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Chat] 如何高效使用微信

2016-11-16  本文已影响301人  ThomasRobot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鲁迅

如何高效地使用微信可以定性为一个哲学问题。每个人使用微信的目的和方式都不同,每次打开微信的目的和行为也不尽相同。所以这篇文章不可称之为一篇干货,只是针对我个人长期使用微信的体验总结的高效经验,很大可能性对你而言并没有任何意义,仅供感兴趣的同学参考。

本篇中「高效」的意思并不是尽可能不去使用微信,而是在尽可能用好微信提供的各种功能的前提下,做到“用完即走”,这也是微信产品设计的理念。个人觉得这个理念涉及的不仅是使用微信的一些小技巧,更多的可能是有关“做与不做”的态度。


App如何安放

我见过很多小伙伴打开微信的步骤是这样的:解锁手机->滑动主屏页面至有微信的那一页->打开放置微信的文件夹->点击微信图标。

看到这个过程其实是令人相当沮丧的,但仔细想想好像也没什么不对,可能人家真的只是很难得才会使用微信呢?毕竟微信向来以月度活跃用户来宣传其用户量,每个月鲜有几次打开微信的人将其放置在归类文件夹中似乎也很合理。

每天都会打开N次微信的我选择将其放在iPhone首屏的常驻应用栏,这让我每次解锁iPhone后可以仅挪动下拇指的位置就能打开。这毋庸置疑是个高效打开App的方式,除此之外,我还会将支付宝放在常驻应用栏,因为经常会使用其进行线下支付(其实我更乐意使用ApplePay,因为更高效[无奈])。可以说我手机上每个App放在哪个位置都是根据其使用频率和操作深度来定义的,就是为了追求高效。所以当我看到有个朋友将iPhone的“设置”应用放置在常驻应用栏上时,我的本能反应是这位朋友一定是没事就爱更改iPhone设置项玩。

其实我想说的是,根据使用频率来定义某个App的放置位置显然是个合理追求「高效」的方式。

简洁即高效

功能简洁

微信作为一款满足各等人群的普适App,即便已经精简至极简,但对于个人而言在功能上总是存在冗余的,为了追求界面的简洁和使用过程中的无干扰,关闭这些功能可谓是从心理上已经迈出了高效的第一步。
微信有一个统一管理可关闭功能的地方,如下图所示:



其实微信为这些功能定义了开关就说明了其可有可无、按需索取的地位。我仅从我个人使用的角度来说明我是基于什么原因使用这些功能而关闭其它功能的。

我打开的功能:

我关闭的功能:

界面简洁

很多人似乎从来不删除消息列表,每次找个人发消息要滑好久。界面上的元素多了,自然就会形成干扰,这样的干扰总会在某时某刻反馈到你的操作过程中。我的习惯是置顶时刻保持联系的好友,其它的临时会话结束了就删了。针对重要的对话,在发生时就应该保留现场,比较好的方式是选择对话后「收藏」,或者可以保存至云笔记软件(微信共享菜单是支持的),截图当然也是可以的。

这里的界面简洁似乎看起来没那么重要,事实也是,每个人触发高效的方式不同,就好比有的人在办公桌干净整洁的环境下才能高效地工作,而有的人则是在乱糟糟地环境下反而更加高效。

朋友圈的正确打开方式

朋友圈是个充满了各种信息的大池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用法,比如记录日常点滴、分享生活的精彩瞬间、吐槽、商品陈列、广告等等。但每个人都可选择适合自己的打开方式,因为微信不仅仅提供了我们朋友圈,还顺带提供了朋友圈的“过滤器”。利用好这个“过滤器”,才能享受网络社交带来的乐趣,才能拯救我们在朋友圈浪费的时间。

所谓“过滤器”其实就是针对朋友圈提供的「不看他(她)的朋友圈」这个类似“黑名单”的功能。“黑名单”这个词显然不适合使用在这,我不看你的朋友圈并不代表我不愿意和你做朋友,我仅仅只是“不看你的朋友圈”而已。然而,我并不能一开始就拟好一个完整的名单,因为我不想错过任何一个优质内容的分享者,所以我采用动态修改名单的方式,通过长期观察一个人的状态判断其内容是否是我乐意接受的内容(好在朋友圈可以通过点击头像后导航至「资料设置」页面进行屏蔽)。这其实是一个需要长期留意并持续去做的这么一个事情,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你朋友圈的内容质量的提升。

说说我在朋友圈留下了哪类内容和屏蔽了哪些内容吧:

朋友圈喜闻乐见的内容

朋友圈避之不及的内容

朋友圈可有可无的内容

每个人的评判标准不相同,以上仅为我个人对我朋友圈的打开方式。可以模仿,不接受吐槽。关于「高效」喜刷刷朋友圈还有不得不说的一点:在「我」->「设置」->「新消息通知」中有一个配置项:



关闭它,可以避免被朋友圈的小红点诱惑,这绝对是个节省生命的开关,尤其是对那些看见小红点就想点的朋友。

好友收纳大法

添加备注

还是从很多人说起,不喜欢备注,似乎记性好的人很多。对于我这类记性不好的人,还是在加好友的同时顺手备注下,这会解决日后很多的麻烦。这种麻烦我相信很多不喜欢备注的人都遇到过[微笑]。

添加电话号码

为好友添加电话号码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可以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直接拨打电话。比如和好友聊天聊一半,觉得码字太费劲,点击好友头像查看信息后直接点击电话号码即可拨打,很方便。谁用谁知道。
(不知道「QQ同步助手」能不能把号码自动添加到微信好友的描述中。)

添加描述

描述会显示在名字的下面,对于弱关系的好友很适用,添两句描述有助于回忆该好友是怎么认识的。除此之外,微信的全局搜索中也会匹配描述中的文字,所以描述的文字越多,就越“容易”找到他/她,这很「高效」。

添加标签

标签是「高效使用微信」的一个重点内容,用好标签绝对可以事半功倍。
使用标签的技巧就是——关键词造句。常用的标签可以是时间地点学校单位关系等,定义标签的时候不需要很详细,重点是“分类”和“分层”。

时间: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时期)
地点:上海,北京,南京,苏州
关系:同学,老师,同事,家人,朋友
熟悉程度:基友,闺蜜,发小,网友,死敌,不熟
学校、单位等略。

比如给一个同学定义标签就可以是:上海/小学/同学/不熟
比如给一个闺蜜定义标签就可以是:北京/高中/同学/朋友/闺蜜

“时间”和“地点”这类泛标签,一定要配合“同学”和“闺蜜”这类具化的标签使用,因为泛标签圈定的好友数目会很多啊,很难快速定位。

微信中标签的应用场景很多:全局搜索、好友搜索、发起群聊、朋友圈等。每个场景下都能通过标签简化操作,尤其是朋友圈,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搜索和选定好友范围,唯有标签能做到快速和精准,而快速和精准实乃高效之良药。

微信通讯录中有「标签」一行,打开可以编辑标签,建议预先定义好所有的标签。在「标签」中批量给好友贴标签是最高效的。在添加好友的同时也可以顺带贴上标签,避免日后维护时遗漏。

总结

网络时代人与人已然成为了网络上的一个节点,微信则是连接这些节点的纽带,我们每天在网络上花费了巨量的时间,甚至超过了每天陪伴在自己身边的人。是时候花点时间思考下时间都去哪了,用合理的方法来追求高效的网络生活,把时间重新反馈给现实和身边的人。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高效」是对待时间的态度,也是对待生命的态度。愿追求「高效」可以给你带来时间之外的乐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