,这是一种筛选,门槛。

计划是阅读Python的核心部分,结果又在门口转了一大圈,复习了一堆道理,就是没有动手。相当于,看了很多遍《舌尖上的中国》,尝都没尝过。

为何计划执行不了,自己还有很多东西没看呢,比如腾讯财报,不知道如何分析才不去看。Python也是,官方文档,一想就头疼,心里想读一段就会用半个多小时,为什么呀,一个单词不会得查吧,查的时候会有再不会的,还得查吧,一查就指不定到哪里了,等回来整个句子还是不懂。但同样的时间,做别的事情就简单一些,也能获取不少知识。

汉语虽然编码不够好,理解问题还是可以的。英语实在是晦涩,大脑这时候就保护自己,能不用脑就不用脑。

结果就是,好长时间下来都没有看一眼,满是难点。

微博刷了女车主诉奔驰一事,她真是逻辑清晰,如果是我,全国关注,会吃不消的,害怕被人肉,被攻击,可她全然不惧,有理有据。强大是全方位的,店大欺客也会碰到对手。

想起北大孔庆东,出了一本书,讲述在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的经历,日记体,遂想起我每日记述琐事,和他也差不多了。

香帅反思投资,要做自己擅长的事,全然看不懂,因为期货那些是盲点。再者,具体分析我也听了,大致有个体感,配置就没那么专业了,一些专业网站也没有用过。

吴军讲现代科学三论的时候,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心里一惊,这不是我之前就知道的东西吗,还在公开场合讲过呢,怎么就忘记了呢。这也印证了应该多读书,《浪潮之巅》就是一本好书。

早上坐享,胡思乱想少了,虽然知道这件事应该做,直到昨晚看到“健脑”两个字才去做的。

读《自学是门手艺》的时候,发现李笑来老师的材料真是多,多到想不到,而且还有链接形式,比如,有的程序员因为程序执行不好而猝死,这种链接平时是以什么形式保存下来的呢。我们平时查看链接,会有链接不存在的情况,如何应对这种问题,如果是书,链接不存在岂不是影响更大,什么样的网站不会总被删呢。

有时候照着做反而是好的,比如只字不差的反复阅读。好处嘛一大堆,而好处是需要体会,不是用来读的。时常反思,躲在屋子里读书,通过读一篇文章就沾沾自喜,认为学到了东西,是不是自欺欺人,这种方式是不是低效的,更好的方式是什么。

香帅的大课,让我有一种冲动,报名,但犹豫中想的是把课程重读一遍,尤其是思考题,那是我参与最少的。金融课给我的感受就是减少了心理障碍,之前遥不可及的概念一下子很近了,我还据此给银行做了分类,讲给身边的人,一旦模型建立起来,很多事情就清晰了,模型也不是多么高级的事情,比如银行分三类,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国有六大行。下来是股份制银行,接着是城商行。知道了这些,最近要放开金融服务的信息才能够读懂,这就是基础的重要性。

对于如何增加收入,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问题,这也会增加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形成马太效应,那就入伙吧,结成联盟。

吴军讲过,在工业革命时。只要你不是反着来,或者站在那些大企业家的对立面,随波逐流就会过得很好,那就是浪潮。


三天拼凑三千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