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集中营

《婚姻故事》中的婚姻故事没有打动我,离婚故事却击中了我的心

2019-12-29  本文已影响0人  畅锁欲言

《婚姻故事》是由诺亚·鲍姆巴赫执导,亚当·德赖弗、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剧情片。

亚当饰演的查理和斯嘉丽饰演的妮可:

一个是沉醉于工作,富有责任感,好胜心强,做事一丝不苟的大丈夫;一个是为家庭放弃事业,协助丈夫做剧团,智慧,大胆,对孩子充满耐心的贤内助。

他们深爱对方,还孕育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看此处时,或许你我都会觉得这样的婚姻似乎太过完美,甚至完美的有些平淡。但导演在影片中设置的最大反转或许就是,在这看似完美的婚姻生活背后,竟暗暗藏着一场巨大的感情危机。

影片不像片名那样直白,它讲的不仅仅是主人公之间的婚姻故事,更是借着婚姻的外壳,来诉说这两个曾经相爱的人,在一场离婚官司中,互相攻击,最终以一种不受控、近乎灾难的方式,走向分崩离析的离婚悲剧。

全片没有戏剧性的剧烈冲突,完全靠台词、场景变换、演员表演来推动情节。虽鲜有马景涛一样的嘶吼和对抗,但却给人巨大的戏剧和沉浸感。

它看上去就像是一场慢性病,从疾病入侵到病情爆发历经无数。它漫长、煎熬,却道尽了婚姻中既扎实又脆弱的酸甜苦辣。

它讲述的是一段亲密关系的终结过程,整个叙事就是在做一件事: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01感情中最悲哀的是什么?

妮可是凭性喜剧一脱成名的青春派偶像,查理是先锋派戏剧导演。两人在一次戏剧观摩中相识,在丘比特之箭作用下,坠入爱河,结婚生子。

开篇导演通过文本和画面的重叠,用长达八分钟的温情回忆,向观众展现了一种现代典范式婚姻。

当时两人瞳孔中,只倒映着彼此熠熠生辉的优点,或者说,因为爱,就连缺点也是优点。

恋爱时的热情是会遮蔽很多问题的,可再汹涌的海浪也终会有褪离海岸的那天。

当浪花褪去,沙子露出水面时,那些曾被彼此忽略的小瑕疵,每一粒都成了极为硌脚的存在。甚至彼此眼中的好,也开始变质。

他们是突然不爱了吗?也不是。

只是婚姻因爱开始,却无法因为只有爱,而长久维持。尤其是在婚姻遭遇裂痕,双方不再相互包容、互相谦让、理解与尊重时,即使外面洒进来的是阳光,也会觉得刺眼。

开片回忆中隐藏着一个小细节,两人在评价对方时,都用了一个词“争强好胜”。可见,双方并没有真正认可对方。

这个问题也不是突然出现的,妮可在跟律师谈话时,就曾提到,她一开始就知道这些问题存在。只是因为爱,选择了隐忍。

墨菲定律说,

一件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无论这件事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查理跟妮可就是如此。

整个婚姻过程中,查理始终知道自己要什么,除了把妮可的想法考虑在内。而妮可在爱的路上,不断妥协,无论是工作还是家庭中,她的角色都被极度弱化,直至迷失了自己。

他们的关系是不对等的。

妮可的想法查理从未放在心上,妮可有出演电视剧的机会,查理觉得庸俗肤浅,嘲笑妻子的选择。最后查理同意妮可去演,是觉得她的酬金可以用来支持自己的剧院。

他们的亲密关系彻底失衡了。

最后妮可悲哀地发现,扑在丈夫事业上跟家庭中的自己,所有天赋和梦想早已渐行渐远。自己内心引以为傲的东西,仅剩的一点自我价值都被最亲密的人否定了,她彻底活成了查理的附属品。

诚然,婚姻里付出和妥协必不可少。但维持婚姻平衡的核心,应该是为了更好地在一起,“我”愿意让渡自己的某些权利。

爱情本身,也是两种爱的结合,而非一种爱对另一种爱的吞噬。如果只有付出却没得到滋养,那婚姻就会变成枯萎的花朵。

感情中最悲哀的或许就是,双方都有独立的三观,但总有一方的价值会被忽略;只有一方在不停付出,另一方得到滋养后,却仍由对方自生自灭。

热恋时,一切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可一旦爆发,所有曾经不是问题的问题,就都成了双方无法跨越的鸿沟。

我曾爱过你,爱你胜过我自己。我爱你时,会呈现自己的也会忍受对方的,那美好的得意的不堪的一面;

现在我仍爱着你,只不过想爱自己多一点。想爱自己多一些时,会忽略曾经的美好,让双方被大众和制度剖析审查,会将自己和对方变得狰狞邪恶面目全非。

这或许就是这段婚姻的症结所在。

02本来想停留在表面,却忽然血流不止

妮可在这段婚姻中伤痕累累,查理却始终不知问题所在。

直到妮可发现丈夫出轨,找到律师,跟随之而来的孩子监护权问题,把两个原本打算和平离婚的小夫妻推到了风口浪尖。

查理在寻找律师过程中四处碰壁,使得他在电话中对妮可怨气十足地喊道,

你到底把我推入了什么样的境地?

