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美食

DIY谷酒

2018-03-26  本文已影响38人  Id依荷听雨

        坐在靖港古镇的陶吧,盯着亲自动手制作的泥碗,那笨笨的样子,引我捧腹大笑。什么事,亲自体验,感受完全不一样。充满泥土气息的陶吧,给我恬淡质朴的感觉,仿佛又闻到了泥土上的稻谷芳香。水稻真的神奇,它们将自己的能量转化成人的能量,以自己的消亡成就人类地生长。特别是用稻谷制作的谷酒,更是超凡脱俗,一跃成为人类的精神食粮。

        酒与生产精神食粮的文人多有不解之缘。好饮豪放的不计其数,亲自酿酒的文人也多,白居易自酿佳酒,以诗记之。“身后名轻,但觉一杯重”的苏轼,酿酒酿出了很多故事,他还著有《东坡酒经》。苏轼酿酒非常虔诚,从选米到开坛,步步都是自己亲自动手操作。

        亲自动手制作谷酒,这过程肯定很有趣。外公是酿酒匠,我学会酿酒有传承因素,DIY谷酒有时尚元素,若我用心对待谷酒,谷酒也不辜负我,让我文思泉涌,岂不妙哉!DIY的最高境界不就是“只要想的到,就能做的到。”吗?打着如意算盘,走进了靖港古镇一家名叫李氏酒厂的酿酒作坊。

        酿酒作坊的老板叫李再爹。再爹打开酿酒作坊大门,大门左边是浸谷槽,一次可浸泡三百斤稻谷,浸谷槽直接接入纯净的井水,省力。浸谷槽边是蒸酒的灶,灶上有大半人高,经过改良的蒸酒器具。再过去,用导管连接的是冷却缸。大门对面是八个有“千斤缸”之称的大陶瓷缸,还有一些竹篾晒簟麻袋箩筐之类用品。

        目光再次扫过“千斤缸”,《红高梁》内的烧酒作坊镜头一一闪过,想亲自动手操作之心也迫切起来。再爹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二话没说就拿了箩筐去装稻谷。刚开始就是体力活,先将稻谷用木风车吹去瘪谷,再将稻谷倒入浸谷槽,漂洗一遍,然后,放掉水,再注入干净水。浸谷时,水要超过谷面大约二十公分,时间约十八小时左右。

        第一道工序需要等待,好在再爹做了准备,我们直接可进入下面的工序。在预先备好的稻谷堆中,随意拈起一粒稻谷,用牙咬开,看浸泡的稻谷是否透心。然后,将泡透好的稻谷清洗再装入蒸酒器具中。上大汽后,盖好盖,再记时,大约一小时后,揭盖向蒸酒器具中泼入适量的水。为保证每一粒稻谷都喝饱,要将稻谷翻匀,让谷粒吸水膨胀。别小看这工序,这是给稻谷“开荤”哦,稻谷宝宝“开荤”后就会迅速长大。

        等稻谷都喝饱吃足后,打开灶门,把煤捅下,让火旺盛。观察上大汽后,蒸一小时左右,揭盖,翻匀,再泼一次水,这叫润水。直冒热气的谷皮突遇凉水,兴奋得咧嘴傻笑。为了让稻谷笑得更欢,再蒸四十分钟左右,揭盖,敞开蒸半小时,让稻谷“收汗”,去掉多余水份。我抓出一把稻谷,一股香气只往鼻子里钻,伸开手掌,一粒粒稻谷膨胀绽放,白色的米粒从谷皮中奋力挤出来,争功似地告诉我,它们是出酒量多少的关键因素,还能使酒质爽净。谷皮也不甘示弱,说它们提供酸份,促使淀粉糊化,还助长有用菌的生长、产酯。微笑地看着手中的米粒和谷皮,才明白谷酒比米酒醇香、口感丰富的原由。

        用手轻捏一粒稻谷,碎了的谷粒传递一个信息,稻谷蒸熟了。依依不舍地放下手中的稻谷,一起将蒸好的稻谷倒在干净地上,用木锨将热气腾腾的稻谷翻扬,摊开。等待冷却时,我用温度计从不同角落测量温度并记录。稻谷冷却到三十五度左右,我们将适量酒曲粉均匀洒在摊开的谷面上,曲之用量,全凭经验斟酌增减,曲多则酒苦,曲少出酒量少。放曲后,一铲一铲,务求分配均匀,保证每一颗谷粒上都有酒曲粉。

        将拌好曲的谷粒堆在地上,扒平,谷粒堆放的厚度大约一砖头高,谷粒上覆盖麻袋保湿,这叫培菌糖化。培菌糖化主要是长菌,增强糖化发酵力,使谷物充分发酵。培菌糖化的时间长短视天气气温而定,夏季短点,一天左右,冬季大约两天左右。稻谷吃药子后,如果没有升温,这酒就蒸不成了,“升温”时,温度可达四十七八度。当谷粒表面长满菌丝,香甜、微带酸味,谷粒底部有少许潮湿,有液体渗出时,立即落缸发酵。

        落缸发酵的大缸里是已经发酵好的醅料。发酵大缸外的糠头取去了部分,天气暖和些了,它也和人一样脱去笨重的棉衣。并排摆放的八口大陶瓷缸里都是不同时间放入的醅料。我将耳贴在发酵大缸外用心听,一口大缸中隐隐传来“咕咕”声,这就是再爹说的“响缸”了。再听一缸,声音又不同,是“喳喳”声,再爹说这缸在“消缸”。好奇揭开覆盖的麻袋,醅料确实降下去许多了。醅料放入大缸发酵,经过两天两夜,还要加水一次。再爹边说边揭开一口大缸的麻袋,将缸口的橡皮筋松开,再揭开捂得严严实实的塑料布,一股特有的香味从醅料中钻出来,急着告诉我们,它们已经准备好了。再爹告诉我这些醅料是十三天前开始发酵的,闻着气味,就知道这次的酒会很香,有劲。

