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领导,别拿我当傻子行吗?

近来,听朋友讲,公司有新上位者想要改革。
“你知道吗?我们那儿新来了个副主管,挺年轻的,一上来就搞了很多动作。私下里听他说,老板早就对主管不满意了,觉得主管带这个团队有点死气沉沉的。因为老板经常夸他有创造力,所以他做了副主管,觉得有义务改变这一切。”
听他这么一说,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个青春活力有干劲的小伙儿。
但后来朋友画风一转,令我措手不及。
“那个XX,还想着代替主管呢。”
虽然具体情况不得而知,但从朋友口中,我隐约明白了,这个小伙是想要改革。
以前学历史的时候,老师讲过一句话让我非常深刻:所有自下而上的改革能不能成功不说,反正改革者一定是没有好下场的。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除非你是某个团队或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否则就不要轻易改革。因为最后不论改革成功与否,你都不可避免的动了某些既得利益者的奶酪,结局自然是好不了的。
远的比如商鞅,近的比如朱总理。
改革本身就是一件牵一发动全身的事儿,即便是最高统治者也不见得能成。
然而这又是一个悖论,可以很不负责的讲,很多改革的目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为了打破旧有的、不利于现在发展的规则。
既然出发点是好的,那为什么总是改革不下去呢?
根据我有限的人生经历,我发现如果是一个人的话,他在面对选择的时候,排除所有其他因素,一定会选择最优解。
比如吃饭,我想吃川菜,那么我就去吃。
但若是一群人的话,最后的决定一定不是最优解,而是综合各方面意见所达成的某种平衡。
又比如吃饭,我想吃粤菜,你想吃川菜,他又想吃豫菜,最后决定吃的一定是火锅这类和以上菜系完全不相关的食物。
人们会让步,但前提对方也需要让步,这是一种我得不到,也不能让你得到的怪异心理。
当然,这里说的并不是朋友或是恋人这类的亲密关系,而是职场上的同事关系。我和孙老师吃饭从来都是,她想吃什么,我就想吃什么,反正她爱吃的我一定也很喜欢。
与其说这是一种平衡,倒不如说是和稀泥、不作为、圆滑,这类词反倒是更加贴切,但这种平衡也有好处,那就是可以保持相对的平静。
没有人喜欢折腾,但改革者喜欢。
改革就是打破平静。
改革从来都是大刀阔斧的,小打小闹什么都改变不了,反而会把自身搭进去,闹一个“瞎折腾”的评语。
因此人一旦开始改革,就没有回头路,要么你死,要么我死,是非此即彼的。
但是一个相对平衡的环境,一定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磨合才达成的,这些人享受着这种安逸,一旦有人企图用千钧之力来打破这种平静,一定会遭到反对的。
比如说朋友的主管,难道他不知道团队死气沉沉的吗?
难道他就一点都不知道老板觉得他做事刻板吗?
我上学的时候也是充满热血的,面对不平之事也想要尽自己微薄之力去做一些改变。高中时期我是班委,当时班级里确实有一些不正之风,于是我便和宿舍好友谈及自己的一些想法。
好友最突出的优点便是聪明,活的十分透彻,他没有反驳我,而是问了我一个问题。
“你前方100米有个红灯,有人走的比你快,他走到红灯面前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你也到了红灯面前,你会怎么做?”
这意思就很明白了,但我还是头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了这件事,最后发现什么都改变不了。
因为这个“红灯”我打算是把它推翻的,但后来发现,这根本就是个难以逾越的天堑,因为它就是人本身。
你要改革,就要推翻旧有的规则,而这些规则是人制定的,因此你的对立面不是规则,而是人。
改革到最后,是人和人的争斗。
小到一个团队,大到一个国家,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所诉求的利益也不尽相同。有人求财,有人求名,想要把人聚在一起,给他们想要的东西就可以了,这种关系很冰冷,但最有效。什么理想啊,抱负啊,都是虚的,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但利益永远不会。
想要改革,可以的,拿更大的利益让这群人跟着你走。
但如果你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所有人,而是为了你自己,这就已经为改革失败埋下了伏笔。
这就是我高中改革失败后的收获,我没有能力给他们更大的利益,唯有的就是希望这个班级越来越好。
后来进入社会后,也有过类似的行为,但最后觉得没意思,因此现在看到一些事情,就是笑笑,也不想过多的参与。
在职场中厮杀的人没有傻白甜,你要真想做点事情,就好好做,有蛋糕一起吃,如果将他人当做上位的垫脚石,最后爬的多高,就摔得越痛。
其实我还蛮期待这件事的后续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