这句话精妙地刻画了查理的人格属性和他对于婚姻的态度。或许在他内心深处,他都认为这是妮可毫不讲理的一次闹情绪。

长期的家庭模式跟事业上的小有成就给了他某种惯性思维,即妮可的妥协与迁就是理所应当。

爱是一种奇妙的东西,它可以把人身上的好坏放到最大。一旦感情破裂,就像影片中的小刀游戏一样,本想潇洒玩刀子却不小心开了大口子。这也是一切隐喻的核心,本想停留在表面,却忽然血流不止。

法庭上,为了赢官司,双方律师不择手段,那些只有对方知道的小癖好,热恋时的给予,掏心掏肺的剖白,下意识的日常关怀……全部被摊在台面上,斤斤计较。

最后的结果就是,女方在婚姻中有多退让,离婚时就有多狠毒;男方在婚姻中有多自私,离婚时就有多窘迫。

这场离婚诉讼战打到这儿,已经进入到了无法回头的尴尬境地。双方在面目全非中分崩离析。

剧中张力最大的一场戏,是法院审判后妮可找到查理希望挽回事态,但却彻底失控。

双方从温情的谈话到尴尬的沉默,之后打开话题情绪逐渐激动,相互指责到互相攻击,接着上升到羞辱。

此时导演把两人拉出画面,不断给愤怒一方以特写。两人在喋喋不休中,一方总要大幅度移动,要不就是做一些琐事,用来调整情绪或隐藏状态。

这里试图表达的是一种隔阂,一种交流的不顺畅,一种真心话中隐含的距离感,一种关系的垮塌和建立。观众和两位演员仿佛坐上了过山车,将情绪推到最高点,再狠狠摔落,感染力极强,也预示着两人彻底的对立。

后来他们甚至用了世上最恶毒的话语,

每天醒来我都希望你死了,死掉!如果我能保证亨利没事,我真希望你重病,然后被车撞死。

因为了解,所以知道说什么最能伤害到对方,每一句话都是一柄利刃,刺进对方身体。

这场争吵也道出了部分婚姻实质,无论我们是否接受父母的全部缺点,成年以后都会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正慢慢变成和父母相似的人。

但跟父母相似,其实并不是什么坏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知道,如何改变,才能过上比父母更好的生活。

可惜查理跟妮可用错了这点。虽然最后互相道歉,可给彼此造成的伤害已然无法挽回。

从纽约到洛杉矶,一见钟情到咬牙切齿到互相凌迟到精疲力尽,离婚如同一场暴风过境,将所有心存善念的点滴化作冰雨。讽刺的是,他们需要比经营婚姻还努力地经营离婚。

婚姻走到这一步,施暴者同时也是受害人。墙上的裂痕尚能修复,关系的裂缝无法挽回。也不是不爱了,只是婚姻一词对爱情来说太过沉重了。

但这也不是完全没有解决方法,婚姻是一个互相妥协与迁就的过程,婚姻中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人,要么互补共赢,要么两败俱伤,只可惜两人走向了后者。

03生活以简单开始,中间会被复杂搅浑,但最后又会以简单结尾

影片虽然讲的是两人的离婚故事,但却不乏温暖的瞬间。

妮可会自然帮查理点餐、为他理发,会在查理鞋带散了时,自然蹲下为他系鞋带;查理会在妮可需要时及时出现......

其实很多习惯已经融进了双方的身体里,而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是双方心里永远的痛。

影片最后,查理终于决定搬来洛杉矶。只是一个一直期待的事情在停止期待后,却意外达成了;一个终于学会为他人牺牲,可那个他想要为之奉献的人却已离去。

其实如果当时妮可没有赌气,而是把写给查理的那封信念出来,如今的结果或许大不相同,但这一切已然没了意义。

离婚后的妮终于实现了自我,拿到了艾美导演奖提名,而理查却以为是演员奖。他终是没有真正理解妮可,相信妮可。当然这也同样没有了意义。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切?婚姻吗?

我想婚姻本身是没有对错的,只是细碎的情感和错位期待让彼此疏离。彼此爱过,也恨过,或许这就是婚姻无关对错的真相。

有人说《婚姻故事》是一部婚姻劝退指南,但我却觉得它是在用婚姻瓦解这件事来迫使我们正视亲密关系中存在的种种思维定势和它们背后的危险。

及在亲密关系面临太多挑战的当下,该去如何建立更健康亲密关系的问题:

女性意识的觉醒意味着传统性别关系已经不合时宜,但我们似乎还没能在私人生活中建立一种更平权的亲密关系;

消费社会似乎将金钱与爱情画上等号,却忽略了真实的情感需求;

当个人主义和激烈社会竞争要求每个人都必须优先照顾好自己、不断提升自己时,我们也困惑于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自我与他人的需求。

这是一场漫长、琐碎、时而撕得很难看时而又充满温情的美国式离婚。

关系的破裂虽然很难做到体面,但好在双方的出发点一直都是尽量不让孩子受影响,最后双方也得到了相对好的结局。

不得不说,这场离婚故事比他们的婚姻故事更打动我,因为它有时甚至比结婚更具备启发和开始的意味:当我们走进一片森林时,一切都是未知的。但当我们决定走出森林时,却意味着已经知道了要走哪条路。

最后我想借用《亲密关系》中的一句话,给所有在婚姻中迷失的人一个告诫,

你的亲密关系伴侣,是来帮助你更加认识自己,进而疗愈你的创伤,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