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流泪,妈妈说:别管她。网友:仿佛看到了年少的自己,太委屈了。

2024-06-02  本文已影响0人  涂涂妈学育儿

6月1日,在重庆一列轻轨上,有位乘客拍下了这样一幕:

一家四口,爸爸妈妈带着小女儿坐在座位上,小女儿坐在爸爸妈妈的中间,一脸开心而又幸福的模样。爸爸的手里捧着她的零食,妈妈则伸出手,护着她。而他们的大女儿,大概10岁左右,就一直默默地站在他们身边。

这时,好不容易有了一个空位子,大女儿便坐上了上去。但她一坐下来,眼泪便悄无声地流了下来。发现有人在看她,这个大女儿便一把抹去脸上的泪水,装作看手里一包零食袋上的说明。而这包零食,则是妹妹刚刚不吃塞给她的。

看了一会儿,眼泪又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而她的妈妈,发现旁边有人在注视着大女儿,她便对旁边的人说:“这个孩子,从小便这样,别管她。”

这位乘客看见这家的大女儿,就彷佛看见了小时候的自己委屈、无助的模样。她很是想不明白,孩子的眼泪,父母明明看见了,却为何依然视而不见?

现在已是二十一世纪了,为什么还会有如此偏心的父母?殊不知这样的偏心,不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不利用兄弟姐妹间的团结。

一、父母的偏心,为家庭的悲剧埋下祸根

有个叫小娟(化名)的女孩跳楼了。原因是父母宠溺妹妹,而无视她的存在。

小娟十二岁了,是家里的老大。曾经,在妹妹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父母也是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小娟。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是小娟一个人的。

而是妹妹小连(化名)在姐姐6岁的时候出生后,然后这一切都变了。父母的眼里只有小连,有什么好的东西,都留给小连。并且,当两个孩子产生矛盾时,她的父母也总是向着小连,对小娟,他们只有责备,小娟听得最多的,只有一句话:“你是姐姐,你要让着妹妹。”

在小娟的心里,自己就是这个家里多余的那个人。渐渐地,她学会了一个人玩,有什么心思,想法,她都不会再跟爸爸妈妈说了。

而妹妹小连,在家里横行霸道,只要是她想要的东西,不管是谁的,最后都是她的。

有一天,小娟在学校得了奖,她特别开心。回到家,她小心翼翼地拿出奖状,看了又看,脸上的笑容藏也藏不住。

小连看见了,她知道那张奖状对姐姐很重要,因为在姐姐的脸上,她看见了许久未见的笑容。或许是出于一种妒忌心理,趁姐姐出门的片刻,小连便在姐姐的奖状上,用水彩笔又涂又画。

当小娟后来看见面目全非的奖状时,她气得哭了起来,同时她一把把小连推到在地,狠狠地揍了小连。

小连的哭声引来了父母。他们一进门,便不分青红皂白,上去抓住小娟就打。

后来,他们三个人去吃饭,把小娟关在房间里,不允许她吃饭。小娟绝望了,看着那张奖状,摸着被爸爸妈妈打痛的脸,她默默地爬上窗户,从7楼跳了下去......

一个家庭悲剧,就这样发生了。但其实,像这样的悲剧,不是个案。

2021年11月,在广东省广州市发生了一起杀人案。遇害的是一名8岁的小男孩。谁会对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子动手呢?当真相大白的时候,很多人都感到震惊。原来,杀害这个小孩子的凶手,居然就是他自己的亲哥哥。

而导致这起悲剧的根源,就是因为父母偏心弟弟。

悲剧的发生,就在一刹那间。可是,引发悲剧的根源,却是那一天天、一件件不公平的事情。

二、被无视的孩子,一生都很难幸福

“父母对孩子最大的伤害是什么?”在知乎有一个高赞回答:是父母无视孩子。

琳(化名)就是一个被父母无视的孩子。她在家里排行老二,上面有一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弟弟。

父母重男轻女,在生下第一个孩子之后,他们迫切地要了第二胎,希望是个男孩。但结果还是一个女孩,这让琳的父亲很是失望,于是,他把失望转化成厌恶,给了第二个女儿,也就是琳。从此之后,他就很少把目光停留在琳的身上。

