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情感控制-阳明心学心理

军长出轨,都是亲人的情绪惹的祸?

2017-09-29  本文已影响27人  我在创业

1

老戏骨朋友一定还记得,由李幼斌主演的电视剧《亮剑》中的军长李云龙。

李云龙

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该坐享其成的时候,我们伟大的、无所不能的、无往不利的军长李云龙,竟然红杏出墙。

暂且不论对方有多么时尚,思想有多么开放,导致李云龙对婚姻失去信念,心烦意乱的原因,竟然是他的妻子太唠叨。

妻子爱唠叨会成为婚姻的坟墓吗?

似乎不能,我们都愿意认为妻子的唠叨就是对丈夫的爱。

可是有60%的婚姻结束的原因似乎都是因为妻子的唠叨导致丈夫脾气的暴躁。

所谓一言不合,大打出手,鸡飞蛋打!

没错,在没有耐心的丈夫心中,妻子的唠叨直接转变成了无厘头的抱怨,心中一定愤怒无比。

为什么这个在外面美如画的女人,一面对自己,就会有无限的怨气?

没错,是无限的怨气!

她的每一句抱怨都像一把锋利的刀刃,直端端刺进丈夫的心田。

人的情绪有一种特征,就是会感染。

对方的唠叨被丈夫体会成抱怨,就是情绪感染的结果。

而感染之后的情绪再次被释放出来,又会被放大,会以怒吼的方式回应。

悲剧就这样积累起来,酿成不幸。

夫妻互怼

2

为什么总爱对自己的亲人发火?

为什么对亲人总是缺乏耐心?

3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

一个爸爸在单位受到领导的批评,晚上回家后,他见到孩子在玩玩具,把玩具扔的满地都是。

他心里莫名的就来了一股怒气。

对孩子大吼一通。

受到批评的孩子,又不敢反抗自己的爸爸。

拿起玩具,去砸家里养的猫。

猫受到惊吓,从窗口一跃而出。

小猫跑过马路,一位小轿车司机为了避让小猫,急打方向盘,结果撞了路边的一位小姑娘。

小姑娘受伤住院了。

原来小姑娘的爸爸,就是那个小猫主人公司的上司。

小猫的主人,听到领导的女儿受伤住院,去医院看望。

大家说起事故的缘由,原来是因为一只小猫。

正好有人就认识那只小猫。

他把事故的原因告诉了小姑娘的爸爸,也就是公司的领导。

领导怒气未减,一怒之下就把小猫的主人开除了。

这个故事还可以继续循环的去演绎。

这就是著名的踢猫效应。

踢猫效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我们面对强势一方的抱怨和怒气无法排解,就会把他向比自己弱的一方发泄。

这叫对象置换

我们的潜意识告诉我们,如果把那份情绪,向强势的一方还回去,会受到更严重的后果。

而自己的亲人或比自己弱的一方,面对情绪的转移发泄,他们会选择隐忍。

在这个过程中,转移情绪的人只是为了寻求情绪的发泄。

只要这种情绪得到宣泄,他的内心就会好受一些。

但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情绪转移的结果,是对自己亲人的伤害。

很多人,在外面或者在单位中受到委屈,他们不敢在那里找到发泄的地方,就会把这种委屈带回家里面。

有的人会对自己的父母大吼大叫。

有人会对自己的伴侣排泄情绪。

更多的人会选择对孩子发泄。

他们的潜意识都在告诉他们,这样做,不会有什么不可挽回的后果。

其实这是一种自我麻痹。

是掩饰自己无能的表现。

爱唠叨的妈妈

4

中国人有一个词语叫做打太极。

就是指,面对对方扔过来的麻烦,轻而易举的去化解,或者将这种麻烦转移到别人身上。

打太极

情绪可以转移,情绪可以感染。

归根结底,任何一种情绪都是有根源的。

如果父母足够爱护子女。就会知道孩子内心的不痛快是有原因的。做父母的,可以帮助他们化解困难。

如果伴侣足够爱护对方。也会知道对方一定遇到了不可解决的困难,他的倔强导致了他不愿意示弱,却暴露了他的脆弱。做伴侣的,可以和他一起寻找方法。

给他一个拥抱,给他一杯热茶。都可以让他郁积在胸口的烦躁,慢慢消散。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妈妈,因为工作的缘故,心情不畅。

回到家看见自己的女儿,把自己的化妆品弄得非常凌乱。

她气不打一处来,就开始唠叨!

她的女儿却没有慌乱,有条不紊的,把妈妈的化妆品重新整理整齐。

然后,她抓着妈妈的手说:妈妈,你在单位是不是有什么不好解决的事情?

妈妈看着女儿诚恳的眼神,心里一阵温暖。

紧紧抱住女儿。

于是,一场情绪的转移而导致的家庭暴力,就这样化于无形。

在家庭氛围中,我们都要培养这种化解情绪的能力。

它能有效缓解紧张气氛。

它能促进家人之间的和谐。

它能加深家人之间的情感。

我们需要智慧的去处理。用智慧去体察事情的来龙去脉。用智慧去求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著名国学家翟鸿生先生说——永远不要做情绪的感染者。

人家被情绪感染,已经深受其害。我们再被感染,就是雪上加霜。

我们要做情绪的化解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