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需要的心智课——读《少有人走的路》
这本书讲的是人人生而有惰性,惰性让我们恐惧,一概对困难望而却步,宁可满足于一时的逃避,也不殚于承担责任。我们需要用爱和“恩典”来化解这份“原罪”,完成艰苦、卓绝的心智成熟之旅。
心智的健全与否、成熟水平决定了每个人心理疾病的轻重程度。
然而,心智成熟之旅就如同物种进化一样,几乎同时伴随着与一股强大的退化的反作用力的对峙与斗争,书中称之为“熵”的力量,意即极度混乱无序的状态。
正因为有了爱,还有神奇的作者称之为“恩典”的正向力量,我们才能具备无与伦比的勇气,克服一般的惰性,将原本平淡无奇的人生过得精彩热烈;甚至战胜终极惰性——邪恶,使人类趋于文明教化,不至于良知泯灭。这一切都因为有爱和“恩典”,可以助我们拓展自我界限,有了追求自己和他人心智成长的的强烈意愿。
每个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都有一个与他人相区别的界限,一开始这个时空异常狭小,它会随着我们爱自己、爱他人的过程与日俱增。可是,一旦这一时空与他人融为一体,自我界限就崩塌了,那却不是爱了,而是一种欲望。诸如:男欢女爱,基于性欲,显得短暂,不堪一击,除了一时满足与双方心智成长并无益处,甚至仅仅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控制、占有,最终演变为无以复加的依赖,完全失去了自我,爱的名义之下,陷入千奇百怪的心理变态。
书中还剖析了与人以外的各种物件之间很有可能产生“爱的错觉”——那种全神贯注的投入,比如一天到晚只会摆弄花花草草、视小猫小狗这样的宠物为通灵宝贝、沉醉于古玩书海无法自拔等等,由于并不能从中获得自己或“非人”对象们的心智完善而显得毫无意义。
本书是心理医生可有所借鉴的手册宝典,不仅有众多病案来龙去脉的真实记载,还有疑难节点如何创新、突破的经验之谈,以及掺杂其间的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等心理学派的观点列举,委实难能可贵。
不知是否属于做顶级心理医生的必备技能,作者之于宗教信仰、潜意识和意识、超能力、邪恶等的探究论证极其引人入胜,让人不忍有片刻停留。
本书绝非说教,甚至连试图灌输某种疗效的想法都没有,作者的陈述非常客观,他也毫不忌讳直指内心,揭露自己同样作为人类个体追求心智完善过程中的沮丧与痛苦——我还记得他讲到与患者之间的“移情”那一段,说的是为了治疗取得突破进展,免不了要“装”成患者完全信任、依赖的对象,或者说干脆要是真的就像患者的老公、情人那样,这种责任心的挑战,角色切换和尺度把握不就是真正的“爱”的践行吗?(当然,这也是最容易犯错误的当口。)
说真的,心理咨询这个行当既高大上又显得怪怪的。
你不能想象《少有人走的路》一书,竟是用详实的咨询案例,总结出有关爱、责任、信仰、自我意识等诸多对于人们有着重要意义却难以把握的领域的心智思考。
本书的语言表述非常流畅、舒服,由此可见作者基于长期大量深入思考积累的成效,也借助译者的共鸣,采用了精准的汉字表达。——所以,非常值得作者、译者、读者互动,共赴这场漫无尽头却引人入胜的心智进化苦旅。
我是在沪杭往返高铁上一气读完全书的,若非亲眼所见、亲身所感,我很难想象前人先哲也未必敢轻易涉及的上述几大领域,能被作者以心理医生的笔触写得如此具有可读性:信手表达、却字字珠玑。
随便摘抄一两段,以飨尚未翻阅者: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和有益的监督。——P卷首“名人名家”评论
我们的内心都有一个病态的自己和健康的自己。……另一些人心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则是健康的力量,总是热切地渴望进步和完善,追求达到神性的高度。……无所不在的熵的力量,试图把我们推回到人类进化的初期——那里有我们的幼年,有母亲的子宫,还有荒凉的原始沼泽。——P266页
相比之下,许多身心灵读物就弱爆了。因为缺乏令人信服的事实与逻辑,还包装得神经兮兮的。
也难怪演员、歌手、高僧、学者、商人三教九流,亦或官方和民间机构那许多人都推崇本书了。
正所谓“一千个哈姆雷特”,你可以单纯了解作者对于上帝、原罪那别开生面的叙述,也可以借鉴有关拖延症、懒癌等心理机制的相因相生、还能籍由想象外国神经官能症和认知失调症患者康复前后的戏剧化情节来感召自我精神疗愈的力量。
不过,个人认为,难以适度把控自己共情的个别人,或许会对某些跃然纸上的案例产生巨大不适,比如:畸形信仰的心理魔障、夸张扭曲的性等欲望、来自原生家庭千丝万缕的可怕诱因、怪诞托梦的潜意识解析是等等,会让人浮想联翩、一段时间里代位自己、挥之不去。
如果真是这样,你应该明确一点,作者的前言业已挑明,为保护患者隐私和增强可读性,他对案例有掐头去尾的改编。所以,哪怕某个案例中的90%与你的经历异常相似,导致你某种困惑的根源往往却在另外那10%,你完全没必要把自己套进去,不妨只当成追问反思的介入开示。——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你无意中试图拿本书解析身边之人。说到底,我们只是以本书作为开启心智新模式的优秀参考,却并不具备照搬照抄当个假的心理医生的执业资格。
愿此书对你像对我一样有百益而无一害。
再次致敬本书作者M•斯科特•派克先生,你是否已修成为上帝,在天上看着人们的心智进化?
#拆书学院“上海梦想赋能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