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为爱情化身千年石桥与你分享青春和爱情的故事

从朱生豪与宋清如的爱情故事里,我读懂了爱情:“相爱容易,相守难”

2020-02-17  本文已影响0人  石敢敢

01

相遇——相逢情便深,恨不早相逢。

用“一见如故,眉目成书”来形容朱生豪与宋清如之间的相遇,再贴切不过了。

1932年,两人在浙江的之江大学第一次相遇。朱生豪是不易之才,宋清如亦是颇有才情的女子,为了加入“之江诗社”,她将自己精雕细琢的新派诗作《宝塔诗》作为了入社的见面礼。

之江诗社合影,中排右三为宋清如,后排右五为朱生豪

宋清如不知道,“之江诗社”的成员素来都是交流古体诗词,她这新派诗如同一个“怪物”,而这诗恰恰传入了“之江诗社”的顶尖人物朱生豪手里。

朱生豪对这个才华横溢的、写新派诗的女子充满了好奇,这在别人眼里另类的女子,在他心中却荡起了涟漪。

几天后,朱生豪便忍不住给她写信并附上了自己写的几首诗,请宋清如指正。如此一来二去,两颗心便因诗歌靠的越来越近,最终走在了一起。

但爱情的路途总归是崎岖坎坷的。1933年夏天,朱生豪老师举荐他去上海书局担任英汉编译。

动荡年代的工作来之不易,因此他不得不忍痛与宋清如分别,临走前他写下三首《鹧鸪天》作为离别之词赠予了宋清如。


02

相别——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两人在学校相别之后,本以为可以重相见,但无情的炮火却将两人隔的更远了。江浙沦陷后,宋清如不得不逃离故里,去了四川,之后她便在重庆与成都两地执教。

为解思念之苦,宋生豪向宋清如写下了一封又一封情深至切的情书。

“我想作诗,写雨,写夜的相思,写你,写不出”。

“其实如果有眼睛而不能见你,那么还是让它瞎了吧,有耳朵而不能听见你的声音,那么还是让它聋了吧,多少也安静一点。只要让心不要死去,因为它还能想你。”

“亲爱的小鬼,我要对你说些什么肉麻的话才好耶?我只想吃了你,吃了你。”

宋清如和朱生豪之间的爱情真挚而热烈,他们之间的。感情也不断升温,然而不幸的事却接连发生。

因国民党在上海推行严格的书报检查制度,上海书局濒临倒闭,宋书豪一直热爱着他的翻译事业,加之书局挽留,因此虽然动过辞职念头,最终也决定留了下来。

1935,在鲁迅曲线救国的号召之下,宋书豪开始了他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长征,从前寄的情书也变成了对莎翁戏剧的见解、装订成册的诗词。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曾经一封封的书信、情书和如今的诗词、戏剧见解都给了宋清如莫大的安慰和温暖,也从这个时候开始宋清如逐渐了解了真实的宋生豪。


他疯狂地热爱翻译事业,是想通过翻译成为一个能作为的有志之人;年少父母双亡、寄居别家生活的经历让他拥有了孤僻、沉静的性格;

当和文字在一起之时,他是才华横溢的,能够写出缠绵悱恻、热情洋溢的情书,在想象的世界里他能赋予爱情无限的可能性;而当回到现实生活里,他理性、沉默少语、甚至说近乎木讷。

这样的朱生豪就如同冰与火的两极,但这都是真实的他,在经过慎重考虑以后,宋清如欣然接受了这样的朱生豪。

1940年秋天,宋清如总算能够回到上海,并在上海找到一份工作当了一名代课老师。1941年,日军冲进当时朱生豪工作的《中美日报》报馆,一把火烧掉了报馆所有的重要书籍、材料,朱生豪失业了,不久宋清如也失去了工作。

宋清如决定重新回重庆工作,约了朱生豪同行前去,临走之前在大学好友极力促成宋朱二人成婚。

他说:你们结婚了,两人同行也好彼此有个帮衬,旁人也不好多说什么闲话。”就这样,两人匆匆地结婚,结束了长达九年的爱情长跑。


03

相守——才子佳人,柴米夫妻。

婚后,两人便辗转启程去重庆,然而去重庆的路又怎会一帆风顺呢?一路上到处都战火四起,危险重重,很多路都被封住,如此折腾下来,朱生豪的经济再也支撑不住了。

他心急如焚,不得不重新思考接下来的去处。

“如果去重庆,一切也还是未知数,翻译工作肯定会被耽误不少,而即使在重庆,远在上海的姑妈还需要自己照顾。”所以思前想后,朱生豪带着宋清如又回到上海,这下子全家人都挤到了一个又破又小的楼里。

