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思集想法人文社科

诸子百家时代,为什么是中国历史上最产思想的时代?

2018-05-25  本文已影响218人  辣手扒片

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但最产思想的时代,却是诸子百家时代。

那个时代大师崛起,儒、道、墨等诸子群起,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然而两千多年过去,直至北洋民国时期,才又出现了近百位生产思想的人文大师。


那样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太远。

为复兴中华,今天我们甚至已经打出了“增强民族自信”的大旗,思想大家却非常鲜有。人们不仅反思,为什么那样的时代反而最产思想?

这个问题,各位学者专家已经努力作出过各种解释,然而都不太让人满意。

马克思说

按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今天的物资条件显然要比他们的时代更丰富,理应我们的思想产出比他们更丰富。

然而并没有,所以马克思错了,按照生物的能量代谢理论,经济基础只是为上层建筑提供最基本的供能。

动荡说

有人说那样的时代是因为社会动荡甚至动乱,关于这一点,国学大师易中天老师已经反驳过了,纯粹属于无稽之谈,我就不做赘述了。

社会急变说

这种说就是,那时的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为于是就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士子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

按照这种说法,当年沙俄转变为苏联也是急剧变化的时代,结果怎样?呵呵了。

社会过渡转型说

这种说法比上面说法稍微上了一个层次,但是内涵也差不多:他们认为最根本原因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

这条理由显然也说不通,理由同上。


既然都说不通,那什么才合理?

愚以为,盛产思想的时代都有以下特点:

普世智慧的觉醒、权力的平衡、追随者的虔诚和社会的宽容

无论是诸子时代还是北洋民国时代,权力相对是比较平衡的,权力之间自然地互相制约。

诸子时代本身由于各个国军权力相差不大,甚至和天子权力差不多,而且由于都是贵族,比较要脸,像不喜欢一个人的思想和学说就直接杀掉人家的事情,大多数国君都干不出来———最多也就是驱逐。

不仅如此,由于各国都在谋出路,思想家们大受欢迎。这些思想家来自各个阶层,大都不是出身权贵,甚至有社会底层的———比如百里奚,可以自由走动。那时候各国之间的交流是非常频繁的,不仅孔子,就连国君都因为做质子或者流亡到处走动,所以思想的碰撞非常剧烈。

由于接触到的信息面足够多,公众也有足够的判断力和选择权,靠单方面煽动他们去诛杀思想家比较难。

这种大范围智慧的觉醒,导致“你得努力耕地,努力卖粮食,卖了粮食然后努力盖房子娶媳妇”像这样营销和制造饥饿的思想受众有限;每种思想家们也都有自己忠实的追随者,他们信并且行。

这就是那个时代思想大复兴的真相,西方的文艺复兴也是如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