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想法

关于少年派

2018-07-06  本文已影响0人  陈筱Q

【橘喵小哥哥】

现在回想起来少年派已经有些年头了,现在写少年派就是留下一点自己的想法。

真实还是虚构其实对于这种故事而已已经没有必要了,因为那个虎哪里都有,那个船其实我们每天都在上面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那个海我们早已身在其中。虎和派一个微妙平衡,仔细去想这个平衡也是很有味道,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接受这个其实不好说,这个平衡就像博弈后的产物,均衡点在于资源的稀缺,不只是食物的稀缺还有内心世界的稀缺性,这里得内心世界不只是人,其实虎也是一样的,派的内心世界或许恐惧虎又有些对于虎的依靠,虎的内心可能是想一口吃了派,但是求生的本能会告诉它留着他有用,这里的有用不单指食物来源,也有一些精神的寄托。平衡点是否来源于双方的控制,这个是有可能的,不过这种控制也是脆弱的,就像平衡只是暂时的,如果派的神经不够强大,或许早就崩了,如果派是一个存量思维的人或许他会和虎殊死搏斗这样这个平衡也就破了,如果派早就放弃求生也就早死了,这里突然想到派的选择,有点道家长生久视的味道,也就是一种变量思维,具体一点说就是让这个局面先维持下去,虎和人继续这个博弈,先不在这个局部做出一个结果,在特定的条件下共存或许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如果矛盾可以转化那就可以不用解决矛盾了吧。虎和派的矛盾或许已经转化了,或许永远也不会转化。

画/筱Q

【网评】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只孟加拉虎 ,散发者原始的野性,或者说兽性,只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被社会所驯服,才更加理性!理性了不代表野性便消失,危机来临,完整的灵魂分裂成了理性(少年派)和兽性(理查德·帕克)。

PS:名字暴露“秘密”,理查德·帕克在英语语境中本身就属于一系列真实与虚构的人物——它时常与海难相关。这样,根据影片最后几分钟的第二则故事,便不难推测少年派真正的“奇幻”之旅了。

此处不得不提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的“自我”“本我”“超我”。理查德·帕克是少年派身上所有求生本能的象征,也就是“自我”“本我”的合体。分裂之后的少年派自己便是“超我”。

这其中有为求生存而躲避危险的趋利避害本能——在母亲(猩猩)被杀时,派的恐惧取代了勇气。也有面临威胁时爆发出的巨大攻击本能——派最终杀死厨师(鬓狗)。而这其中最不容易在文明世界中暴露却又蕴含最深层的,就是饥饿时不择手段寻找食物以延续生命的本能——食人甚至是吃食亲人。

“人相食”,在漂流中,派看到的是自己身上的求生本能展示出的巨大又令人畏惧的能量,而这股让他恐惧的能量与他心中应该有的理性完全背道而驰,这股能量让他完全沦为野兽。而救生艇上那个被理查德帕克威胁、又试图去驯服它的少年派,则是他心中理性的那一部分。或者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说,是人的“超我”,人心中代表道德、良心的部分。

坚守理性,他才是一个人。而只有顺从兽性,他才能生存。他该如何抉择?如何平衡?所以在我看来,《少年派》的主题就是人心中的理性与兽性的冲突抉择。

有人说《少年派》讲的是一个经历苦难的少年用一个幻想出来的童话故事慰藉自己的心灵以逃避痛苦的故事。与其说逃避,规避可能更合适,是回归文明社会对“兽性”的规避。

少年派获救的那一刻,兽性也同样离他而去。但少年派他当时的心情是:“我像个孩子一样哭起来,不是因为我对自己历尽磨难却生存下来而感到激动,虽然我的确感到激动。也不是因为我的兄弟姐妹就在我面前,虽然这也令我非常感动。我哭是因为理查德帕克如此随便地离开了我”。在理查德派克消失在丛林之前,派以为它会回过头来看他一眼,好让他对它道别。可理查德派克却头也不回地走了,一去不返。文明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以至于一旦身处其中,心中的兽性便被重新压抑得无影无踪,再也不会以那样清晰的面貌展现在面前了。

