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规划第151-五分钟商学院36-关于注意力与专注

2020-10-06  本文已影响0人  爱读书的阿楠

140.如何集中你自己的注意力?

第一,威胁。

在过去,人类面临各种生存威胁。一只狮子走过来,你会撒腿就跑;就算没看到狮子,你看到别人突然在跑,你也会撒腿就跑,然后一边跑一边问:哎,你跑什么呀?

这就是“威胁”的力量。比尔·盖茨说“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聪明的企业家不会消灭最后一个竞争对手,都是希望借助威胁的力量,让自己或者组织,专注于一路狂奔。没有伞的孩子,才会努力奔跑。

第二,此刻。

你是不是常常有一种,明天就要考试,今天学习效率最高的感觉呢?项目最后期限的前一周,你是不是完成了比前几个月都多的工作呢?这就对了。人们总是对迫在眉睫的事情,充满焦虑,并投入最多的注意力。

这就是“此刻”的力量。我们怎么利用这种焦虑,从而变得专注呢?使用“最后期限法”吧。给你认为正确的事情,设定一个“做不到就去死”的最后期限,把它变成“此刻”的事情,激发专注。最后期限,是第一生产力。

第三,重要。

再回到最开始的案例。为什么你居然没看见那只大猩猩?是因为“数清楚传球次数”这件事,在当时的你心中,已经重要到了可以忽视一切。这并不奇怪,当一个人、一件事在你心中无比重要时,你是不是也常常忘乎所以?

这就是“重要”的力量。怎么做呢?赋予事情重大的意义吧。这件事如果做成了,我就向她求婚!能帮《刘润·5分钟商学院》的学员,一年节省价值20亿的国民总时间,怎么死磕自己都值了。

141.如何让自己公司变的更加的专注?

案例一:

第一,创业公司,要克制招人冲动。

2013年,我从微软离职创业时,前趋势科技亚太区总裁刘家雍对我说过一句话:创业时,你千万要克制自己招人的冲动和扩张的欲望。也许他自己都不知道这句话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

我后来在《创新者的解答》这本书里找到了这句话的理论依据。你对资源的投入,决定了你要走的道路。创业者,一直都是走在战略试探的路上。克制大规模招人的冲动,减少一次性资源的投入,小步快跑,可以保证自己创业期的战略灵活性,和对核心能力的专注度。

那确实需要人,怎么办呢?尽量通过合作来解决。比如,我是卖衣服的,要不要随手做个唯品会呢?我是写书的,要不要顺便做个当当呢?我写《刘润·5分钟商学院》,要不要招个技术团队,也做个“得到”呢?千万不要。交易成本的降低,导致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试着用交易的方式,合作的心态,分利的胸怀,替代部分管理的手段,来解决资源问题。

案例二:

成熟公司,要缩小企业规模。

安捷伦技术公司在实验室行业里做得非常成功,其2013财年的净收入高达68亿美元。但你知道吗,安捷伦技术公司,原来是惠普这只大象的一个部分。它被惠普“生下来”之后,努力把自己做小,专注于细分领域,反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所以,试着在高速变化的时代,依靠市场直接帮你挑选优秀的团队吧,而不是依靠你的眼光。

案例三:

转型公司,要追求战略专注。

回到最开始的案例,宝洁公司,用2年时间,砍掉了引以为豪的200多个品牌中的一半,获得战略专注;乔布斯在苹果时,要求整个公司的产品,只允许放满一张桌子;GE,为了战略专注,则把行业内排名不是第一或者第二的所有子公司,全都砍掉;任正非说:华为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浪费战略资源。

案例四:

餐饮企业的菜单其实就是宝洁的思路,我服务的一家餐厅,之前菜单上有200多道菜,客人点起来因为选择太多效率低,厨房加工因为产品线太多效率也极低,库房储存因为原材料复杂找起来也效率低。 后来优化后砍掉了三分之二的菜品,突出了特色菜,而且特色菜一般毛利也高,客人点起来不但速度快而且满意度上升,因为菜品少了所以特色菜销量大增,厨房因为菜品少了可以提前准备,上菜速度也快了,因为特色菜毛利高餐厅整体利润也上升了。 结果不但没有因为减少了菜品降低了顾客满意,反而顾客对餐厅爆品特色菜的认知跟高,满意度更高了。 做了减法,爆品思维,专注品质,使顾客、员工、企业获得了三赢。

案例五:

现在新加入的公司是一家刚组建的新公司,在某种意义上也属于创业公司,只不过在资金上有大公司支持。总经理在用人上极其谨慎,一个人当成三个人用,员工们包括我自己也对活多的干不完有过抱怨,抱怨总经理为什么舍不得招人,听了润总的这堂课,我有点恍然大悟,这正是领导力的一种体现啊,控制人员扩张的速度,不断激发现有团队的潜力,让团队直面市场接受挑战,优胜劣汰,打造一支小而美的精悍队伍。

付1.5人工资,干2人的活,创造3倍价值。

案例六:

