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哲学有什么用

2016-12-28  本文已影响0人  HRYPENLY2017

1.

周末书市溜一圈,被威尔•杜兰特扎了眼——因为那本相对冷门的《哲学的殿堂》。

平素遇着需要词汇的地儿会不自禁「XX哲学」之类的用,偶然发现居然有一本用这个姿势讲哲学史的书,满心喷薄的惊喜感。

不过聪明的你请告诉我:哲学究竟有什么用?

答案在机缘里找——

所以...原来即便是冷门的知识领域完全颠覆你的认知也不过是旦夕之间!——世界永远比你想象的大很多!

「变化」进而的意味会是:「为毛有时候成文本的知识本身就是过时的」这样的判断在这个时代大部分时候是靠谱的

如果公共教育的归宿延续在了「教育圈」,恐怕永远不会从「学」走到「学以致用」了吧,读书好像真的是一件「读就是为了读」的事儿了。

或者,「学习」最终止步于学校浅尝辄止过的那些浅层知识而永远不会去用、去用实践更新认知的话,恐怕坐井观天会是件恒久不会自觉自知的事实了吧!


周末把从小接触的哲学类的知识画了个圈圈,做点简单的「质性」的分析,嗯...哲学真的没什么用呐!


A Simple phy booklist

近来想起年中看到毛大庆的那句读书只是读读而已,嗯...确实没毛病

2.

16年最大的一阵怪风是,突然冒出一大波吹「读书重要」的人来,打头的一个叫罗振宇。

读书什么时候不重要了?读书什么时候那么重要了?

不是喜马拉雅、知识付费、罗辑思维的受众。学习从来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嘛,从来!

14年开始有一个「社会化学习」的尝试,16年底可以很笃定地说:去你妹的社会化啊。

商业大潮里的「学习」们更像是在哄着大伙儿「装睡」。信息资讯很重要,不过对于学习来讲,把大部分时间拿来推荐好书、懒到看不下去半页纸...换个听的姿势吧、图解资本论国富论理想国之类...云云的话,真的只是用「认知科学」的外衣讲了一个比较好听的故事好伐!

3.

有一段时间会想一些真的超级奇怪的问题比如——

电子阅读是种更加容易盗版的方式,为毛亚马逊们却在那么乐此不疲地继续着出版电子化呢?

说起来图书零售是长尾经济的鼻祖,电子化能为纸质阅读的「情怀付费」打下个很好的利基市场的基础呢或许。

林子大了,一定会有好鸟的!

浮躁的知识经济大环境,真的有很多潜心于精致输出的「知识工匠」出现了呢。

自媒体的微信公众号时代是一个杂志媒介电子化的过程。很多重实践的职业技能知识的输出、传播大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便捷、平民化过吧大约。

1)线上社群的成功需要建立在一个足够好的知识输出的模式(好产品)之上。这是我心目中第一个足够可爱的新经济物种。

2)知乎这样的知识平台是一种从「认知输出」到「知识出版」的全方位的知识生产过程的时间压缩和空间整合。今年读到大V采铜的《精进》这一类书的时候真的有一种莫名的「大时代感动」的不装。

3)也许真正重要的事是:认知科学的普及。武志红和罗振宇在我的认知中是归为一类的:他们都是那种把科学庸俗化的物种。

不过《巨婴国》这一类图书的畅销,真的是承载了一种脑神经科学普及的意义。身体会影响认知、家会伤人,这都是些多么混蛋的「故事」啊,然而这才是科学啊!

4)所以更进一步,当国内的教育培训中有了「普世智慧」这一类的高端品类的时候,公众教育显然有了真正的从「鱼」到「渔」的意义了好伐!

4.

查理芒格的「普世智慧」理论有两个要点:一个是元科学、另一个是跨学科。

芒格的不凡在于反对局于一隅、只讲专业的「铁锤主义」(认知跨界);芒格的边界在于他个人的实践完全在于投资领域(实践并不跨界)。

今年最大的一个认知层面的反思,

跨学科这种浮夸的模式在当下的这种社会知识论环境中应该如何正确定位?

遇到芒格的理论之后,真的觉着是得到了一个偌大的法宝。

学习真的是一件有章法有边界可以不必那么笨笨笨笨笨下去的事儿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