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生为什么总觉得很难?看完他的事,您的“症结”就打开了
云南有一块神奇的土地——丽江。
丽江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记忆遗产”三项殊荣,地处滇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三江并流中段,这里地貌复杂,历史悠久,民族聚居,是连通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重要站点。
从云中天堂的玉龙雪山,到奔腾汹涌的金沙江畔,从碧绿湿润的草原,到郁密的原始森林,丽江的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呈立体型气候。从山脚到山顶,自然植被、土壤类型多样,气候悬殊、生态环境各异,兼有寒带、温带、亚热带的气候,为各种药材的生长创造了优越的条件,蕴藏着丰富的药材资源。
这里有13000多种植物,其中,中药材多达400多种,是名贵中药材产地。由于地处偏远,经济落后,传统中医在这里根基薄弱,但是随处可见的中药材,使得普通百姓家庭也积累了一些用药方法,东巴医(纳西)苗医、藏医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医术,在这里传播广泛。
张志坚医生的家乡就在这里。
故乡,是他从医的肥沃土壤
张志坚从小在家传医业的环境中长大,他的祖父,家传医业,1966年成立合作医疗时被聘到合作社行医。
世代居住在丽江的张医生一家,在这里行医治病,救死扶伤,如其悠然的山水般静静地包容、吸收着各种民族文化,丰富的医药知识使其拓宽了用药范围,创新出一套适于当地的用药方法。
在祖父的熏陶下,张志坚立志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从8岁开始跟随祖父上山采药、辨识药材、学习民族医药知识,在祖父的指导下,学习中草药知识及治病救人的诊疗方法,积累行医经验。
1997年,进入丽江卫校学习社区医学专业,1999年,张医生毕业后就回到祖父工作的村卫生室,成为卫生室的骨干医生兼负责人;2006年,又报考了昆明医科大学的函授临床医学专业,2012年和2013年,在老一辈民族医生和乡村医生的努力下,先后成立了丽江市民族医药协会和丽江市乡村医生协会,张医生担任两个协会的秘书长,有了更多和老一辈学习医学知识的条件;2016年,丽江市乡村医生协会换届选举,张医生被推荐为新一届乡村医生协会会长,带领全市1138名乡村医生奋斗在基层一线。
在行医生涯中,坚守自己的本心
目前,张医生的卫生室共3名医生,其中,包括他的妻子。
当地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来就诊的人群每天都有几十例甚至上百例的病症需要治疗,3名医生经常都要加班到很晚。来就诊的患者经济状况有好、有坏,卫生室还保留着祖父淳朴的医德医风,对没钱看病的患者都给予赊账或减免,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及尊重。
张医生的行医从最原始的采药、炮制药材开始传承,除治病救人的医术之外,更重要的是传承了丽江各个优秀民族医生和老一辈乡村医生行医的医德医风,行医越久,张医生就越感受到中医文化所蕴含的深刻哲学之美——中正和平,包容大气,悬壶渡世,普济苍生。
这种文化像一颗种子一样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让他在行医生涯中坚守自己的本心,与当地居民形成了非常良好的医患关系,邻里和睦,受人敬重。
行医多年,张医生认为家人的支持是自己在行医过程中最大的精神动力,他和妻子每天都守在卫生室为患者治病,一双儿女虽年幼,但很懂事地跟随父母学习与生活。家庭的和睦及支持,使他有更多的精力和心思为患者服务。
只要心中有爱,就会变得很坚强
十年如一日,奋斗在基层第一线。
近几年来,医患矛盾问题多发,丽江地区民风淳朴,一直以来都没有发生过医患矛盾事件。
但看到近年来社会上日益突出的医患问题,那种淳朴的民风也正在多多少少地发生着转变,这也正是让张医生比较担心的问题。
“经营诊所每天面对的都是各种各样的患者,特别是在这个医疗基础薄弱的地方,如果缺乏保障、真诚和相互理解,实在是令人担心。”他真诚地强调,对于医生而言,工作再苦再累都不算什么,但是如果因缺乏保障而造成不必要的难堪,却会叫人寒心。
所以,医生价值的追求与实现,需要医生自身鼓起生命的风帆勇敢接受挑战,也需要全社会共同提倡友好的合作精神。
睿汐作者:睿汐,资深媒体人,国医时代创始人,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健康与公共传播分会秘书长、国医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总编。从事医药类行业媒体十余年,创办了国内首本打造中国医学人文卓越传媒的《国医》杂志,采访国内诸多知名三甲医院院长、国医大师、著名中医名家等,发表文章200多万字,推出诸多有影响的作品,被业界赋予“中国当代医药界张爱玲”的美誉。已出版书籍《守望——基层医生的生存世界》,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一一部关于基层医生的人文纪实类书籍。
中国基层医生系列丛书之二——《基层医生的生存法则》正在筹备中,也许纷繁复杂的乡村世界让您五味杂陈,也许枯燥乏味的医卫生活令您百感交集,但正是这些情愫的丰富多彩,才得以成就一个个完整、真实的基层医生世界。如果您对基层医生有一种深刻的理解、感悟、情怀和诉说,欢迎关注并交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