尽管生活已经这样窘迫,对于两个失去了经济来源的人来说,在这兵慌马乱的上海,房租、飞涨的物价,如何能够承受的起?于是,宋清如母亲只能另想办法,终于在常熟租下了一套房子,于是举家一起搬至常熟。

这下子,有了母亲的帮助,朱生豪总算松下了一口气,总算能安心的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莎士比亚戏剧的翻译工作之中,日子依旧清苦,但好歹一家人在一起相依为命,过得也算是安稳。了。

朱生豪拼命的投入到翻译工作中,没有多余的借鉴资料、参考数据,他只能夜以继日的工作着。宋清如后来谈起婚后生活,便笑道:“他翻莎翁,我烧饭。”

有时候朱生豪忙起来,跟妻子一天连两句话都说不上,全然一副忘乎所有的样子,好像全世界都和他无关联一般。

宋清如将一切都看在了眼里,她再次充当他的摘录员协助他,在家里经济困难的时候,主动开始去外面当老师以补贴家用,也尽心维护着这段来之不易的爱情。


04

相离——你没完成的梦,我都替你做完。

“但愿来生我们终日在一起,每天每天从早晨口角到夜深,恨不得大家走开。”这些情话是何其的动人,可厄运却再次将一切甜蜜不留情面地带走。

在高强度工作之下,朱生豪再也撑不住了,各种病痛开始找上门来,但他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翻译工作上,无心治疗,最后拖出了结核病。

宋清如自责,怪自己没照顾好他的身体,于是她又揽下了同样是大工程的校对、整理、装订工作,尽全力帮助朱生豪减轻翻译负担。

他们俩谁都不知道翻译这一场征途要多久能结束,能不能顺利结束。

但宋清如明白,朱生豪这么拼命想译完莎翁的戏剧,是因为他心中一直就有着如同莎士比亚那样的英雄梦,他渴望着成为那样的英雄。

曾经在灰暗无光的时刻,这个男人带给了自己温暖耀眼的光芒,而现在她能做的,除了爱他,就是帮他一起实现这个梦,哪怕它是遥不可及的。

1944年12月,由于医疗物资紧缺,朱生豪的病得不到良好的医治,最终病情加重,26日,他唤来宋清如,只轻声对她说:清如,我要去了。”语罢,从此便天人永隔,相顾无言泪千行。

朱生豪走了,但他的翻译工作仍未完成。面对三十几部部长达一百八十万字的手稿,宋清如选择继续替丈夫完成他未完成的遗愿,从此以后,她便背负起了独自养育儿子的生活重担和朱生豪未完成的使命,继续前行。

在1947年,朱生豪的译作陆续之后,宋清如总算松了一口气,据说后来在她任教杭州一所高中时,与一名骆性男子有过一段感情,这段感情究竟发生过什么,后来她也鲜有提及,外人也无从知晓,但她至始至终并未另嫁。

在那之后,她便离开了那所高中。晚年,她将所有时间都用于文学和朱生豪的译作、生平事迹整理中。余下的时光里,她便时常在回忆中重温着和朱生豪那些点点滴滴的温暖。

1976年6月,享年86岁的宋清如因心脏病去世。

如今,在嘉兴朱生豪故居门口,还有一座朱生豪和宋清如相偎在一起的雕塑,我想,二人终于能再次相见,从此再无分离,他们的故事也留与后世传说,二人只做那逍遥自在的神仙眷侣了。

世间有千百种爱情,轰轰烈烈的、绵绵无绝的……但所有爱情它总是悄悄地走来,带着甜蜜也伴着苦涩;

这世间也有无数感人的爱情誓言:“山无陵,天地合,才敢与君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我们总称颂那些誓言,感慨别人的爱情,却总是遗忘:唯有携手历尽千难,才能换得地久天长。

愿你我皆能觅得所爱,白首不相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