        最后一道工序是蒸馏,蒸馏的时候,蒸格的下面是一大铁锅,铁锅内放水。我取发酵好的醅料放入蒸酒器具中,一层层将发酵好的原料铺到蒸格上,若有气从什么孔冲出的话,赶紧覆盖上一层原料,总之是要铺均匀,如果有气孔的话就蒸不全面。装好后,在再爹指导下,小心翼翼地置放上冷却收酒装置,再向密封槽内注入冷水。用水密封的效果很好,可多出酒。

        一切准备好后,就看火力了。蒸谷时用煤,蒸馏出酒时,灶膛里放置的就是柴火了。将干枯的木柴架好,烈火燃烧时发出呼呼的风声,蒸汽弥漫,吸收着已经发酵成熟的稻谷的精华,在密封的蒸酒器具中翻腾涌动。一条导管从冷却缸底部引出来,一缕缕芳香滚烫热辣牵了线流入旁边的酒坛里。最先流出的叫头锅酒,酒精含量很高,须与酒精较少的“尾水”混匀后才能饮用。“二锅头”含量适中,是谷酒的精华,也是大家称道的堆花酒,起花不散,入口香醇。为酒花的大小和酒精度的测量,我浪费了再爹不少好酒。刚开始酒精度高,怎么捣腾都不能起花。再爹依据经验指点我,我仍用酒精测量计测量。不停地打开接酒坛的盖子,覆盖的毛巾等物品。其实这样不好,让一些气体挥发了,也跑了酒香。好在再爹理解我的心情,任我折腾。经过验证,低度的谷酒是不能起花的,太高也不行,五十二度至五十四度之间堆花效果最佳。四十八度以上到五十二度的谷酒也能起花,只是酒花站不住,消散也快。我们接酒时没有掐头去尾,一直接着任酒自然混合。依据经验,快到五十五度左右时,将酒精仪放置酒中,等酒精度数为五十二度时,停止接酒。将出的酒过称,三百斤稻谷,出了一百一十斤酒,酒精度五十二度左右。

        因我的“忙碌”,酒香也耐不住寂寞,甘作香饵,钓出了“不如春瓮自生香”、“三日开瓮香满城”等诗句。在酒香的熏陶下,想起苏轼的一生、白居易的一生、陶渊明的一生以及平凡于外公之辈的人生。他们好酒饮酒酿酒,应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吧?

        提着亲自参与酿造的谷酒,别了热情的再爹,走在回家路上,回想这两天的体验。这两天,每天凌晨四点起床,一直做到下午六点收工。时间长,劳动强度也大,但很开心,收获也不少。DIY谷酒,眼看、鼻嗅、嘴尝、齿咬、耳闻、手捏,更重要的是用心。我把心交给谷酒,谷酒也不会辜负我。如果它对我有所辜负,不是它的错,是我把心交得不彻底。我们做什么都一样。

附工艺流程:

1、稻谷:以早籼谷为佳。

2、去瘪谷:用木风车吹去瘪谷。

3、漂洗:去掉灰尘杂质等。

4、浸泡:加水浸过谷面二十厘米,浸谷时间约十八小时。(我们安排时间是下午两点浸泡,到第二天十点,刚好接着蒸馏酒的热锅热灶蒸谷。清晨四点开始蒸馏酒,大约上午九点多正好出完。)

3、蒸谷:将泡透的稻谷装入蒸酒器具中,上大汽后,盖好盖,再记时,大约一个多小时,揭盖泼入适量的水,翻匀。( 浸泡糟内有部分不饱满的稻谷浮于水面,不多。这些稻谷不用去掉,可拿来放在蒸格边缘和蒸格底层上,防止稻谷从缝隙处掉落到铁锅。)

4、润水:蒸一个多小时左右,翻匀,再泼一次水。

5、复蒸:蒸四十分钟左右,打开盖,敞开蒸半小时。(从十点蒸谷到下午三点半,让稻谷收汗,共用时五个半小时,揭盖翻匀等时间都计算在内哦。)

6、摊凉:蒸好的稻谷倒在干净地上,翻扬,摊开。

7、拌曲:冷却到三十五度左右,拌好曲。

8、培菌糖化:堆在地上,扒平,谷粒堆放的厚度大约二十厘米,谷粒上铺盖麻袋保湿。夏季一天左右,冬季大约两天左右。稻谷吃药子后会“升温”,温度四十七八度。

9、落缸发酵:发酵好的醅料放入大缸。加水适量,用塑料布封缸,用橡皮箍紧,再盖上麻袋。发酵时间,夏季从培菌糖化开始七天左右,冬天缸的四周用糠头保温,约十三天左右。落缸发酵两天两夜再加水一次。缸内温度要升高,大约四十度。( 我们用发酵十三天的醅料蒸酒。)

10、蒸馏:谷酒蒸馏一般不掐头去尾,直接接酒到需要度数为止。

夏天起伏后一般不蒸谷酒,温度大于三十六度不合适蒸酒。

DIY谷酒时间:2011年3月30日-31日

所有记录以这两天观察为准,仅供好酒者参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