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流量

为什么说营销=传播?

2019-10-13  本文已影响0人  d54395f5c050

【为什么营销=传播?】

1、在计划经济时代,没有市场经济,是不需要市场营销的。那个时候产品稀缺,供大于求,有钱也买不到货,还需要凭布票、肉票、指标才能购买。

2、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一直到1992年,这期间产品也是稀缺的,摆地摊都能成为万元户。只是那个年代,多数人不敢干,还是害怕『阶级斗争为纲』死灰复燃,被秋后算账。

3、1992年中国的市场经济才算兴起,产品逐渐丰富,直到今天的产品同质化很严重。

当产品同质化愈演愈烈时,同一类产品可能有成千上万种,每一种都产品都使大劲做营销,都把自己的产品说成一朵花,但消费者怎么选择呀?

于是品牌出现了,品牌是降低消费者搜索成本的。品牌的本质是一个符号,怕上火喝王老吉、送礼就送脑白金…

于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点子公司、广告策划大师,一开始一个好点子就能卖断货,后来有兴起了电视广告,广告响就是牌子响、能上CCTV就是大品牌、各种销量遥遥领先…这个时候比的是谁钱多,舍得砸广告…

紧接着2000年,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起来了,四大门户网站和百度搜索成为了不亚于CCTV的广告平台。

再之后是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兴起,电商平台又成为了最大的广告平台。

一直到2015年,都是谁钱多谁的营销做的就好,摩拜、小黄车等,哪个不是用钱烧出来的,一旦没钱了,公司瞬间就不行了。现在在兴头上的小蓝杯,未来的命运大概率也会是一地鸡毛的结局。

为什么说营销=传播?

4、2009年移动互联网开始兴起,2013年移动互联网逐渐成熟,到今天整个社会、所有的人都已经被全面的移动互联网化,不单单是各种社交媒体兴起,而且是『人人都是自媒体』,人成为媒介的延伸。

这个时候营销的世界里,出现了底层逻辑的转变:中心化的媒体/广告平台(电视、门户网站、百度搜索、电商平台)逐渐衰落,人都跑到了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上,媒介去中心化了,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是中心,这就使得『流量』越来越分散,营销越来越复杂,营销的成本越来越高,转化还越来越差,流量的焦虑越来越强烈,所以到了2019年,私域流量火起来了,私域流量本来早就有,它之所以火起来,是因为人们期待在这里重新找到流量的来源,来缓解流量的焦虑。

5、在当下我们该怎么看待营销?

营销的底层逻辑从经营产品向经营用户转变,过去生产出来产品,流量也很便宜,烧钱打广告就可以了。

营销的底层逻辑从『货场人』变成了『人货场』,都在想办法盯住用户,因为流量太缺了。

其实这一切的底层逻辑归纳于一点就是——商业的话语权发生了转移:从厂商转移到了用户。

而新媒体的本质就是『话语权』的转移!

科技的发展正在为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个体赋能。人人都是自媒体,当然有话语权了。

所以我才说今天的营销、当下的营销越来越=传播。

在哪里做传播?

不是电视台,而是在主流的社交媒体平台上更有效率。

谁能用好主流的社交媒体平台,谁的营销就能做的好,谁就不缺流量。

但问题又来了:社交媒体平台也有很多,内容太泛滥了,那些没有内容输出能力的企业就不说了,他们一定还会越来越被动。

即使有了内容力,怎么提高内容营销的效率呢?这才是重点!

从营销=传播,继续往下推演,是什么在放大传播?

前面讲到——品牌的本质是符号。

符号在在传播学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

传播学里说:符号是载体,内容是意义。

所以要提高传播(内容营销)的效率记住一句话:标签为王内容为后。

标签就是符号,标签是互联网时代对符号的另一种表达。在今天内容泛滥的时代,人们记不住内容,再好的内容,也只能给人们留下一个『印象』,这个印象就是一种标签。

标签所代表的有3点:你是谁?你做什么的或你代表什么?为什么你能代表?

所有的内容都应该围绕这3点去做,让用户对你形成一个个『IP记忆点』,当用户知道了【你是谁?做什么的?代表什么?】,自然而然就会主动找你了,精准的流量不就来了吗!你或者你的产品不就从同质化中『脱颖而出』了吗?

——这就是【标签为王内容为后】。

为什么说营销=传播?

总结:我理解的营销学,背后是传播学,而传播学里最重要的又是符号学。

懂传播学可以很好的驾驭社交媒体,懂符号学可以100倍的提高传播(内容营销)的效率,这也是获取流量的效率啊,营销不就是获客嘛,做品牌也是为了获客,品牌是私域流量池,IP也是,做好内容营销,越来越多的人记住了你的(或你产品的)IP记忆点,你的IP效应就出来了…

所以说营销=传播!

——祝福丨IP营销方法论开创者、《私域流量蓝皮书》作者·原创分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