面对自己内心的兽性,派没有用理性压制它、消灭它、取代它,而是对它心怀感激。

派说,那个没有说出的再见直到今天都让他伤心。但其实该说的话早就已经“说过”了。在那场差点杀死派和理查德帕克的暴风雨过后,派让帕克依偎在他的膝头,一同喘息和啜泣,在那一刻,他心中一直争斗着的兽性与理性就已经和解了。

在影片后期,成年后的派与作家有过这样一段对话:“你更喜欢哪个故事?”“我更喜欢老虎的那个。……”“对,所以你追随上帝。”这便呼应了影片开头对派信仰众多的描述,只有坚定信仰的人,才能在理性与兽性的冲突中回归“超我”。

所以《少年派》的选择是这样的:做一个活着的好人,心中住着一只野兽。感谢上帝赐予我灵魂,也感谢野性的本能让我的灵魂延续。海难的“奇幻”漂流,最终以理性与兽性和解的方式结束。中间的过程没有任何人可以在道德制高点评述。


【小哥哥有感】

所以《少年派》的选择是这样的:做一个活着的好人,心中住着一只野兽。感谢上帝赐予我灵魂,也感谢野性的本能让我的灵魂延续。这部电影里面,让我们看到了李安和作者的内心独白。心中住着虎,原始的本能,兽欲其实和人欲的本质也差不多吧。其实这部电影里面没有一面倒地打压欲望,而是让我们看到的一种共存吧,或者是一种感激原始的欲望让自己得以延续活着吧。或许我才慢慢发觉,文明塑造的我们和原始欲望构成的我们有时候是不矛盾的。甚至有时候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融合的。

【我说】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已经有先入为主的像是弗洛伊德的本我超我自我的印象了,所以看的时候可能一直在思考这几个词在影片中的含义。影片的类型定义有科幻的标签,直到出现那种像银河般的帕克回忆的场面时,我才意识到之前的都是不可能发生的故事,一只老虎,一条狗,一个大猩猩,一个人,是不可能在同一条船上的。但是我又觉得这一切发生的那么合情合理,那么顺其自然,派的适应,派的自我拯救,包括学会如何与虎相处、如何在海上生存。

还有印象中有那么那么多可爱动物的岛,可能每个人的关注点不一样,就像看一幅画一样。我看到的是岛上共生的小动物对待外来的派的一种自然接受,多么善良的小心灵啊,而且岛上的风景好美啊!然后接着是夜晚的反差。

我觉得如果要分析大概就是随波飘荡的悠闲小船也会遭遇海上巨浪的袭击,静谧黑夜中隐藏涌动着的危险,我们不能光看白天的美而忽略了另外一方面。其实就是事物的两面性,也就是人的两面性。

有一句说,你永远不要试探人性,肯定会让你失望。帕克作为自我本我终究还是善良的,理性的。它没有吃掉派就是最好的证明。电影它揭露了人性的兽性,可是它终究还是说的兽性中要去生存的一方面,如果没有努力的去活着,无论采取的是人相食还是动物之间的厮杀,没有生命就会没有一切,在空无一人的海上,道德高度这些虚的东西并不能给你带来任何求生的帮助。于我而言,精神上的死亡才是真的死亡。可是皮囊这具躯壳有时为了生存,可能背叛了精神,在世为人,我们有可能会做一些身不由己的道德上的坏事,但我们心底也不要忘了善良。

但对于我们这个社会最底层的阴暗呢?我觉得很多时候人性的坏,比起本能的兽性它会更加的令人发指。我一直认为,人性最可怕的就是冷漠,它可以说是人的一切罪恶的来源。因为个人认为,冷漠代表着没有感情,没有同理心、同情心、好奇心,当世间一切事物与它而言都不过只是像机器那样冰冷的一种客体,主体所呈现出来的一种处世态度是一种绝对的自私,甚至可能会自毁的自私。在少年派里这种自私大概会让帕克吃掉派,从而自我毁灭。就会产生社会底层的那种诸如虐童、性侵等等我连想都觉得可怕的一些事情。在皇权时期,为争夺位置可以手足相杀,算尽阴谋诡计;那么发展了到了现代文明,也还是有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而做令人发指的毫无感情的精神折磨。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童年经历了什么上辈子遭遇过什么,我只知道,帮助别人所带来的快乐远远比自我欲望满足所产生的兴奋要来的多和久。(有点跑题,大概就这样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