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技术干货与湿货

2021-02-22  本文已影响0人  技匠

不知从几时起,技术文章也有了干湿之分,很多文章更是直接将“干货”二字醒目地加入标题之中,以期获得更高的阅读量和关注度。而这一人为的分类却时常让我感到困惑,因为我所写的一些很湿的文字竟也常被读者视为干货,而一些自认为很干的文章,却被认为写得太湿而读者了了。干与湿这看似对立的两个字,却并没有什么客观标准,完全由读者的感受决定。

大多数人都喜欢干货,因为“读一篇文章,学到很多东西,然后自己也能......”,我们总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去读那些带有醒目标题的文章,而它们中的一些也确实能让人们产生共鸣,觉得文中提到的观点或方法对自己非常适用,一下子好像从中受益良多。你或许还会给文章点赞、转发朋友圈,并收藏起来,想着日后再读。然后呢,这篇文章或许能在你的脑中逗留了一段时间,或许它还能成为你与他人交谈时的谈资,但可能也仅此而已,你并不会再去深入思考,也不会真的去加以实践,渐渐的这篇文章在你的记忆中变得越来越模糊,直到消失不见。而那些被你读过的干货,又有多少成了你自己的东西,而那些你存着以后再读的文章,又有几篇真的会拿出来再读呢?

年轻人喜欢干货,因为他们急切地渴望成长,那些所谓的技术干货就是他们眼中的高效助长剂。我的身边也有一些这样的年轻程序员,他们非常努力,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各种网上的技术干货,当与他们谈论技术时,他们也总是能够头头是道地讲出一大通新鲜的技术名词。可一旦回到现实工作中,他们却可能连一些最简单的问题都无法处理好。这不由让我联想到,大棚里的蔬果总有着漂亮的外形,但说到口味和营养,却仍是那些在自然环境下经过日晒风吹,在雨露滋养中生长的会更胜一筹。程序员也是一样,一味追求干货以期获得快速的成长,只会让你如过度施肥的植物般,很快遇到瓶颈而失去持续成长的动力。湿货在我眼中就像阳光和雨露,它们可能来自于那些大师、专家或者像你我这样普通人的经验、感悟或方法,或许看上去并不能直接带给你什么,但在这些湿货的滋养下,你却能在无声无息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觉察、感悟能力,而这些正是帮助你去消化那些干货有效润滑剂。

你并不需要像每天刻意去网上寻找那些湿货,因为,湿货是需要时间、环境和心情去体会的,往往在你觉得最舒服的时候,去获取它们才是最有效的。而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方法:

我并不会刻意地去写干货或者湿货,我常开玩笑地以“干湿兼备、干湿分离”来形容自己写过的那些文章。或许我更希望这些文章能成为程序员眼中的调和剂,在带来一些知识的同时,更多收获的是对职业、生活、成长的感悟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