后来,他们生下了琳的弟弟。终于得偿所愿。从此,这个家里就经常能听到笑声。

但是,父亲还是没有将他的疼爱分一点给琳。琳的姐姐做错了事,爸爸会骂她,弟弟做错了事,爸爸不会骂,反而去逗他。只有琳,不论是做错了还是做对了,他的爸爸都没有一点反应,就好像这个家没有这个人一样。

琳知道自己不讨父母的欢喜。初中一毕业,她便南下打工。后来,遇到了一个对她不错的男人,便结了婚。

可是,没过几年,他们又离了婚。在民政局,她老公对她说:你总是抱怨你的父母。其实,在感情中,你和他们是一样的。与他们的错误说再见吧,这样你才能过得好些。

原来,在婚姻中,琳与丈夫发生矛盾,她从来不会主动与丈夫沟通,只会使用冷暴力,她可以一个月不和丈夫说一句话。

原来,她学会了爸爸的冷漠和自私,也学会了母亲的懦弱,遇事就想逃避。

她不喜欢父母,却活成了父母那样的人。

除了模仿父母,有些被父母偏心对待的孩子,一生都活在自卑中,或者形成了讨好型人格,活得没有自我。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曾说:来自父母打击所造成的伤害效果,不只是当下。它贯穿岁月,像一根针,深扎在子女的心头。

三、尊重、平等、看见,才是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的爱

家里有了二胎,大宝的心理就会有变化。如果父母不能对这种变化给予孩子认可的解释,孩子就会用他有限的认知,去解释这件事情,那可能就是:爸爸妈妈不爱我了。

那些本来属于他的怀抱,那些父母与他独处的时光,现在都有另一个人,来与他分享。甚至,父母不能“看见”自己了。

据一项调查发现,在孩子的心里,最令他们恐惧害怕的事情,就是爸爸妈妈不要他了。

这时,大宝可能就会采取行动,来吸引父母的注意。他可能会打二宝,会故意损坏东西,会故意调皮捣蛋,甚至伤害自己。

有一个小女孩,眼睛突然看不见了。父母带她去了很多医院,检查都没有发现眼睛存在器质性损害。然后医生建议去看心理门诊。

果然,心理医生说,小女孩的眼睛问题,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原来,父母生了二胎,这个小女孩觉得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了。当她偶然听同学说自己眼睛近视了,爸爸妈妈变得比以往更关心她。这个小女孩就想,如果自己的眼睛看不见了,爸爸妈妈也可能会关心自己的。

由于这个念头,女孩的眼睛真的看不见了。医生解释说这是一种“癔症”,是由于强烈的自我暗示而引起的精神障碍。后来通过心理治疗师心里暗示治疗,和父母家人的关爱,小女孩便恢复了视力。

这个小女孩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她的父母并没有要有意冷落她。其实,每一个父母都应该这样,无论是哪个孩子,他们都是经由我们来到这个世上,都值得我们付出全心全意的爱。

在我们决定要二宝甚至三宝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先告诉前面的孩子,告诉他们会有个可爱的弟弟或妹妹来给他们做伴,让孩子有个心理预期。

生下孩子后,由于父母要24小时贴身照顾,难免会对大的孩子有所疏忽。这个时候非常关键,为了不让大的孩子有失落感,父母要尽量抽时间单独陪伴大的孩子,告诉他,父母还是和以前一样爱他,不会因为弟弟妹妹的到来,而减少对他的爱。

爸爸妈妈还可以让他参与到照顾小宝宝的行动中。比如,妈妈帮小宝洗头洗澡的时候,可以叫大宝帮忙递一个东西,或者帮忙给爸爸传一下话。并且,一定不要忘记感谢孩子。我们可以这样说:“谢谢我的宝贝,帮了妈妈一个大忙。”

这样可以提升孩子的价值感和归属感,让他感觉到自己也是这个家的一份子,还特别有用。

孩子大一些,父母就要平等地对待他们,不要再说“你是哥哥/姐姐,就要让着弟弟妹妹。”很多时候,兄弟姐妹不和,根源就在于父母的不公平。

兄弟姐妹,是父母送给儿女一辈子最好的礼物,可以让他们在父母百年之后,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有血缘的亲人,可以互相依靠,互相支持。

愿每一个父母,都能用平等、尊重和爱,去“看见”每一个孩子。真正做到“手心手背都是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父母最纯最真的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