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之旅第79站 跟蔡康永学说话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作者是知名主持人蔡康永。看过他节目如《康熙来了》的朋友都知道,他说话风趣幽默、思维敏捷却从不伤人,这也是他在主持界安身立命的最大资本。
这是蔡康永的第一本实用说话教科书,40篇短文,没有条列式的说话技术,都是让谈话变好的根本。用他书里的话说:“我不在乎说话之术,而在意说话之道。我的说话之道,就是把你放在心上。”本书开端,蔡康永便许下宏愿:《蔡康永的说话之道》会令“本来已经很讨人喜欢的你,在未来变得更讨人喜欢”。40篇短文,每篇都会让谈话变得生动有趣,让你与他人相处也开始变得有趣,并配以兔斯基绘制的令人狂笑插画,如同蔡康永的主持风格一样俏皮机智,饶有情趣。
为什么要在“老不独”的首篇介绍这本书呢?难道不是应该从小开始学说话吗?我说一下个人的想法:
一、年轻人不怕说错话。现在我看到城市里很多小孩从小就被送到什么贵族学院或者国学院学习礼仪,但是这里面估计很大一部分老师都是照本宣科,没有让学生从礼仪的根本去理解,只知道“是什么”,半知道“怎么做”,不知道“为什么”。这些错误的教学,让本应处于充分表达自我年龄的人,将自己的想法压抑在自己的内心。这让正处于最活跃思维时间的年轻人们,无法真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这让他们的创造力如何发挥?如何和他人发生思想碰撞?另外,年轻本身就是一种魅力,使得拥有它的人,即使不会说话,也仍然讨喜。
二、年轻人更注意说话方式和内容。年轻的时候,我们会因需被世界和环境更快地接纳,所以会更注意说话方式和内容。为了尽快融入各种圈子,我们会学习如何满足他人的需求。但随着年龄的增大,自以为学识的增多,思维也越来越固话,开始看不起某些人,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忽略说话。
三、老年人更需要学会说话。看到身边一些老年人,对身边的人尽心尽力,可是却得不到认同,更别说正面的反馈了。他们想不明白,各种抱怨、讲道理、打可怜牌,效果都不好,这是为什么?这就是老年人要学说话的地方了,我看到身边很多例子,会说话的老人,比起只会做的更加有吸引力。随着年龄的增大,容貌、身体等吸引力不断下降,能体现魅力的地方,就在智慧。而说话水平,正是反映智慧的窗口。可见,等我们老了的时候,要学会放下“倚老卖老”的心,继续保持对世界的好奇,用空杯的心态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