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育英才谱新篇
7月1日中午,我从食堂出来,见到井建宝在操场里挨着边网的树荫下,我问,又在放风筝吗,小井说,是啊。他看着我,笑了笑,说,咱们学校那块“广育英才”的匾额在我那里,大理石的,挺沉的。我吃了一惊,真的吗?那块区政府赠给咱们学校的那块?对,小井说,我把它挪出来,怕碰坏了,现在完好无损。哈哈哈,那你立功了,七一献礼呀,二十几年未见到了,下午我去看看。小井是我校工人,50来岁,一直在七中工作。下午区里有高考部署会,我让苏学林主任去小井处查看。苏主任发来照片,虽然匾额上布满尘土,但我仍一眼看出是那块匾。
这块“广育英才”的匾额是1993年11月河东区人民政府赠送,因为第七中学获得教育教学十连冠。在校史馆里有这张照片,区领导亲自送匾,据说当时举行了隆重的授匾仪式。我从1998年调入七中,正是新校舍使用之初,这块据说挂在初高三毕业班年级(原西楼)楼上的匾,因为旧楼的拆迁,存到了不知是哪个仓库里。我没有见过。
在新修的校史馆里,作为七中发展史上的大事,这件荣耀的事以照片的形式记录在七中铜制“历史长卷”里。作为校长,我让总务后勤人员在学校仓库里搜寻过,没有找到。现在猜想,可能是因为是大理石制作的,不好搬运,拆楼时就近存放在原校办工厂的小二楼里。但是,新楼建起来,旧物“藏”起来,没有人过问,即使过问也没有问对人,转眼二十几年就过来了。
寻找“春风风人”那块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今天找到这一块竟然属于“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有意思。看来执著追求,还是有丰厚回报的。
2日上午,我忙着给甘肃来交流的老师做了一个讲座,11点讲完,我急不可待,回到办公室,叫上黄旺副校长、总务于万钧主任、办公室苏学林主任,跟我到小二楼找匾,要运到校史馆里,千万别弄丢弄坏了。苏主任找来一辆平板车,电工苏师傅帮他一起推过来。我们用湿毛巾把匾额擦拭干净,叫来高三老师帮忙,几个人小心翼翼搬上车。苏主任拉着平板车,那个电工苏师傅在后面推着,我们跟在后面。我高兴地看着前面的车,又找到一块,真好。抬头看这两个拉车人,都姓苏,“复苏”,脑海中冒出一个词,我大声对身边的黄校和于主任说,全校就这两个人姓苏,又给我们拉着“广育英才”的匾,看来七中要“复苏”,要继续教育的荣光啦。
真的不是在寻匾,寻找的是七中文化记忆,七中历史的传承,七中教育的精神。建校69年来,我们给了学生什么?是什么让毕业的学生对学校、对老师念念不忘?是什么让学生走出自我、小我,融入大我,进而忘我的工作?是什么让学校教师扎实工作,精心呵护学生的成长?是什么让我们有了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于漪老师语)?七中文化的积淀、文化的传承、文化的创新让我们自觉投身于党的教育事业;是时代教育的发展,让我们肩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重任。
这正是:
春风风人人不老
广育英才才辈出
师生共谱传奇曲
杏坛华章栋梁书
20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