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不上朝的时候都在做什么?郎世宁为您倾情揭秘!
你印象中的雍正是什么样子的?史书上记载雍正帝四十四岁登基,在位十三年,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被誉为清朝最勤奋的皇帝!
所以我们看到的他是这样的,
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图片均来自电视剧《雍正王朝》可是在他不上朝、不办公的时候都在做什么呢?春天到了,他要去赏花吗?冬天到了,他会去玩雪吗?不要急!清朝画家郎世宁为您倾情揭秘!
春夏秋冬 月月不同
郎世宁的《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很好地展现了雍正皇帝的日常生活,画家以月份为单位,展示了12个月不同的节令风俗,分别为"正月观灯"、"二月踏青"、"三月赏桃"、"四月流觞"、"五月竞舟"、"六月纳凉"、"七月乞巧"、"八月赏月"、"九月赏菊"、"十月画像"、"十一月参禅"和"腊月赏雪"。
看来四爷的业余生活很丰富啊~
“十一月参禅” “正月观灯” “二月踏春” “三月赏桃” “四月流觞” “五月竞舟” “六月纳凉” “七月乞巧” “八月赏月” “九月赏菊” “十月画像”圆明园“再现”
除了雍正帝的日常生活和12个月不同的节令风俗,这系列画作中还有一点也不容忽视——郎世宁再现了圆明园美景!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48年),被康熙赐给当时尚未即位的雍正,用以打发时间。1722年雍正即位后,拓展了原赐园,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勤政殿、军机处等办公场所。
乾隆年间又新建了长春园,并入了万春园,基本形成了现在我们熟知的圆明三园(即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又称万春园))的格局。之后嘉庆、道光也对圆明三园进行了不同程度上的改建。
我们都知道,圆明园是“万园之园”,亭台楼阁鳞次栉比,奇珍异宝比比皆是,可惜被英法联军的一把火毁于一旦!
在郎世宁的这十二幅图轴中,我们可以感受当时万园之园的美丽!
精致的亭台楼阁,灵巧的回廊曲桥,还有蜿蜒的河流点缀其中,再映着周围的湖光山色,怎一个美字了得!
《二月踏青》局部 《七月乞巧》局部除却这些传统的中式建筑,郎世宁还充分发挥了他作为一个外国人的优势,在画作中加入了西式建筑的元素,使得圆明园的景色更加多元化。如《腊月赏雪》中出现的西式拱门。这应该是郎世宁在圆明园已有的建筑上又加入了自己的想象。
因为圆明园中的西式建筑直到乾隆年间才出现。乾隆为了追求多方面的乐趣,在长春园北界引进了一区欧式园林建筑,俗称“西洋楼”。有趣的是,郎世宁本人就参与了长春园西洋楼景区的设计指导工作。
《腊月赏雪》局部放大圆明园那么美,难怪四爷在雍正三年(1725年)八月圆明园兴修一新之后就经常在园中居住,又常在这里办理公务。
笔法细腻 身临其境
看了这么美的圆明园,有没有人也和萃花一样想去体验一番啊~像古人一样赏赏花,喝喝酒……
其实郎世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们观者的这个需求,这十二幅图轴每幅的笔法都很细腻,近景远景层次分明,景物错落有致,场景生动自然,人物栩栩如生!让观者仿佛身临其境!
郎世宁画像以“五月竞舟”为例,画作整体可分为三部分来欣赏,由近处的风景和建筑出发,延伸到中间人们聚集在一起观赏竞舟盛况,再由河面上的龙舟延伸到远处的风景……
《五月竞舟》画作整体空间感十足,建筑、人物、龙舟、风景疏密相间,既不会让画面显得空旷,又不会让人觉得拥挤;岸上闲适的人们与竞赛的龙舟形成鲜明对比,一静一动,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龙舟相竞的激烈以及人们放松安逸的心情。
郎世宁对于人物动作、神态的处理也非常细致、传神,如画作左下角有药童正在煎药,神情认真,一丝不苟;中间靠右部分人们呼朋引伴,准备去一睹竞舟的魅力;二楼亭子里雍正皇帝与家眷们一起团聚宴饮……(ps:身穿褐色汉装举着酒杯的就是四爷啦~)
《五月竞舟》局部放大看完这十二幅图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受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四爷啊?就像一个普通的、身穿汉服的、与家眷宾客宴饮游乐的老人~
图轴中雍正及其子女、宾客全都身穿汉服,关于这一点大家一直以来的看法也是不尽相同。
有人认为雍正只是单纯地喜欢汉服,也有人认为这些图轴都具有一定的政治教化作用。
真相到底如何,萃花也不得而知了,我们还是静静通过画作欣赏万园之园的美景,感受200多年前的皇家生活吧~
更多内容,请关注”艺萃”
本文为艺萃原创,转载请私信艺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