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意思正版野史欢迎投稿,往这儿看

只因貌丑乱天下-黄巢——记《残唐五代史演义》

2019-12-19  本文已影响0人  RonWang168

《水浒传》中,宋江被逼上梁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浔阳楼提了反诗(图1),这首诗抒发了宋江当时被刺配江州、郁郁不得志的心情: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沧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水浒传》 第三十八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图1. 《水浒传》宋江(李雪健 饰演)题反诗

诗的最后两句写的也就是本次我们讨论的人物——黄巢

黄巢天生丑陋,书里写

面如金纸,眉横一字,牙排二齿,鼻生三窍。

——《残唐五代史演义》 第三回  赤墙村黄巢出身

也就是黄巢面色蜡黄,眉毛连成一道,牙齿长了两排,鼻子上有三个鼻孔,这不是怪物吗?黄巢(图2)曾参加武举夺得状元,但在殿上把唐僖宗吓得不轻,当即把他逐出金殿,终生永不录用。

唐僖宗大概做梦也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长相丑陋的书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起义。结果是长安沦陷,皇帝外逃,也直接开启了唐朝灭亡的序幕。

图2. 黄巢(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当然这是作者书中对人物的态度导致的,历史上黄巢并未高中科举,相反一直是名落孙山,愤懑之下写了一首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不第后赋菊》

这诗可以看到黄巢的志向不小,借咏菊之名实际上寄托了自己科举不中的愤懑和抱负,后面也的确杀回了长安。

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黄巢起义前有一个有趣的小插曲:

长安城外有一个藏梅寺,法明长老和众徒弟发现夜里有两个小鬼来偷油,说是要供阴司编撰生死簿用。

图3. 藏梅寺(位于洛阳,非书中所述)

法明长老就好奇了,怎么平时不用偷油呢?就问这生死簿记载的是什么事。

小鬼们也不藏着掖着,说接下来会有一个叫黄巢的人起兵反唐,而且会在藏梅寺开始,要杀一个叫法明的和尚祭旗。后面黄巢会杀八百万人,血流三千里,所以需要增编生死簿。

法明和尚一听害怕了,连忙请教求生之法。

小鬼们说生死簿已经编好一本了,除非黄巢自己不杀你才行。

从这之后,法明和尚就留意来寺里的人,看看黄巢是不是来了。而此时,黄巢因为之前科举不成写了反诗正被通缉,四处逃窜,恰巧就来到了藏梅寺。

法明一见面就称呼黄巢为“主公”,把小鬼说的事都和他说了。黄巢心想:这要是真的,我保证不杀你这藏梅寺一个和尚。

后面黄巢又在寺里遇仙女送宝剑,就以藏梅寺为据点,招集了很多兵勇。

起义前一天,黄巢对寺里和尚说:“我明天准备起事了,你们寺里和尚都回避一下。”于是和尚们都出去躲避,法明和尚躲到了一株枯树里。

黄巢提剑出门,见四周无人,只有一株枯树,心想不杀人起事我斩树可以吧。于是挥剑一砍,把树里的法明和尚给砍死了。这就是命中注定吧~

由于唐末朝廷昏庸,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黄巢起义得到的响应很多。手下也募集了葛从周、邓天王、朱温、孟绝海等将领,很快就攻陷了长安,逼得唐僖宗外逃。于是黄巢即皇帝位,国号大齐

后来唐朝政府启用了李克用、王重荣等将领平叛,终于结束了这场农民起义。黄巢也在灭巢山战败自刎,侄子黄勉拿着他的人头降唐被杀。

历史上,黄巢并无武举这些事,一开始也只是跟随王仙芝起义(图4),后面王仙芝死了才自立为王。

图4. 王仙芝起义

至于藏梅寺之事,更多的是一些民间附会的传言,就如陈胜吴广起义(图5)时鱼肚里的“大楚兴,陈胜王”一样。

图5. 陈胜吴广起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