作为GE的一名员工,切身感觉到了近几年来公司在大刀阔斧的砍非核心业务,先后砍了capital,家电,water,最近连爱迪生老爷子发家的lighting也要砍了,同时也大力发展了digital,航空。现在算是明白了公司现在是要靠做小来延续自己的基业呀。公司在这个交易成本下降的情况下,选择做小来强化自己的优点。作为个体的人,我们面临知识大爆发的现在,也需要适当运用一下做小来管理自己的专注力,如同之前罗胖说的我们在现在如果想做得杰出,需要在一个领域做到前5%或者在两个领域做到前20%,然后将其跨界连接,也能做到杰出。

案例七:

企业要做小,这对于公司的领导者有时确实是很大的考验。在这个缺乏诚信的社会,选错合作伙伴有时候也是致命的。深圳的电子产品,多数企业都是通过外包加工的形式来生产产品,他们当中一部分经常会遇到一个头疼的问题,那就是产品的质量以及品质管控流程。当产品销量稳定的情况下,这个时候就会想:我为什么不自己生产呢?既可以多赚钱,又可以自己管控产品质量,更有把握。往往事与愿违,自己生产也不一定能够管好品质,领导者还会身心疲惫。 聪明的做法应该是自己采购电子元器件,筛选优质的合作伙伴,外包加工,设定专人管控品质。

142.如何理解不同时期,预算的不用导致不同的结果呢?

你在“创业期”的时候,懂什么叫预算吗?估计不懂。你把自己那辆车卖了20万,一咬牙一跺脚就出来创业了。到年底时你发现,“咦,居然还有5万没花完”,你会把钱突击花完吗?当然不会。

但在“成熟期”的时候,你多半会。很多大公司的业务部门,到年底时发现,“咦,居然还有50万元预算没花完”,就算没有必要,他们也会想法设法把这笔钱花完。为什么?这不是浪费吗?因为在预算制度下,明年的预计花费,是在今年的实际花费的基础上,增减一个百分比算出来的。如果今年的钱没花完,明年的钱也会因此减少。那怎么行!于是,你就看到了全球的大公司在年底时突击花钱的盛况。

为什么会这样?成熟期的大公司,其董事会、股东大会,都希望看到安全、稳定、可预期的业绩。所以,管理层通常会用预算制,这种本质是获得“确定性”的制度,管理和预计花费,甚至管理和预计收入,以准确地规划自己全年的收入和利润。优秀的公司,甚至可以精确到季度,精确到月,精确到周。

因为人的天性追求确定性,习惯把经验当真理,把流程当圣经。

“变革之心”,对大部分人来说不是天赋,而是一种后天修炼。

143.如何理解,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快鱼吃慢鱼的做法?

案例一:

第一,不要放弃思考。

有人说,越是变化快,你反而越需要“慢”,因为只有慢下来,你才能深入思考。其实这句话很有道理。这也是为什么雷军说: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当我们讲“快鱼”策略时,不要因为行动的快,放弃了思考的慢。

怎么做呢?比尔·盖茨管理微软时,有一个很著名的习惯,叫做“思考周”(Think Week)。他每年都会有两次,每次一周,把自己从管理中解套出来,在团队准备的大量素材中,静静地思考一周。很多微软的重大创新,来自于思考周。

你如果不能有“思考周”,可以试试思考日。我每个月,不管多忙,都会找一天不工作。在墙上贴满白板贴,然后静静地思考,让这一月的思绪,在这白板贴上汇聚、连接。

思考时静若处子,行动时动若脱兔,面对变化,才能比别人醒得早。

案例二:

第二,当下就要行动。

试着戒掉下面几句话:“有空,我来想想。”“以后,我们聊聊。”“下次,商量商量。”这些话指向的不是行动,而是搁置。

那应该怎么做呢?在公司培养“戴明循环”的管理文化和流程。“戴明循环”,也就是“计划、执行、检查、纠正”四步法,简称PDCA。觉得值得干,就立刻启动一个“戴明循环”,让执行机制推动快速行动,才能比别人跑得快。

案例三:

第三,练好刹车转弯。

很多人不敢加速,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减速;不敢踩油门,是因为不懂得踩刹车和转弯。对企业也是一样,快和停加在一起,是一对完整的能力。

滴滴刚出来的时候,是打出租车软件,后来加了专车,又加了快车,甚至加了公共汽车。e袋洗刚出来的时候,是99元洗一袋子衣物,后来利用建立的“小区大妈收衣物”的模式,拓展更多的可能;迅雷刚出来的时候是下载软件,后来变成了视频网站;视频网站们则从“每个人都是导演”开始,后来纷纷变成“版权内容”为主等等。能快,能停,能转,就叫做敏捷。

案例四:

之前在罗永浩的专栏里看到:早期的天使投资者基本上都是看大的趋势和方向,所以如果你在一个正确的大趋势,就是“风口”上去创业,融资会相对容易。但即便如此,公司业务方向一旦确认,做调查、写计划书、见投资人等等,要安排的尽可能快,速度至关重要,机会的风口稍纵即逝。

我亲身经历,所有协议签完,环境突然变了,投资人不给钱了。所以,要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